正文 第四節 有關骨質疏鬆的建議(1 / 1)

營養處方

骨質疏鬆的預防主要有三大舉措,那就是:營養、運動和光照。前麵已經談過骨質疏鬆的營養問題,下麵著重談運動和光照對骨質疏鬆的影響。

(1)運動:運動與骨量有密切的關係,它可刺激成骨細胞,從而促進鈣在骨骼的沉積,使骨量增加。常年堅持運動的人會有較高的骨密度。人體運動時,一方麵通過負荷直接刺激骨骼,另一方麵則通過肌肉收縮的間接作用,增加骨骼負荷,使骨產生應變,從而促進成骨。比如運動員的骨密度就大於靜坐較多的人群,即使是同一個人,其運動較多的一側肢體的骨密度也會大於另一側。青少年時期多運動可以獲得更高的峰值骨量;成年期多運動可保存骨量;老年期多運動可減少骨流失。所以,為了您的骨骼健康,堅持戶外運動吧。

(2)光照:人體內維生素D除了經口攝入的方式來補充以外,還有一種重要的來源——曬太陽。我們人類皮膚中含有一種叫做7-脫氫膽固醇的物質,它經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後,能生成維生素D3,它可以增進鈣在腸道中的吸收度。資料顯示,每平方厘米皮膚在陽光紫外線下照射半個小時大約可以產生20單位的維生素D。如果您每天在戶外曬太陽的時間不少於2小時,再加上適當的飲食,那您全天所需的維生素D就完全搞定了。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上午10點到下午2點之間曬太陽,以免傷害到您的皮膚。

峰值骨密度

人一生的骨密度像一座山峰一樣,經曆上升——穩定——下降的過程。人一生中骨密度的最高值就是這個人的峰值骨密度。不同的人所能夠獲得的峰值骨密度是有差別的。骨質疏鬆的發病可能性與峰值骨密度水平以及達到峰值骨密度的年齡有關。峰值骨密度越低或出現越早,發生骨質疏鬆的可能性就越大。峰值骨密度量由性別、遺傳、種族等因素決定,後天因素也有一定影響。峰值骨密度高的人不容易發生骨質疏鬆。

(1)骨密度上升期:自出生到35歲左右。人體在這個時期是處於鈣在體內不斷積存的過程,到35歲左右骨密度達到高峰。在這期間鈣在體內積存的多少直接影響到人體最終獲得的骨密度。

(2)骨代謝平衡期:女性30~50歲(絕經前),男性30~70歲。這個時期骨密度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平衡時期,這個時期人體內進出的鈣應保持大致平衡。

(3)骨量減少期:女性大於50歲,男性大於70歲。這個時期人的骨密度逐漸減少,當骨量降至一定程度時,骨骼結構的完整性受到破壞,骨質疏鬆的發生率逐漸增加。

增加峰值骨密度的方法:

最佳的預防骨質疏鬆症的方法是從胎兒時期就保持足夠的鈣的攝入量,這樣可以提高峰值骨量;年輕人應及早從事骨質保健運動,平時應多攝取鈣質,多運動,以在骨骼中積累更多的鈣;中老年朋友也不是沒有辦法預防或延緩骨質疏鬆的發生,平時要多曬太陽,多做戶外活動,注意體育鍛煉,通過飲食補充必需的鈣,如多吃蝦皮、豆製品、堅果、牛奶等,防止骨質流失過快。

鈣補充劑的選擇

老年人容易發生骨質疏鬆,其中的原因之一是鈣攝入量偏低。如果從飲食中不能攝入足夠的鈣,可以適量補充鈣製劑。目前市場上鈣製劑五花八門,選擇什麼樣的好呢?我們隻要遵循下麵幾個原則,就可以選到適合自己的鈣劑。

(1)注意元素鈣的含量:最好選擇鈣含量高的,如碳酸鈣含鈣量為40%。

(2)維生素D:維生素D可促進鈣吸收,所以有些鈣劑同時含有維生素D,而有些鈣劑則沒有。選擇哪個要看您是否需要補充維生素D。

(3)溶解度:如果您吞咽較大的藥片有困難,可以選擇溶解度好的衝劑型的鈣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