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持起草葉劍英國慶30周年講話
《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同葉劍英代表中共中央、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可以說具有某種“血緣關係”。國慶講話是曆史決議的基礎,曆史決議是國慶講話的繼續和發展。講曆史決議的產生過程,自然要追溯到國慶講話。
在1979年春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丁偉誌提出,要像1945年六屆七中全會作出《關於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那樣,作一個建國以來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對建國以來30年的曆史作一個總結,正確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全麵評價“文化大革命”,以便統一全黨的認識。當時黨中央考慮,曆史問題的總結,比較複雜,當前任務十分繁重,所以在強調抓緊平反冤假錯案,解決曆史遺留問題的同時,提出“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方針。在鄧小平12月13日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中,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中,都說明了對曆史問題在適當時候作出總結“是必要的,但是不應匆忙地進行”。但是,在三中全會以後召開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四月中央工作會議等會議上,在各項實際工作中,三中全會新的路線、方針、政策,總是要同原來的路線、方針、政策相比較,總是要直接間接地涉及這兩個問題。在中央部署下全國開展的真理標準補課進程中,解決“文化大革命”的評價問題,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評價問題,又在全國上下、黨內黨外迫切地提了出來;國際上也等著看我們在這些問題上的態度。
197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在年初部署全年宣傳工作時,胡耀邦就提出,要為國慶30周年準備一篇重要的文章。到6月間,中央正式決定,建國30周年國慶由葉劍英作一個重要講話。這個講話不是一般的慶祝性鼓動性的講話,而是要對過去30年作一個總結,對30年中的問題,特別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一定的說明,但又不是全麵的總結。
在鄧小平主持下,葉劍英的講話稿經過三個月的起草和修改,於9月27日在中共十一屆四中全會上正式通過。這篇講話稿分三部分:“光榮偉大的三十年”、“決定國家命運的大決戰”、“向著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前進”。
關於毛澤東,講話在“文化大革命”前17年,充分寫出毛澤東理論和實踐上的功績、貢獻,對他的失誤、缺點,一方麵沒有提出直接的批評,另方麵又暗含著一種批評,無論黨內黨外,看了都明白。在“文化大革命”這一段,把毛澤東同林彪、“四人幫”嚴格分開。對毛澤東的錯誤,通過對“文化大革命”一些重要問題的判斷來暗示。
關於毛澤東思想,講話在充分肯定毛澤東思想是我們指導思想的同時,恢複了七大的提法,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同時明確提出:“毛澤東思想不止是毛澤東同誌一個人智慧的產物,也是他的戰友們、黨和革命人民智慧的產物”。
關於“文化大革命”,講話對“文化大革命”本身不作正式的分析,但也作相當的估計。林彪、“四人幫”是反革命陰謀集團,不再去分析它是“左”是右;對許多老一輩革命家、廣大幹部群眾對他們的抵製和鬥爭,作了扼要的論述;並比較全麵地總結了深刻的經驗教訓。
講話對四個現代化作出了新的解釋,不僅提出了實現工業、農業、科技、國防四個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進行經濟體製改革和政治體製改革的任務,而且還第一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任務,從而相當完整地確定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和綱領。
講話還明確提出要走出適合中國的道路的問題:“我們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認真研究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努力走出一條適合我國情況和特點的實現現代化的道路。”
2.決定要搞一個決議
1979年9月29日下午,葉劍英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大會上講話。講話得到了黨內外、國內外的一致好評,但同時黨內也提出了希望在講話基礎上進一步作出一個曆史問題決議的要求。實際上這時黨中央已經把起草曆史決議提上了工作日程。1979年10月30日,在北京西城前毛家灣1號毛澤東著作編輯委員會辦公室,胡喬木、鄧力群召集曆史決議起草小組開了第一次會議。
會上傳達了鄧小平同胡耀邦、姚依林、鄧力群關於工作安排的談話。鄧小平說,常委研究,準備為明年五中全會、六中全會和後年十二大作點準備工作。主要是思想工作。關於起草建國以來黨的曆史問題決議,現在著手,明年底六中全會討論通過。鄧小平還說,有了國慶講話,曆史決議就好寫了。以講話為綱要,考慮具體化,深化。
胡喬木對起草工作作了布置:現在就著手,以起草國慶30年講話的班子為基礎,再從人民日報、新華社、解放軍報和中央檔案部門調人。分四個階段做準備,今天開始就脫產,分段看材料、文件,借閱檔案,找人訪問、談話。胡喬木講了四段的劃分和負責各段的人員,還列了一個大名單,向這些人谘詢、座談、征求意見。
這次會後不久,曆史決議起草小組就集中到北京複興門外萬壽路的六所開始工作。
3.鄧小平提出三項基本要求
經過將近兩個月的工作,起草小組搞出了一份《〈決議〉提綱(草稿)》。鄧小平看了這份提綱以後,在3月19日找胡耀邦、胡喬木、鄧力群三人談話。鄧小平說:
中心的意思應該是三條。
第一,確立毛澤東同誌的曆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這是最核心的一條。不僅是今天,而且今後,我們都要高舉毛澤東思想的旗幟。對毛澤東同誌、毛澤東思想的評價問題,黨內黨外和國內國外都很關心,不但全黨同誌,而且各方麵的朋友都在注意我們怎麼說。
要寫毛澤東思想的曆史,毛澤東思想形成的過程。現在這一次,要正確地評價毛澤東思想,科學地確立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就要把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特別是今後還要繼續貫徹執行的內容,用比較概括的語言寫出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毛澤東同誌是犯了錯誤的。在講到毛澤東同誌、毛澤東思想的時候,要對這一時期的錯誤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
第二,對建國三十年來曆史上的大事,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要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包括一些負責同誌的功過是非,要做出公正的評價。
第三,通過這個決議對過去的事情做個基本的總結。還是過去的話,這個總結宜粗不宜細。總結過去是為了引導大家團結一致向前看。爭取在決議通過以後,黨內、人民中間思想得到明確,認識得到一致,曆史上重大問題的議論到此基本結束。當然,議論過去,將來也難以完全避免,但隻是在討論當前工作的時候,聯係著談談過去有關的事情。現在要一心一意搞四化,團結一致向前看。做到這點不那麼容易。決議要力求做好,能使大家的認識一致,不再發生大的分歧。這樣,即使談到曆史,大家也會覺得沒有什麼不同意見可說了,要說也隻是談談對決議內容、對過去經驗教訓的體會。
總的要求,或者說總的原則、總的指導思想,就是這麼三條。其中最重要、最根本、最關鍵的,還是第一條。
4.胡喬木負責起草工作
胡喬木是《曆史決議》起草工作的負責人。他在5月16日、20日、24日、6月9日,接連同起草小組成員談話,對建國以來毛澤東的理論和實踐,對建國以來四個階段曆史的發展,作了具體分析;對怎樣寫好決議,講了很多重要的意見。
經過近兩個月的研究討論,起草小組於5月23日拿出了一個《〈決議〉提綱》,隨後,寫出了一個《〈決議〉(草稿)》。
鄧小平於6月27日同胡耀邦、胡喬木、鄧力群等談看過《〈決議〉草稿》後的意見。鄧小平說:
決議草稿看了一遍。不行,要重新來。我們一開始就說,要確立毛澤東同誌的曆史地位,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現在這個稿子沒有體現原先的設想。
在7月3日上午的書記處會議上,胡喬木就落實《決議》起草任務提出一個解決難題的方法:我們現在要把毛主席晚年這些思想上行動上的錯誤,同毛澤東思想加以區別,加以對照,對毛澤東思想加以肯定,對毛主席晚年的錯誤的理論和實踐加以批判。胡喬木這樣一區分,就為解決鄧小平提出的決議的中心任務找到了一把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