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呢喃畫梁間

燕子也是人們十分喜愛的一種鳥類,它好像也能感覺到人們的友善,常常來到人家的屋簷下或房梁上,修巢產卵。它們體態輕盈語聲悅耳,時而翩翩起舞,時而雙棲雙落,時而群飛群唱,時而呢喃細語。

家燕是最常見的一種燕子,它的羽衣呈藍黑色,帶有金屬光澤,脖子下麵是栗紅色的,深叉狀的尾是最易識別的特征,最外側的兩枚尾羽延長,像是兩條飄揚的絲帶,尾羽上還有一排大型的白色斑點,故而燕子在飛舞時猶如鳳蝶一般。

每年四月,春暖花開,家燕就會從東南亞、印度半島、澳大利亞等越冬地,遠涉重洋,來到我國北方繁殖。家燕成雙成對地回歸故裏,雌雄鳥一道齊心協力地築巢壘窩,它們在水塘邊、田埂上或者河邊濕地上啄取濕泥,並用唾液混合,做成小球狀的泥丸,銜回到築巢的地方,一點一點地壘砌起來,邊壘加泥丸邊填加一些細草根、稻草稈、羽毛等,這樣築起的泥巢既牢固又堅韌。雌鳥還會臥在巢中,用胸腹部把巢內壁壓實磨光滑,功夫不負有心燕,經過一周左右的努力,一個碗狀的巢就築好了。再在裏麵鋪墊一些柔軟的羽毛和幹草。在房梁上築的巢是一個完整的碗狀,貼在牆壁上的,當然就隻是半個碗。在這樣的巢中它們會繁殖兩窩,直到秋季來臨,才集群遠去。在以後的許多年中,一些家燕仍會重返舊巢,在這裏繁衍生息,前後可以長達近十年。

另外一種常見的燕子是金腰燕,它和家燕十分相像,身體略微要大一些,腰部有一條非常顯著的金黃色斑帶,它的名字也正是來源於此。金腰燕也喜歡在人家的簷下梁上造巢,像家燕那樣“夫妻”雙雙銜泥壘窩,但它們築的巢比家燕的更精致,像一長頸的瓶子,因而民間把金腰燕叫做“巧燕”而把家燕叫做“抽燕”。

家燕和金腰燕都喜歡與人為鄰,但它們在選擇造巢地點時還是有點差別的。家燕更喜歡把巢壘在屋內梁上,金腰燕則偏愛把窩築在屋外牆壁上。在平原地帶的農家村舍裏,家燕的數量較多,在海拔較高的地方和都市中,金腰燕要多一些,這說明它適應能力更強。城市中生活的金腰燕,對以前的洋式建築也產生了適應,紛紛地把巢築在磚石的牆壁上,但木結構的房屋仍然是它最喜歡的營巢地點。

人們喜愛燕子不僅僅是因為它們輕盈的體態和細柔的歌喉,更因為他們是捕蟲的能手。

它們依靠靈巧的飛行技術,空中飛翔時張開寬闊的嘴,嘴邊還有硬的口須,像一張活的捕蟲網,飛捕飛行中的昆蟲。在哺育幼雛時,燕子格外地忙碌,金腰燕每天要喂雛110多次,家燕則多達180次左右,可以想象在整個繁殖季節,它們要消滅多少害蟲。

燕子與桃花柳絮一樣,是春的使者,經過漫長的冬季,當人們見到第一朵春花,當人們聽到第一聲燕語,那時的心情是何等愉悅啊!然而現代的建築設計家們似乎早已忘卻了曾與他們一起成長的雛燕,忘卻了母親輕聲哼唱的小燕子的歌謠,也忘記了新燕飛進家門時的興奮之情。他們設計建造的高聳入雲的大廈把人家裝進格子裏,他們不曾想起都市中還有人類的朋友。也許有一天,人們終於會想起它們,也會為它們建造新式的家居。

喜鵲

喜鵲如同燕子一樣也是人們的近鄰,它身上的羽衣黑白分明,閃閃發光,飛翔時飄逸婀娜。《禽記》,中說它“仰鳴則陽,俯鳴則雨,人聞其聲則喜”所以人們就稱它為喜鵲。記得小時候,每值農曆七月七日,村子裏的小夥伴們常常躲到葡萄架下偷聽牛郎織女說悄悄話。傳說很久以前天上有位美麗善良的仙女,來到凡間與放牛郎結為了恩愛夫妻,可惡多事的王母娘娘一定要把他們分開,在他們兩個之間劃出了一道銀河,每年隻許他們見一次麵。七月七日這天就會有成千上萬隻喜鵲飛到天上,翅膀連著翅膀,在銀河之上架起一座鵲橋,讓相思的恩愛夫妻互訴衷腸。

其實喜鵲並不能報喜,更不能架“鵲橋”。動人的傳說使人們把它當成了吉祥喜慶的象征,所以,當喜鵲在人家附近的大樹上造巢時,人們並不去毀壞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