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天翁有如此高超的飛行本領,為什麼又被叫作“笨鷗”呢?原來,信天翁的雙腳並不發達,在陸上活動時顯得十分笨拙,加上它們的翅膀又很長,起飛時搧動很不方便,它們用於飛翔的肌肉主要是在展翅時起固定翅膀的作用,撲翼的力量並不大,要想在平地上起飛就必須助跑一段距離才行,要麼就得選擇懸崖峭壁為棲身之所,因為那裏便於向下滑翔。信天翁活動如此不靈便,那它們不是很容易受到天敵的攻擊嗎?其實信天翁自有禦敵妙法,在遇到天敵時,它們可以從胃中噴射出有強烈氣味的胃油,熏退敵人,自己趁機逃之夭夭。
在我國的台灣及北部沿海可見到短尾信天翁,由於亂捕濫獵、撿拾鳥蛋、火山爆發以及戰爭等因素,這種鳥已經很少了,已被我國列為一級保護動物。
空中巨人——禿鷲
信天翁在海麵上的特技表演被稱為“動態翱翔”。有動態就會有靜態,那麼誰又是“靜態翱翔”的佼佼者呢?在這種競技中,禿鷲贏得了喝彩。
禿鷲是猛禽中的巨人,但樣子卻醜陋而奇特。頭部密密地長著暗褐色的絨羽,頸部裸露,呈鉛灰色。頸的基部圍有一圈灰褐色的羽毛,像是大衣的的毛領。身上的羽毛汙褐色,總給人一種肮髒的感覺。禿鷲的翅膀又寬又大,雙翅展開可達3米以上,這是它翱翔藍天的重要設備。
禿鷲是大型高山鳥類的一種禿鷲雖是猛禽,而且看上去也十分凶狠,但它卻從不像遊隼那樣主動出擊,而是高高地翱翔在天空中,窺視大地,尋找動物的屍體。禿鷲直直地伸展雙翼,在空中無聲地盤旋,很有點悠然自得的樣子。
盡管禿鷲的翅膀很大,但用於飛翔的肌肉並不很發達,不能夠長時間地搧動翅膀。禿鷲在起飛時顯然很有點吃力。它的體重可達十多公斤,要想把這麼重的身體托上天空還真得費點周折。禿鷲先揮動翅膀,繞著小圈子飛行,使身體保持在一股上升的氣流中,讓這股上升的氣流托著自己慢慢升空。
太陽照耀在大地上,而地麵上由於地形、植被的不同,受熱並不均勻,有些地方更容易受熱,那些地方空氣的溫度上升也比較快,熱空氣比冷空氣輕,就會形成一股空氣柱慢慢地上升。在這股空氣柱的底部會受到冷空氣向上兜的力,結果,熱空氣就成了一團向上翻滾的大氣泡。我們可以把它想象成蘑菇雲,但肉眼卻看不到。禿鷲可以憑著它們特有的感覺捕捉到這種自然的力量。它們鑽進上升的氣泡中,在氣泡的頂部盤旋,依靠氣泡上升的力量,它們可以爬升到500~1000m的高空。有的時候,禿鷲還會在不同上升氣流之間滑翔,飛越原野尋找食物。禿鷲的飛行肌肉並不強大,可是由於能夠很好地運用上升氣流,所以它的飛行並看不出有什麼缺陷。
能夠利用上升氣流翱翔天空的技巧並不是禿鷲的專利,像鷹、雕和其他種鷲類也有這種本領,它們都有較寬大的翅膀,翅膀的兩端向上翹曲,尾也十分寬大,這樣的體型可以很好地掌握上升氣流,把龐大的身軀托上天空,悠閑地兜著大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