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在五色手絹的挑逗下會開屏嗎?
是不是隻有驕傲的孔雀公主最美麗?
雌孔雀跟雄孔雀站在一塊兒很不相稱。雌孔雀全身的羽毛是灰褐色的,點綴著交錯雜亂的暗色斑紋,像是個灰姑娘。而雄孔雀則像個漂亮的白馬王子,它頭上長著6~7厘米的羽冠,麵部露出金黃色和天藍色的色澤。在豐滿的綠色羽毛上,鑲嵌著黃褐色的橫紋。每枚尾羽上都有寶藍色的眼斑依次散列著,兩邊分披著的小羽枝閃爍著古銅色的光澤,被人稱為“天使的羽毛”。
那麼孔雀為什麼要開屏呢?
動物學家認為,要回答這個問題,就應該先了解孔雀在什麼時候開屏最多。
每年的4~5月間,是孔雀開屏最多的時候,這時也是孔雀繁殖的季節。德國動物學家梅克斷言,孔雀開屏是求偶的需要。通過對孔雀生活習性的長期觀察與研究,他曾不止一次地發現,隻要一到繁殖季節,雄孔雀的羽毛就會煥然一新,它們在山腳下開闊的草叢中或者小溪旁,翹起美麗的尾羽,隨後便展開自己絢麗的彩屏,緊緊跟隨在雌孔雀的身後,洋洋得意地走來走去,還時不時翩翩起舞,向雌孔雀求愛。中國的動物學家也發現,雄孔雀的這種動作並非偶然的,它是動物本身生殖腺分泌出的性激素刺激的結果。繁殖季節一過,這種開屏現象也就逐漸消失。
但另有學者認為,孔雀開屏以後,張開的尾羽上綴著的許多鮮豔亮麗的“眼點”,是用以迷惑、嚇唬敵人的,如此一來,它就不容易被敵人捉住了。他們指出,孔雀開屏的目的,就是要警告捉它的敵人:“我可不是一般的鳥,不要打我的主意!”雄孔雀往往趁對方被迷惑的瞬間找機會逃走。
中國也有動物學家認為,遊客鮮豔的服裝和大聲談笑,經常會刺激孔雀,引起它們的警惕和戒備。此時的孔雀開屏,亦是一種示威、防禦的動作。
俗話說:“女為悅己者容。”驕傲的孔雀開屏張羽,盡展美麗又是為何?目前,各國學者還正處在進一步的研究和考證之中。開屏之謎的揭曉還要等待一段時日。
大象造墓之謎
傳說中臨死的大象會非常主動地跑到自己的墳地去自築墓穴,這是真的嗎?要是果真如此,那麼大象墓地就是一個天然的聚寶盆了,因為不朽的象牙可是價值連城的。
前蘇聯探險家布加萊夫斯基兄弟倆,曾經前往非洲的肯尼亞尋覓象牙。某日,他們攀上了森林中高高的岩石山頂,朝前方望去,突然發現對麵山上散布無數白色的動物屍骨。有一頭大象正步履蹣跚地跑到屍骨堆旁,無力地叫喚了一聲便癱倒在地。
“那裏肯定是大象的墳地!”兄弟倆異常興奮,沿著幹涸的河穀,迅速朝大象墳地奔去。但是頗為不幸的是,他們在半路上遇到了猛獸的襲擊,轉而又陷入深不可測的沼澤地,好容易擺脫了困境,最終仍未能到達目的地。
大象墳地真的存在嗎?人們對此半信半疑。
近來,有許多學者對大象墳地存在都持否定意見。他們認為發現大象墓地一說純屬捏造。因為捕殺大象攫取象牙是違反法律並要受到製裁的,所以偷獵者殺害大象之後,總要掩飾說:“我們偶然發現了大象的墓地,才拾到這麼多的象牙。”但是大象在臨死之前,行動確實與往常不同,它們往往總要離開象群,步履維艱地在某個地方銷聲匿跡。或許大象在臨死之前,跑到某個僻靜的場所或是有水源的地方去與世訣別。雖然大象的壽命可長達90多歲,但平均壽命隻有30~40歲左右。
在動物保護區,人們也可以看到大象的屍體,但與整個大象死亡的數量相比較,可謂微不足道。這些死亡的大象究竟葬身何處,會不會集中在某一塊地方結束生命?是否因為熱帶氣候炎熱,大象的屍體很快被風化分解,或被其他食肉動物當成美餐佳肴呢?顯然,這種可能性也確實存在。
大象墳地或許隻是一個“純屬虛構”的故事,要不然怎麼迄今為止,仍沒有哪方資料給予任何確切考證呢?但大象臨死前的神秘舉動又確實令人費解。
狐狸給同類開“追悼會”
人都謂狐狸刁鑽狡猾、詭計多端,可有誰知道狐狸同仇敵愾、兄弟情深的一麵頗讓人感動。一隻狐狸的死會引發全體狐狸的震怒與憤恨。為紀念這隻狐狸,它們還會舉行一場隆重的“追悼會”。
那是上個世紀50年代初期的一個冬天,廣西南丹縣月裏鄉一個青年獵手在山間打得一隻周身通紅的狐狸。他非常高興,那毛皮正好可以給自己的愛妻做一件狐皮毛領大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