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要迷信狐,也不要憎恨狐,雖然它有時會做些騷擾人們的事,但它會幫助人們捕捉偷吃糧食的老鼠。人們常稱狐為狐狸,其實狐和狸是兩種不同的動物。狐大家都很熟悉,常見的狐有赤狐、沙狐兩種。狸,又名貉,成語中“一丘之貉”就是指的這種動物。它的外貌很像狐,但腿短,尾毛更蓬鬆,身體比狐肥胖,最顯著的特征是兩頰長有橫生的長毛,麵貌醜陋。

貉不但外形不同於狐,它們的生活習性也有差別。貉比較笨,遠遠比不上狐精靈,它喜歡吃魚。貉沒有狐那麼滑頭,膽子卻比狐大,它貪食,容易上鉤被捉。

犀牛之怪

犀牛是熱帶的吃草動物,粗粗看去,犀牛的樣子確實有點像牛,身軀魁偉而龐大,大大的脖子,四肢粗短。犀牛雖然有點牛相而且帶個牛字,但它與牛無緣,而和馬卻是親戚。當今世界上犀牛隻有五種,非洲產的黑犀和白犀,亞洲產的蘇門答臘犀、印度犀和爪哇犀。前三種犀牛的鼻子上有兩隻角,後兩種犀牛的鼻子上隻有一隻角,不管是哪一種犀牛,都有不少奇怪之處。

犀牛的角最為奇特,它不長在頭頂上,而是長在鼻子上,兩隻角一大一小,一前一後並不對稱。犀牛角與牛角、鹿角不同,不是骨質的,而是額上的毛的特化產物。但是,它的角卻格外堅硬和鋒利,是它們自衛和進攻的武器。當它發怒用角來頂撞時,猛獸獅子也會退讓三分呢!任何猛獸被它頂上一下,性命也難保。

犀牛的皮膚也頗為特別,皮厚2.5厘米,可與象皮媲美,其堅韌程度,真是彈打不穿,刀砍不透,所以,古時候的人們,把這粗厚的毛皮做成衣甲,供勇士披著上戰場。因為皮膚的皺襞多,襞縫裏的皮膜嬌嫩異常,神經血管密布其間,這裏容易藏汙納垢,滋生各種寄生蟲,寄生蟲叮咬它的嫩肉,使犀牛痛癢難忍!

犀牛喜歡在泥塘裏打滾,讓全身沾滿汙泥,穿上厚厚的泥衣。這樣既涼快,又可以防蚊蠅叮咬,還可以悶死皺襞裏的寄生蟲,真是一舉多得。犀牛行動笨拙,細小的眼睛沒有一點神氣,隻能看到近處的東西,這對於它們的生存競爭是非常不利的。幸好它們的鼻子靈,能分辨出多種氣味,那長大的耳朵就像一副靈敏的竊聽器,能聽到異常細小的聲音,用這些來彌補視覺的不足。犀牛還有知心的小朋友——犀牛鳥,是它的義務警衛員。當犀牛休息時,成群的犀牛鳥聚集在犀牛背上歇息,一邊為它們啄食藏在皺襞裏的寄生蟲,一邊替它們放哨,一有敵人襲來,犀牛鳥馬上飛起來鳴叫,報告犀牛敵人來了。犀牛接到報告,立刻警覺起來,做好迎戰準備,這是自然界中和諧共生的一個生動景象。

犀牛喜歡單獨生活,或者兩三隻在一起,悠閑地遊逛或休息,犀牛有一定的領地範圍,它們用自己的糞尿做防線,如果有哪個冒失鬼膽敢越過其防線,那將會引起一場激烈的搏鬥,趕走入侵者。到了繁殖季節,為了爭雌犀牛,雄犀牛之間經常展開肉搏,勝者留下,敗者逃跑。

犀牛具黃金般昂貴的身價。犀牛皮、肉、內髒、骨和血等,都可以做藥材,但最珍貴的還是犀牛角。犀牛角有消熱、解毒、涼血、定驚的作用。據說,有毒的酒,注入犀角製成的杯子裏,立即就起泡沫,被人發現。正因為犀牛角在醫藥上有如此巨大的藥用價值,所以犀牛一直被人濫捕濫殺,野生數量銳減。現在世界野生動物基金組織已集中力量搶救犀牛,非洲各國政府,對犀牛嚴加保護,禁止無計劃捕捉,限製出口,所以犀牛的身價比黃金還要貴。

我國古代也是盛產犀牛的,這可以從地層裏發掘出的犀牛化石,以及出土的古銅器、古陶器中的犀牛圖案得以證明;據說,雲南省西雙版納的深山密林裏,至今還有野生的犀牛。

但現在廣州動物園裏展出的犀牛是非洲白犀牛,它是犀牛中的巨人,是現今陸地上僅次於象的巨獸。白犀牛的體色隻是相對於黑犀牛的黑來說,略微白一點,實際上名不符實,體色灰白帶黑,和大象顏色差不多,並非純白色。它性情溫順,行動較遲鈍,因為視覺差,走路時不得不低頭,鼻子差不多碰到了地麵。黑犀牛的皮膚灰黑,頭較小,嗅覺和聽覺比其他犀牛好,但脾氣暴躁,好鬥,有時無緣無故向別的獸類挑釁。

為什麼騾子不會生小騾子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植物界的遺傳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