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任務2 配菜(2 / 3)

(一)配菜的基本原則

1.量的配合

數量的配合,是指構成菜肴的各種原料,按適當的數量搭配。菜肴數量的配合,按照主料和輔料的配合比例可分為三類:

(1)單一原料 即菜肴隻由一種原料組成。這種菜肴因隻有一種原料,所以按菜肴的規格配足即可,如蔥燒海參等。

(2)按主輔料比例配合 這種菜肴在配製時,要突出主料,它在菜肴中起主導作用。輔料隻起陪襯作用,居次要地位。如火爆腰花中的豬腰是主料,應突出其在菜肴中的主導地位,其他輔料都起輔助作用,一般主輔料的比例為7∶3。

(3)菜肴不分主輔料 即使由多種原料配合組成的菜肴,在配菜過程中,各種原料的數量均應相當,如植物四寶。

2.質的配合

烹飪原料品種繁多,質地各異,通常會呈現出老、嫩、硬、軟、脆、韌之分,配菜時必須根據原料的質地,按照烹調要求,進行合理的搭配。

在菜肴的組成中常用性質相近的配合,即遵循脆配脆、軟配軟、嫩配嫩的原料。但有些菜肴中的原料性質並不相同,甚至相差甚遠,通過適當的配合,可烹製出具有特色的菜肴。如宮保雞丁、腰果蝦仁等。

3.色的配合

色是量菜肴質量高低的重要內容之一。各種烹飪原料因色澤不同,在配菜中加以巧妙的組合,可使菜肴達到色調和諧、美觀的效果。

色的配合分為順色搭配、異色搭配兩種。順色搭配,是要求主料與配料的色澤基本一致或接近。這類菜肴多為白色菜。菜肴色澤潔白,給人以清爽之感。如溜三白的雞、魚、冬筍均為白色菜。異色搭配,這種配菜方式運用範圍極廣。通常把幾種不同顏色的原料相互搭配。其原則是,主料與輔料的色澤差異較大,比例適當,輔料對主料起著點綴襯托作用。使成菜顏色主次分明、美觀大方,如五彩魚絲。

4.味的配合

味也是菜肴質量的重要標誌之一。原料經烹調後,有各種不同的味道。而原料在搭配時有的味濃、有的味淡,有些味需要保留、有些味需要去除,這樣就需要把它們適當配合,家禽、豬肉、蝦、蟹等原料,味道鮮美可口,在配菜中以突出主料自身本味為主,配以適當的輔料,海參、魚翅等原料本味淡、鮮味差,在作主料時,應以上湯或配以火腿、肉等使其增味。對於味濃、油膩重的原料,配以清淡的蔬菜,既能達到解膩、提鮮的目的,又能起到平膳食的作用。

5.形的配合

菜肴形的搭配,是菜肴主料、輔料的不同形狀的適當配合,能使菜肴的外形美觀,符合烹調的要求。形配合的原則:丁配丁、片配片、條配條、塊配塊、絲配絲,輔料的形狀與主料相近。在配合中,為了突出主料,輔料的規格應小於主料,數量也應少於主料。

在配菜中,還必須注意與烹調方法相結合,加熱時間長的烹調方法,原料規格不宜過小;加熱時間短的,原料形態不宜過長。

6.營養成分的分配

菜肴所含的營養成分,是菜肴質量的重要指標。不同原料所含營養成分的種類和數量也不相同。因此在配菜時,必須考慮營養成分的恰當配合,達到營養互補的目的。

此外,盛器與菜肴的配合也必須恰當,使菜肴與盛器相協調。

(二)配菜的基本方法

1.單一原料菜肴的配製

單一原料菜肴,即是用一種原料製成的菜肴。由於原料單一,在選用時,必須具有特色,新鮮質好,以突出原料本身的鮮味。如白灼基圍蝦,應選用新鮮的基圍蝦,突出原料新鮮。

2.主輔原料菜肴的配合

由主料、輔料組成的菜肴,在配菜中,主料多為動物性原料,輔料多為植物性原料。配菜時以主料為主。

3.多主料菜肴的配合

這類菜肴在配合上一般不分主、輔料,但在配菜時各種原料應分別放置,以便於烹調時取用。同時在搭配時注意調整色、香、味、形等方麵,使配菜更恰當合理。

示範教學

(一)一般菜肴的配製

1.清炒雞絲

(1)原料及分量 雞脯肉250克,小蔥1根,雞蛋清半隻。

(2)形態 先用平刀法將雞脯肉批成薄大片,再用直刀法加工成絲,蔥切1.5厘米長的馬牙段。

(3)配製 將雞脯絲加入蛋清等上漿,再放入一配菜盤中,蔥段放入另一配菜盤中。

2.宮保雞丁

(1)原料及分量 雞脯肉200克,花生米25克,大蒜頭1粒,幹辣椒3隻,小蔥1根,薑少許。

(2)形態 將雞脯肉用平刀法從中間片開,在每片肉的兩麵用直刀法交叉剞上平行的刀紋,深度為原料厚度的一半,然後切成1.5厘米寬的條,再改刀切成1.5厘米長的丁。花生米為自然形態,蒜斬泥,薑切末,蔥、幹辣椒切丁。

(3)配製 雞脯肉、花生米分別放入兩個配菜盤內,蒜泥、薑末、蔥丁、幹辣椒丁分開放入另外配菜盤中的不同位置。

3.榨菜肉絲湯

(1)原料及分量 豬裏脊肉50克,榨菜50克,香菜1棵。

(2)形態 裏脊肉用平刀法和直刀法切成絲,榨菜用同樣的刀法也切成絲,香菜切成1厘米長的段。

(3)配製 裏脊肉放入一配菜盤中,榨菜絲和香菜段放入另一配菜盤的不同位置。

(二)花色菜肴的配製

1.三絲魚卷

(1)原料及分量 淨鯇魚肉200克,火腿、水香菇、菜椒各50克,鹽3克、料酒5克、味精少許,蔥、薑各5克。

(2)配製手法 卷。

(3)製作過程 先把淨魚肉去皮後,切成5厘米長的段,用平刀法片成薄片,共片12片,然後用大蔥、薑、鹽、料酒、味精醃製10分鍾,火腿切絲,香菇片去根部切絲,青椒去籽去筋後切成5厘米長的絲。

取一片魚肉平放在盤子裏,再取三種輔料少許順長放在魚肉的上麵一側,從有輔料的一側卷起,邊緣用雞蛋清粘牢,放入另一隻平盤裏,依法把12片肉卷完。最後上籠蒸熟。

2.箱子豆腐

(1)原料及分量 老豆腐800克、蝦仁20克、水香菇20克、玉蘭片20克、水魷魚、水海參各20克,料酒、鹽、味精少許。

(2)配製手法 嵌。

(3)製作過程 老豆腐切成長5厘米,寬3厘米,厚4厘米的長方塊,蝦仁、香菇、玉蘭片、魷魚、海參分別切丁。

先把豆腐塊六成油溫下鍋,炸成柿黃色撈出,在高度的上三分之一處片切成夾刀片,把豆腐中間挖出一些豆腐鏤空。再把輔料下鍋炒熟調味,塞入豆腐中間的洞中,擺入盤中,上籠蒸透。

3.凍雞

(1)原料及分量 熟雞脯肉150克、鹽、味精、瓊脂少許,枸杞子6顆。

(2)配製手法 扣。

(3)製作過程 熟雞脯肉批成薄片,加入鹽、味精拌和均勻。取小扣碗一隻,碗底擺枸杞子,再排上熟雞片,用碎料填平。瓊脂入冷水鍋慢慢燒溶化,再加入鹽、味精製成膠凍。將瓊脂液澆在扣碗內,入冰箱冷卻,上席前再翻扣在小盤內即成。

三、原料醃製

原料的醃製,一般是指將烹飪原料經過適當的處理,再加入一定量的調味原料或食品添加劑,經一定時間,成為半成品的一種方法。

原料的醃製一般有兩大類。一類是以鹽為主,醃製時間較長。它是利用食鹽的滲透作用,使原料中的部分水分析出,鹽分則滲入原料中。這類原料稱為醃製品。在農曆臘月醃製的肉製品,再經風幹、烘烤或熏製,即成為臘製品。醃製品和臘製品統稱為醃臘製品,其目的一是便於保藏,二是改善食品風味。另一類是以各種烹調前的醃製,其目的是改善原料的品質,使原料入味或致嫩,還可以改變原料色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