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圈的概念與特征
商圈是指企業吸引顧客的空間範圍。如某店能吸引多遠距離的顧客來店購物,這一顧客到商店的距離範圍,就稱為該企業的商圈。日本研究商圈的專家井鐵衛指出:“所謂商圈就是現代市場中,企業市場活動的空間範圍,並且是一種直接或間接地與消費者空間範圍相重疊的空間範圍”。
因此,我們可以把商圈定義為:在現代市場中,零售商店進行銷售活動的空間範圍,它是由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和零售企業的經營能力所決定的。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商圈的內涵也在不斷發展,目前以競爭理論為導向,商圈的內涵已不局限於區域交通的範圍,而是超越了時空的界限。小型超市的商圈具有以下特征:
(1)區域性 小型超市的商圈是指一個具體的區域空間,這個區域空間是由每一個商店的特有的地理環境作為基礎所決定的。它的商圈,對於商店經營者來說,即是他們進行市場營銷活動的空間範圍。在這一空間中,小型超市向消費者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商品與服務,也正是由於小型超市采取了積極的營銷活動,才創造出各自獨特的商圈。這個商圈對於消費者來說,則是他們進行購物活動的行為空間。
(2)層次性 小型超市的商圈一般具有比較明顯的層次性特征。區域性的小型超市的商圈大小由消費者居住狀況及人口分布、交通狀況及距離、市場競爭狀況等決定。根據日本的理論與實踐研究,他們把小型超市的商圈劃分為兩種類型:
①徒步圈。指步行可接受的商圈半徑,也可稱為超市的第一商圈,單程以10分鍾為限度,商圈半徑為250米以內。
②自行車圈。是指騎自行車方便可及的範圍,也稱第二商圈,單程為1.5千米。
以上兩個商圈可以通稱為小商圈,此種商圈消費習慣是以生活必需品的高頻率購買為主。小商圈是零售業的起源,多半分布在大都市的住宅區及郊外的住宅區。
(3)不規則性 小型超市的商圈並不是理論上的同心圓狀,而是不規則的圖形。其原因在於商圈要受到小型超市周邊地理環境、交通狀況、居民人口分布和購買力因素,以及競爭者分布等因素的影響,因而各個小型超市的實際商圈都是不規則的圖形區域。
2.小型超市測定商圈的重要性
小型超市測定自己的商圈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是科學測定商圈是企業進行科學選址的基礎,企業選址是關係小型超市生存與發展的根本方略,而企業選址必須以商圈的測定作為前提條件。如北京某公司在進行商業選址決策時,由於未對商圈進行深入調查和可行性論證,憑感覺即草草地將某印刷廠廠房開發改造為現代化的商廈。這個商廈改造投資幾億元人民幣,具有一流的設施與設備,但開業後始終吸引不了更多的客流,導致商場的經營虧損,最後不得不關門停業。
二是通過商圈分析,可以具體了解商圈內消費者的構成及其特點,從而為企業進行目標市場定位,確定經營方針和進行經營預測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是可以深入了解本企業的地理環境和交通狀況。
四是可以決定怎樣進一步開設分店和連鎖店。本企業所開分店和連鎖店一般不應同自身的商圈範圍相交叉重複,以免互相影響,相互掣肘。
3.商圈層次
從商圈的形成及其構造的理論分析,可以將小型超市與商圈的關係分解為點、線、麵、流四個層次。
(1)點,指的是商圈區域的核心點,具有商圈的中心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