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小型超市內部設計(1 / 1)

對於所有零售企業(包括小型超市)來說,費用最低而最有效的促銷策略是在於對賣場經營技術的開發和運用。現在有些超市特別是小型超市銷售不振,客流減小,一些經營者總把其原因歸結為個人消費的低迷。但從銷售現場看,許多原因是由於賣場布局不合理,賣場通透性差,商品陳列簡單、混亂,總之是不能有效地喚起顧客的購買欲望造成的。賣場是小型超市的“臉麵”,如同人的臉麵總充滿表情一樣,小型超市的賣場也要不斷地根據顧客的需求以及市場環境的變化加以調整,才能充滿活力。賣場的活力取決於有創意的賣場設計以及商品布局陳列,商品的表現、色彩的組合、燈光與設備的合理配置及恰當的使用。

賣場設計中應注意幾個關鍵的經營管理技術,即:如何讓顧客進入店內,如何讓顧客在店內行走,如何讓顧客在商品麵前停留,如何讓顧客購買。

一般來說,進入店內購物顧客的心理和行為基本上可以概括為以下的順序:

進入店內→店內行走→停留→審視及聯想→觸摸→購買→滿足基於以上店內顧客的購買心理和行為,在進行賣場設計時至少要認真地考慮以下四個問題:

1.如何讓顧客進入店內

任何一種零售業態都是從請顧客進入店內開始的。因此如何讓顧客很容易地進入店內購物就成為賣場設計首先考慮的問題。一個超市在顧客心目中的形象首先取決於下麵的一些因素:

一是超市的選址及附近交通狀況。

二是店麵的色彩、標識及照明。

三是出入口的位置、開闊程度及有無障礙。

四是店內的通透性。

五是出入口處的商品布局及陳列方式。

六是正門入口處的清潔及整齊。

2.如何讓顧客在店內行走

如何讓顧客在店內行走,實際上是賣場商品如何配置,即商品布局的問題。商品布局要實現三個目的:一是讓顧客在店內自然地行走,並且其行走的路線正是店方所期望的路線,即所謂顧客流動路線的控製。二是讓顧客了解店內商品位置,便於選購。三是讓顧客購物結束後感到滿足,並願意再度光顧。實現上述三個目的要取決於以下幾項技術應用:

一是顧客流動路線的設計。

二是通路的設計,特別是主通路的設計。

三是賣場內磁石點的設置。

四是商品的分類,即反複購買商品、衝動購買商品、連帶購買商品,它們在店內的位置。

五是POP購買點廣告。

3.如何讓顧客在商品麵前停留

如何讓小型超市的商品吸引顧客,讓流動中的顧客停下來,拿取商品欣賞並能夠將商品放到購物車裏,這是商家必須努力去探討去做的工作。這其中包括:

一是陳列的商品是什麼(能否吸引顧客)。

二是商品陳列的位置。

三是商品陳列的形式。

四是商品陳列的量以及陳列的麵。

五是商品的色彩組合。

六是照明與POP購買點廣告。

4.如何讓顧客購買

商品陳列的原則是便於顧客看到、便於顧客挑選、便於顧客拿取、便於顧客購買。根據顧客的購買心理,顧客在做出購買決策之前,觸摸商品是必須經過的階段。因此這就要求商家在注意展示、表現商品的同時,還必須考慮商品陳列的形狀和開發符合於顧客肢體動作的陳列用具。除此之外,為了吸引顧客購買,還必須考慮以下一些問題:

一是反複購買、連帶商品的擺放位置。

二是新商品、特賣商品的陳列位置及陳列形式。

三是試食商品的陳列。

總之,對於小型超市來說,開發賣場經營管理技術將是一項長期持續不斷的努力。這是因為市場環境在不斷地變化,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在不斷地變化,企業隻有適應這種變化才能維持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