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結構是小型超市在一定的經營範圍內,按一定的標準將經營的商品劃分為若幹類別和項目,並確定各類別和項目在商品總構成中的比重。商品結構是否合理,對零售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合理的商品結構不僅是滿足消費者需求,實現經營目標的基礎,而且是加強商品計劃,有效利用經營條件,提高經濟效益的關鍵。
小型超市獨特的經營風格,決定了與其他零售業態相比,在商品結構上也具有獨到的特點。
1.窄廣度、中深度的商品組合
商品組合的廣度是指經營商品大類的多少。經營的商品大類多,就稱商品組合的廣度寬;反之,就稱商品組合廣度窄。商品組合的深度是指每個大類中,單品數量的多少。單品商品多,就稱商品組合的深度深,反之則稱深度淺。不同的零售業態有不同的組合策略。如便利店實行窄而淺的商品組合策略,超市實行窄而深的組合策略。小型超市定位於為消費者提供日常生活用品,這就要求經營的品種覆蓋麵窄,同時,又要求每個品種下僅能選擇一定數量的商品品種。
2.重視商品的高周轉性
與其他零售業態經常把高利潤擺在首位不同的是,小型超市更加重視商品的高周轉性。小型超市的利潤來源於有限的商品組合,依賴於穩定的消費者群體。也就是說小型超市的利潤是建立在大量銷售、高商品周轉率的基礎上,所以小型超市必須高度重視商品周轉,重點經營那些銷量大、周轉快、購買頻率大的商品。
3.發揮特色上的競爭力
與其他大中型超市相比,小型超市的規模相對較小,不具備規模優勢形成的低成本優勢地位。因而應該更多地依賴於經營商品組合上的特色,力爭在充分了解消費者需求偏好的基礎上,經銷暢銷的商品組合。
4.以中檔商品為主,適當兼顧高檔和低檔商品
以社區、學校等的消費者作為主要目標市場的小型超市,主要麵向收入水平中低檔次的消費群體,在商品定位時切忌求洋求精(品)求高(檔),要以中檔為主,適當兼營高檔和低檔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