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戰略的涵義
戰略是一個企業基本的長期目標和目的的確定,以及為實現此目標所必須采取的行動和對資源的分配——艾爾弗雷德·錢德勒(Chandler,1962)。肯尼斯·安德魯斯(Andrews,1971)認為,戰略是由目的、目標以及為實現這些目標而采取的主要政策、計劃組成的模式,該模式決定了公司處於或應該處於何種行業,以及公司屬於或應該屬於何種類型。Haner(1976)強調,戰略是完成一個特定目標的多項步驟及方法,這些方法由一個整體計劃所控製。此計劃中包括公司選擇性資源的協調運用方式與完成目標任務的時間架構(Time Frame)。具體而言,“戰略”是指企業運用及分配其所掌握的資源,配合其所處環境的機會與威脅,並通過“實際行動”等,在特定市場具備“持續”(Sustainable)的競爭優勢,達到企業目標的方法。
戰略的本質是尋找、建立和維持同競爭對手之間有價值的差異化。為了達到戰略的效果和效率,組織戰略具有四個組成元素。
(1)範圍(Scope),即組織和其環境在目前和規劃的交互作用關係程度。對於許多的公司而言,可以以產品/市場細分為定義。
(2)資源配置(Resource Developments),為達到組織目的和目標而在過去和現在的資源和技能配置的程度和形態。
(3)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s),組織所發展的有關其資源配置和(或)範圍決策相對於其競爭者的獨特定位。競爭優勢能產生產品/市場定位或是獨特的資源配置。
(4)綜效(Synergy) 組織資源配置和(或)範圍決策所追求的聯合效果。
2.戰略的層次
企業經營策略涵蓋一個組織所要達到的目標,以及達到目標的方法。組織中各層級的規劃過程應為一整體的“規劃程序”。因此,戰略層次可分為企業戰略(Corporate Strategy)、經營戰略(Business Strategy)及功能戰略(Functional Strate-gy)。
(1)企業戰略(Corporate Strategy),適用於大公司,通常將其分成幾個分散、自治的單元。控股公司就是這類組織的典型。許多公司通常因為財政方麵的原因,例如資本和投資的有效分配而集中在一起。總公司負責製定企業戰略,負責管理不同公司合並在一起所涉及的根本事宜。企業戰略可能基於投資、規模經營或者核心能力的劃分,特別是有價證券經營上。實際上,總公司可能會對其管轄的分公司或單位采取“不幹涉”方式,條件是他們要完成總公司下達的目標。這些目標涉及不同層次的利潤和市場份額,或者關於不同層次的投資或現金流通。
(2)經營戰略(Business Strategy)經營戰略的核心問題是關於應對準哪種市場、在競爭中取得成功所要求的關鍵因素、企業的組織以及總體競爭戰略。
(3)功能戰略(Functional Strategy)是由組織中的職能部門或分支機構負責的。大多數公司都設有一些職能或部門機構,這些機構中的人隻關注一些專門的問題,例如財務、營銷、生產、質量保證、信息係統、客戶關注的問題,或者產品或市場等專業內容。本文針對新建小型超市的特殊性著重介紹經營戰略。
3.戰略管理過程
戰略管理過程包括戰略分析、戰略製定與戰略實施三個環節。這三個環節並非是線性關係,而是相互聯係、循環反複、不斷完善的一個過程。戰略分析是指對影響企業現在和未來生存和發展的一些關鍵因素進行分析,最終形成企業的SWOT(即優勢、劣勢、機會、風險)框架以及戰略目標。戰略分析為戰略製定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戰略製定主要包括四部分內容:企業戰略、經營戰略、功能戰略以及戰略選擇。戰略一經選定,管理者的工作重心就要轉到戰略實施上來。戰略實施是貫徹執行既定戰略所必須的各項活動的總稱。這裏將主要介紹戰略分析形成的SWOT框架以及經營戰略的選擇。
4.經營戰略
探討如何使企業在既定的市場範圍內改善其競爭地位,從而獲取競爭優勢。邁克爾·波特(Michael E.Porter,1980)
認為,所有業務單位在進行競爭時,所使用的戰略大概可分為三種基本的戰略形態。
(1)總成本領先戰略 總成本領先戰略是指企業通過在內部加強成本控製,在研究開發、生產、銷售、服務和廣告等領域裏把成本降到低於行業當中的低成本製造商和供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