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服務的效果(2 / 2)

餐飲行業作為勞動密集型服務行業,在麵對麵的服務過程中,服務人員與顧客之間的交流效果直接影響著服務質量的高低。在餐飲服務過程中,恰當地運用預設技巧,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實例一中,空姐產生了過錯,向張先生道歉,在沒有被接受的情況下,並沒有影響她的服務質量,而以其12次微笑震撼了張先生,給張先生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實例二中,A店鋪服務員就做了一個選擇疑問用語預設,即服務員相信在喝豆漿時,加一個雞蛋或加兩個雞蛋之間至少有一個是真的,同時服務員也相信,對於顧客而言,加一個雞蛋或兩個雞蛋至少有一個為真。正是在這種交際語境中,顧客的回答就帶有了很大的傾向性。也許有人認為,服務員的這種問話方式,有設“陷阱”之嫌——買豆漿必須要買雞蛋,但筆者認為,喝豆漿加雞蛋在當地已成為絕大多數人的消費習慣,從創造或引導某種消費習慣的角度出發,無可非議,況且客人也完全可以依靠個人喜好,不要雞蛋。而在B鋪,因為沒有運用這樣的預設,客人的回答自然也就沒有傾向性,而且由於大多數客人對推銷具有本能的逆反心理,雞蛋自然很難賣出了。由此可見服務用語預設越恰當,顧客的認同性越高,其回答自然越具有傾向性,銷售機會也就越多。

語言預設不僅具有獨特的銷售功效,而且在處理客人糾紛或投訴的過程中,也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實例三中,促銷員就巧妙地運用預設化解了一場風波。首先她預設這幾位客人是有身份、有地位、有涵養的人,並且認為這個事實是真的,由此客人麵臨兩種選擇:一是承認自己是有地位、有身份、有涵養的人(想必絕大多數客人都願意承認此預設),自然應當懂得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會有意識地去想占促銷員的便宜;二是否認促銷員的假設是真,則無疑在眾目睽睽之下將自己等同於下流無恥的小人。在這種“兩難”選擇中,客人們不得不做出與服務人員期望相一致的選擇,最後促銷員有理、有利、有節地贏得了自尊和顧客的好感,也達到了促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