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經營品種有特色(1 / 2)

新華網貴州頻道曾報道過一篇文章,即小小辣子雞,輕鬆走進了“森林之城魅力貴陽”2006城市形象推廣大賽係列之一的“貴陽十大名菜”候選行列。

眾所周知,真正出名的辣子雞,當數息烽“陽朗辣子雞”。能把辣子雞做成大氣候的人,當然是它的創始人——葉老大。

葉老大原名葉興林,因排行老大而得名。跟所有在商海中搏擊的人一樣,葉老大的創業之路可謂艱辛而坎坷。1967年,他出生在息烽縣永靖鎮立碑村,因家境貧窮,11歲那年,才讀到小學四年級的他不得已輟了學。從此,砍柴、割草、喂豬、放牛、料理農活、操持家務,便構成了他兒時生活的全部內容。

成人後的葉老大曾有過苦難的經曆:他先是在貴陽一家工廠食堂當小夥計,後又在息烽陽朗壩距息烽集中營不遠處開了一家小吃店,由於經營不善,不久就倒閉了。沮喪之餘,他改行幹起了個體運輸,結果非但沒有盈利,將多年苦心積攢的積蓄賠進去不說,還因此背上了2萬元的沉重債務。

生活的艱難、前途的渺茫和接踵而至的打擊讓葉老大鬱悶了好久,幾經思索,天性喜歡烹飪的他於1996年再次重操舊業,做起了飲食生意。

1997年6月的一天,對葉老大來說,是一個難忘的日子。這天傍晚,他的小吃店突然迎來了十多位客人,點名要吃辣子雞。按常規,辣子雞這道菜需經曆宰殺、清洗、爆、燜、炒等工序,其中光燜這一過程就需要一個小時左右。麵對早已饑腸轆轆的客人的催促,葉老大急中生智用高壓鍋來燜雞,大大縮短了加工時間,很快就把雞給炒好了。客人邊吃邊交口稱讚,都說雞又辣又糯又香,味道特別好。事後葉老大回憶自己的操作過程,這才想起當時由於忙亂,燜雞時竟然忘了摻水。沒想到歪打正著,在高壓鍋的超強壓力之下,雞肉竟然產生出別具一格的糯香味。

葉老大通過反複對辣子雞這道菜進行實驗和摸索,下決心做出一道獨具特色的品牌菜。令他記憶猶新的是,有一次在燜雞過程中高壓鍋突然爆裂,伴隨著一聲巨響,鍋裏的雞骨、肉塊和湯汁直衝屋頂,滾油、湯汁和雞骨頓時濺了他一身,頭部、肩部和手多處被燙傷,回想起那驚險的一幕,葉老大至今還心有餘悸。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道集糯、辣、香等特點為一體,色香味俱佳的精美菜肴——“陽朗辣子雞”終於誕生,並逐漸聲名鵲起,不僅形成了今天的息烽“陽朗辣子雞”一條街,連重慶、四川、雲南、湖南、廣西等地都打出了“正宗息烽陽朗辣子雞”的招牌。

現僅息烽境內就發展了24家辣子雞店,每年能給國家創下100萬元的利稅,其中他每年就要向國家納稅幾十萬餘元。

誓將山雞變鳳凰。憑著吃苦耐勞的堅韌品質和敏銳的商業眼光,葉老大用自己的雙手,烹調出了可口的美味佳肴,同時也彈奏出了一曲精彩的人生樂章!

經營小吃店,也是同樣的道理,隻要我們能用敏銳的眼光、創新的思路,必定能成就一番事業。下麵我們就圍繞“特色”來談談如何經營小吃店。

如何能在眾多的小吃店中脫穎而出,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這就取決於我們所經營的品種是否夠新、夠奇、夠特。對於這一點,我們首先要進行一定的市場調研,尋找我們經營的思路。具體來講,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思路進行:

一是傳承延續瀕臨失傳的小吃品種,如“老虎腳爪”、“梅花糕”、“油墩子”、“蔥包檜兒”等。

二是追求正宗,保持原汁原味,如“新疆烤羊肉串”、“台灣手抓餅”等就必須保持原有的風味。

三是穩中求新,如包子的製作方法可以進行改良,包括外皮、餡心的變化,我們可以采用豆腐皮為殼、以炸製類原料為餡製作小吃,這樣便可以達到與眾不同的效果。或者可以借鑒菜肴的製作方法,如怪味餃等。當然也可以中西結合,如將小吃選用烘烤和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