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小吃原料的初加工(3 / 3)

熟粉團子即先熟製後成形的團子。具體製法是:先將糯米、粳米粉按適當比例摻和的粉料加入冷水拌和成粗粉狀,上籠蒸熟,撈出晾涼,再加少量冷水,揉成團即可。用於發酵的米粉,隻限於秈米粉。發酵粉團一般調製方法是:先用約1/10的秈米粉煮熟成稀糊狀,晾涼,摻入其餘的生粉中,加適量水拌勻。再加適量糕肥(作用同麵肥)攪勻,置於溫暖處發酵(夏季發6~8小時,冬季發10~12小時)。發酵後,加入發酵粉、梘水(從草木灰中提取,經化合製成的物質,化學性質與純堿相似,作用同純堿,亦可用堿水代替)攪拌均勻即可。發酵時,要根據糕肥數量、質量等因素靈活掌握發酵時間,不能發得過度。如出現過度現象,可加少許硼砂或精鹽加以控製。

吊漿粉是由糯米、秈米按一定比例混合(糯米占70%~90%,秈米占10%~30%),用水磨法製成。其製法是將糯米、秈米一起淘洗幹淨,用清水浸泡2天(夏天可稍短,冬天可稍長),每天換清水2~3次,以免發酸。磨漿前用清水漂洗,至水色清亮,再連水帶米用石磨磨成極細粉漿。將磨好的粉漿裝入布袋內,壓幹或吊幹水分即成。

5.澄粉麵團

即麵粉經過特殊加工,成為純澱粉(沒有麵筋質),再加水調製而成的麵團。這種麵團的製品,色澤潔白呈半透明,細膩柔軟,口感嫩滑,入口即化。澄粉麵團常用於製作精細點心,如廣東的蝦餃等。澄粉加工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將麵粉加水調製成團,放入清水中抓洗,洗出麵筋,將洗過麵筋的粉漿加以沉澱,濾去水分,曬幹,研細即成。另一種是將小麥加水浸泡,至用手指能撚碎時裝入布袋,用手擠出白漿(粉漿),沉澱、曬幹。在調製時,一般應用熱水(90℃以上)燙熟拌和,使其具有黏性。

6.糕粉麵團

即用糕粉調製的麵團,質地軟滑,富有韌性,廣式糕點常用來製水糕皮等。糕粉又叫加工粉、潮州粉,是糯米經過特殊加工而成的粉料。其製法是:糯米加水浸泡10~12小時,撈出晾幹。用小火煸炒,至水幹未發脆時,冷卻,再磨製成粉(即糕粉),加水(涼開水)調製成團。

雜糧粉麵團是指用雜糧磨製成粉,加水調製成的麵團。有的直接加水調成麵團,有的與麵粉摻和後加水調成麵團。其種類較多,可做成各種小食品,如北方的黃米炸糕等。

薯類麵團即將薯去皮,煮熟、搗爛去筋,趁熱加入填輔料(如白糖、油脂、麵粉或米粉等),揉搓均勻即成。薯類有甘薯、白薯、紅薯、番薯等品種。其調製麵團的方法基本相同。

豆類麵團是由豆粉調製成的麵團。豆類有綠豆、赤豆、黃豆、蠶豆、白豌豆等。如調製綠豆麵團,先將綠豆磨成粉,再加水(一般不加其他粉料,有的加糖、油等)調製成團。綠豆粉無筋不黏,香味濃鬱,既可作餡,又可製成糕點,如綠豆餅、綠豆糕等。製餡味香而滑,製點心則鬆脆、甘香。

菜類麵團主要有土豆、山藥、芋頭等麵團,各有不同風味。從調製方法看,大體相同,即先把土豆、山藥、芋頭等洗淨去皮,熟製(蒸或煮),搗爛成泥或茸,再加入適量的熟麵粉(或熟澄粉)和各種配料揉搓成團。

荸薺麵團有兩種做法:一種是用荸薺粉調製。投料標準為:荸薺粉600克,白糖1.5千克,水3.5升。先在荸薺粉中加少許水,浸濕調勻至無粉粒時,再加水1.5升攪成粉漿;然後將白糖450克入鍋用小火炒至金黃色,加水2升及其餘的糖,熬煮成為溶液。將糖溶液衝入粉漿內(隨衝隨攪)製成半熟稀糊即可。裝盆(盆內抹油)上籠蒸約20分鍾至熟,晾涼成形即為成品。另一種是用生荸薺和荸薺粉結合調製。投料標準為:生荸薺1.5千克,荸薺粉300克,白糖1千克,水1.75升,油少許。先把生荸薺磨成漿,加入250毫升水及油調勻,分裝在兩個盆內;鍋內放1.5升水及白糖,熬成糖漿,趁熱衝入盆中荸薺粉漿內調勻,接著將另一盆荸薺粉漿也倒入攪勻即可,用大火蒸約30分鍾,即為成品。

蓮茸麵團的投料標準為:蓮子500克,熟澄粉150克,豬油、白糖、鹽、味精各少許。將蓮子蒸熟,晾涼去水,壓碎成茸,加入熟澄粉、豬油、味精、鹽、糖搓勻至光滑即可。包入各種餡心,可製作各種蓮茸點心。

全蛋麵團是把雞蛋調散成液(不抽打成泡),摻入麵粉(不加水)調製而成,也是用於製作精細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