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常見粉製小吃的製作(1 / 2)

煮是把半成品和生坯料,投入多量的沸水或湯汁鍋中,利用水的熱對流作用,使生坯成熟。在麵點成熟中運用較廣,特別是麵食小吃類。其成熟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煮又可分為出水煮和帶水煮兩種,分別運用於不同的品種成熟,依靠水溫的傳遞進行。如水餃、湯團、餛飩是出水煮,牛肉粉絲、粽子、杏仁奶露是帶水煮。

蒸是麵點成熟中運用較廣、較為普遍的一種方法。它是將半成品或生坯料,放入蒸籠、蒸桶或其他器具中,利用蒸汽的熱對流作用使生坯或原料受熱滲透,由表及裏變性、成熟。由於蒸製的溫度,都要求在100℃以上,特別是加蓋加壓後,其溫度隨壓力升高不斷提高,其壓力的升高受蒸鍋密封程度的增高而提高,超過蒸鍋相對密封的一定壓力時,其蒸汽便向外排出,從而使鍋內的壓力和溫度始終保持在相對密封的限度內,加速半成品或生坯料變性,在正常的情況下溫度越高,變性成熟也越快,如饅頭、包子。

炸是用油脂作為熱傳遞介質的一種方法。操作時將半成品投入溫度較高的多量油鍋中,利用油脂的熱對流作用,使生坯成熟。因為油脂能耐200℃以上的高溫,炸是高油溫成熟法,成品都具有香、鬆、酥、脆、色澤明快等優點,適用性較強,涉及多種坯皮的品種成熟,如春卷、油條、麻花、油餅、炸糕、炸圈、粢飯糕等。炸的基本原理是:油脂能耐高溫,其溫度的來源,靠不斷加熱,加熱的火候溫度越強,時間越長,油溫就越高。成熟一般都須采用150~220℃的高溫。當利用油脂作高溫傳熱時,由於半成品生坯內有水分,因此當油加熱到100℃以上時,便會汽化水分,至不斷排盡為止。成熟過程中,當含有較多水分的生坯投入熱油鍋內時,一方麵,油溫大量汽化排出生坯中的水分,另一方麵,迅速通過汽化、對流,使生坯受熱、成熟。油溫越高,排出水分的速度越快,成熟也越快。同時成熟的時間越長,排出的水分就越多。成品含水越少,吃口越香脆,如油條、春卷。

煎是以少量油脂,用平底鍋,靠油脂及鍋體的熱傳遞進行成熟的方法。熱傳遞方式主要通過對流和傳導兩種作用,使生坯成熟,成品都具有香、軟、油潤、光亮等特色。煎製成熟的基本原理是:燃燒火通過輻射、對流方式,使鍋體受熱。當鍋體受熱後,利用加入的油脂使生坯與鍋體間產生一層薄薄的油脂層,具有防止生坯粘鍋,又可以利用油脂的耐熱和傳熱性能,將來自鍋體的熱能迅速傳給生坯。由於生坯與鍋體接觸麵溫度較高,致使受鍋體熱能直接影響的部位水分迅速汽化、失水。在汽化失水時產生的熱量,又通過生坯內部的熱滲透,使生坯逐漸成熟。因此,受熱越高,油脂升溫越快;作用於生坯部位的水分汽化越快,失水與熱滲透也越快;反之則慢。由於鍋體的耐熱性能大大強於生坯原料,所以在操作中必須根據生坯原料的耐熱特征,用中、小、微等不同火力及同時不斷轉動鍋體來調控鍋體溫度,使受熱的熱度和鍋體保持均衡,形成良好的成熟條件。煎製受品種及口味特色要求的製約,成熟時運用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在實際使用中又可分為油煎及水油煎兩種方法。油煎主要是利用油脂作為傳熱的輔助介質進行成熟的方法,是將較少量的油脂加入平底鍋中,與鍋體表麵的熱結合,形成薄薄的油脂溫度層,使生坯在受鍋體熱與油脂溫度層熱的雙重熱作用下成熟。品種如上海的“煎餛飩”、四川的“鮮肉焦餅”、江蘇的“煎鍋餅”、福建的“煎米糕”、“卷煎”及浙江的“油煎苔菜餅”等。水煎同屬於煎,其操作方法和使用工具均與油煎相似,成熟中除了要懂得油煎的成熟技術外,還要掌握好水在成熟過程中的運用。操作時先放入少量的油脂在鍋底,然後放入生坯,先煎底色,再放入水(或稀粉糊),蓋上蓋,使之成熟。因此它是具有油、水兩種傳熱輔助介質的特殊成熟方法。一般適用於生煎、鍋貼或水煎包等形體較厚、帶有餡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