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執著追求(7)(3 / 3)

為此,他又寫了兩篇專著(即《炎症的比較病理學教程》和《傳染病的免疫性教程》)來闡述他的這些觀點。

當時,有不少人反對他的這種觀點。這其中,就有1905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德國人科赫。

科赫當時提出了體液免疫的學說。他不同意殺滅侵入人體病菌的是白細胞,而認為是人體的體液,比如血漿等。在1908年召開的一次國際細菌學家會議上,他說:“新的事實已經使白細胞吞噬病菌的理論失去了基礎。因此,應該把它的地位出讓給另一個理論,這就是血液決定免疫的理論”。

科赫所提的問題是嚴肅的學術問題。他的觀點也有代表性。梅契尼可夫要證明自己的觀點和正確性,還需要用事實來說話。

梅契尼可夫深知,人體與低等動物不一樣。你不可能把人體直接放到顯微鏡下麵去觀察,就像看變形蟲、水母、海星那樣。那麼,用什麼辦法呢?

梅契尼可夫采用了一種循序漸進的方法,這就是從那些低等動物入手,再進入較高等的動物,最後才是人體。

他先采用青蛙做實驗。蛙類對入侵的炭疽杆菌是有免疫力的。每當這種致病菌侵入以後,蛙體內的白細胞就把它們包圍、殲滅、消化掉。

梅契尼可夫進一步做試驗。他先把炭疽杆菌的芽胞放在吸水紙裏麵,並把它包好,或者把它放在一種叫接骨木的植物的木髓囊裏麵,然後把它整個移植到青蛙的皮下淋巴腔裏去。

上麵已經提到過,炭疽菌的芽胞是在環境很不利於生長時形成的,它的抵抗力極高,不易被殺滅。一旦環境變得有利了,它就逐漸發芽,長出炭疽菌來。木髓囊或吸水紙都是一層組織,它可以透過體液,但白細胞這類細胞卻穿不透。如果青蛙的淋巴腔中那些體液能殺滅細菌,那麼,這些芽胞就會被體液所殺滅。

這個有趣的實驗結果表明,炭疽菌的芽胞一直生存無恙,並且發了芽,能長出更多的炭疽菌來。

這清楚地表明,體液沒能殺滅病菌。

梅契尼可夫進一步做了另一個實驗。這次用的是更高級一些的動物,就是哺乳動物中的豚鼠。

豚鼠生性很脆弱。它一旦受霍亂弧菌侵擾,就會發病死亡。

梅契尼可夫先給豚鼠注射極小量的霍亂菌,它足以產生一定的毒性,但毒性沒有大到足以使豚鼠死亡。

再過幾天,再給豚鼠注射第二次霍亂菌,這一次的用量增大了一些。這樣,經過幾次注射,豚鼠沒有生病,也沒有死亡。這是因為經過幾次注射後,豚鼠體內已經逐漸滋長出抵抗力了,所以不再害怕發生霍亂病了。

梅契尼可夫認為豚鼠已經得到免疫力,可以有抵抗霍亂菌的能力了。而這種能力,他認為與豚鼠體內的白細胞密切相關。

這些實驗足以說明人體的免疫力也是這樣產生的。

梅契尼可夫認為:人體免疫力的情況,與其他那些動物相似,但人體的情況要較動物複雜得多,因為人體無法直接放在顯微鏡下觀察,隻能通過檢查人體中的血液來觀察,再結合從人體身上取得的組織進行檢查,再把這兩項檢查的結果進行綜合、分析、推理,提出合理的學說。

在梅契尼可夫生活的時代,研究人體的技術和方法還比較落後和原始,很難直接觀察出人體內部的情況。梅契尼可夫是通過密切的觀察來研究人體的。

他首先觀察了人體患傳染病後的反應。他指出,人體對傳染病的反應與那些他進行過實驗的動物基本上是一樣的。最明顯的反應就是:病菌入侵後,人體內的白細胞遊走起來,並積聚、集結在病菌周圍,然後把它們包圍、吞噬、消化、殲滅掉。

他把這些白細胞稱為吞噬細胞。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就保證了人體對病菌的免疫力。

要知道,梅契尼可夫當時所處的時代還是19世紀的上半葉。經過100多年的努力,科學家們發現人體的免疫力是極其複雜的,白細胞的吞噬作用隻是其中的重要一環。但他當時就已注意到人體這種免疫現象,這的確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發現,在當時這一領域裏,他是站在最前列的。他的這些學說和見解,也為愈來愈多的科學家所證實,所承認。

為了讚揚他在這個免疫領域上所做的探索性工作,表揚他的突出成就,他與德國另一位醫學家埃利希共同分享了190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

關於衰老的研究

衰老的問題,是任何時代、任何人都關心的問題。誰都希望能長壽,能多活些年頭。中國古代的帝王、統治者,甚至夢想長生不老。出於這個目的,人們必須研究衰老的過程和原因。

梅契尼可夫對衰老的問題,也進行了研究,而且是結合他有關免疫的現象來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