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裏奧所以戎裝在身,是因為他剛完成在炮兵預備隊的軍訓生活,他想:合體的軍服或許能讓居裏夫人聯想到自己是個訓練有素的人。
雖已近正午,天仍寒氣逼人,朔風刺骨,刀子般割痛了約裏奧的臉頰。他站在門前,不住地打著哆嗦。
約裏奧的心像有隻小鼓般敲個不停——這位舉世聞名的女科學家怎樣看待自己呢?
他終於抬起手臂,敲開了居裏夫人的房門。
首先映入約裏奧眼簾的,是一張碩大的辦公桌和幾隻排滿書的櫥子,以及兩張椅子。別的就沒有什麼了。
約裏奧沒有料到,這位令人崇拜的偉人,書房陳設竟如此簡單。
桌子的一邊,坐著一位身材矮小的老婦人,灰白的頭發,不到60歲的人看上去像有70開外,蒼老而神色疲憊。一身黑色的衣服襯得她的臉色更加蒼白。
隻有一雙晶瑩、敏銳的眼睛使人聯想到這個瘦弱的軀體裏包含著巨大的熱情和能量。
這就是居裏夫人。
她和藹地衝約裏奧點點頭,請他坐下。
居裏夫人的友好態度打消了約裏奧的緊張情緒,他把自己的情況詳細地做了一番介紹。
居裏夫人注意地聽著。
實際上,朗之萬早已就約裏奧的聘用問題和她做了一次長談,早在約裏奧進來之前,她已經決定要任用他了。
約裏奧講完後,居裏夫人微笑地說道:
“好了,小夥子,你被錄用了,”她頓了頓,接著說,“我希望你能很快熟悉自己的工作。”
約裏奧的工作開始了。
他的薪水很微薄,僅能支付必要的生活費用。
生活上的拮據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他對自己從事的工作——放射線一竅不通。
有一天,約裏奧在實驗室的手足無措引起了居裏夫人的注意。
她走到這個年輕人麵前,以不容反駁的語氣說:
“約裏奧,你要想有所作為的話,必須提高自己,僅有一個學士學位是不夠的。”
居裏夫人的話增加了約裏奧的壓力,他覺得自己該拚一拚了,他要在短時間裏掌握放射線的知識,並盡可能早地再獲得一個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
約裏奧的苦行僧般的生活開始了。
除了吃飯睡覺,所有的時間他都利用上了,忙得不可開交。後來約裏奧回憶起這段日子時說:
“我從來沒有時間考慮以後要幹什麼,我惟一關心的就是現在的工作,並盡量多學點知識。”
約裏奧的努力獲得了社會的承認,1925年他獲得第二個大學學位;1927年獲得了理科碩士學位。
約裏奧也熟悉了放射線的知識,他已成為居裏夫人相當熟練的助手了。
在這期間,他和居裏夫人的大女兒伊倫娜·居裏建立了親密的關係。
伊倫娜·居裏
伊倫娜是在1897年9月12日出生在巴黎的。
對於一心從事科學研究的居裏夫婦來說,伊倫娜可以說是在實驗室裏長大的。
她的爸爸皮埃爾·居裏1906年因車禍意外喪生後,撫養她和妹妹艾芙的重擔就壓在居裏夫人的肩上。
居裏夫人最重視的是孩子們的教育問題,她為此殫精竭慮,創辦了一個“家庭學校”,由她和幾個同事、朋友擔任他們自己孩子的老師。
皮埃爾的父親居裏大夫在教育孩子方麵給予居裏夫人極大的幫助。
他給伊倫娜講解植物學,幫她在園子裏栽種花木,帶她散步。
在祖父那裏,伊倫娜知道了動植物許多有趣的故事。如:老鼠是怎樣打洞的,蛇在冬天是怎樣生存的,種子是怎麼來的等等。
這個睿智的老人對伊倫娜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1910年他去世時,伊倫娜悲痛欲絕。
經過兩年田園生活般的教育之後,伊倫娜進入塞維涅中學。在學校裏,她的成績是最優秀的。
1911年,居裏夫人因提煉純鐳成功,再次榮獲了諾貝爾獎。
伊倫娜這時14歲了。12月的一天,她陪同母親一同前往斯德哥爾摩,接受諾貝爾獎。
盛大而熱烈的授獎儀式深深吸引了她:歡快的樂曲和熱烈的掌聲把母親送上了講台,在上千人的注目下,母親做了生動的講演。在伊倫娜看來,她是那麼光彩迷人。
居裏夫人的講演一次次被熱烈的掌聲打斷,伊倫娜懷著自豪的心情,注視著這令人激動的場麵。
這就是自己偉大的母親!這就是世人矚目的諾貝爾獎!伊倫娜感到振奮不已,此時此刻,她的心裏已暗下決心:要像自己的父母一樣,獻身於科學事業。
瑞典之行激勵了年少的伊倫娜,同時確定了她人生的道路。
伊倫娜像她的母親一樣,天資聰穎,又受到了一流的教育,因此不久就可以和母親探討一些簡單的理論問題了。
有一次,伊倫娜隨同母親拜訪了相對論的發現者愛因斯坦。
居裏夫人和愛因斯坦就某個科學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令愛因斯坦感到驚異的是,年輕的伊倫娜自始至終聆聽著他們的談話,時而還提一些和她的年齡極不相稱的問題。
愛因斯坦不由得對她刮目相看,他對居裏夫人說:你的女兒很有頭腦,將來一定會有成就的。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富於愛國心的居裏夫人親臨前線,幫助救治傷病員,伊倫娜義無反顧,隨同母親一齊走上了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