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科學悲劇(8)(1 / 3)

要知道此時小波利亞是多麼渴望高斯的支持啊!高斯的第二個錯誤態度也是囿於傳統觀點,沒有勇氣去衝破束縛,缺乏一種偉人的魄力,不敢支持小波利亞,也不敢發表自己類似的學說。高斯的第三個錯誤在於他成為大數學家後背上了“名人”的包袱,不但不敢公開自己的新說,怕的是受到嘲笑;而不敢公開支持小波利亞的新說,怕的也是受到嘲笑。這些“名人”為私欲背上的包袱,不但會損害個人形象,而且會壓製新人的崛起,推遲科學的進程。高斯的第四個錯誤是缺乏一種“讓賢”的氣度。瑞士數學家歐拉為了使年輕的法國數學家拉格朗日有機會發表自己的成果,特意把自己有關的成果壓下暫不發表,而他們二人一生從未謀麵。比起歐拉這一非凡的氣度來,高斯應該汗顏:要是他在給老波利亞的回信中不提自己類似於小波利亞的非歐幾何成果,而像歐拉那樣,去提攜年輕的小波利亞,那小波利亞既不會懷疑高斯“剽竊”,也不會喪失信心,那曆史就將重寫。

然而,光從上麵的“外因”角度來剖析波利亞悲劇的原因,和總結教訓是遠遠不夠的。缺乏堅定的科學信念、堅持到底的科學精神、橫絕一世的魄力,是小波利亞不幸和悲劇的根本原因。同樣未被當時承認的羅巴切夫斯基堅信:“新幾何學總有一天可以像別的物理規律一樣用實驗來檢驗!”黎曼的學說也沒有得到立即承認,但他也篤信“用某種不同於歐氏幾何的研究物理定律的日子必將來到”!而小波利亞卻缺乏這種堅定的科學信念。真理從來都不是靠少數服從多數才存在、才誕生的,隻有那些百折不撓的攀登者,才有可能達到光輝的頂點!怯懦者隻會铩羽而歸!

不過,非歐幾何最終還是得到了公認,波利亞仍被人們譽為非歐幾何的創始人之一。匈牙利人此時也開始認識到她這位天才而怯懦的兒子的價值:1894年,匈牙利數學物理學會在馬洛斯發沙黑利那座久久被遺忘的墓地上,豎起了一座小波利亞的石像。1960年,世界和平理事會舉行了小波亞逝世100周年的紀念儀式,並以他的名字設立一種數學獎。他的《附錄》被列入世界第一流的科學經典而與世長存。

伽羅華決鬥慘死

1832年5月30日早晨,巴黎郊外岡提勒的葛拉塞爾湖畔,一個農民突然看到一個昏迷不醒的陌生青年躺在綠草叢中。後來才知道他是被別人用短槍打穿肚子後遺棄在那裏的。人們把這不知名的傷者抬進了醫院,後經查找,傷者的弟弟來到他的病床前。第二天早上10點臨死前,傷者拒絕神文祈禱,對他身邊哭泣的弟弟說:“不要哭,我需要足夠的勇氣在20歲的時候死去。”他被埋葬在普通公墓的壕溝內,所以他的墳墓今人已無處可尋。

這位不幸的死者是誰?為何被人打傷致死?

他就是有史以來25位大數學家之一的法國數學家埃瓦裏斯特·伽羅華。他是在與他人進行“愛情決鬥”時被對手打中的。

1811年10月25日,伽羅華生於巴黎郊區的布拉倫鎮。他的父親是拿破侖(1769~1821)的支持者,是一位熱衷民主共和、參與政界活動的政治家,曾在“百日複辟”期間當選為該鎮鎮長。母親是一位當地法官之女,聰明而有教養,當過教師。母親對他嚴格要求,親自為他上課和批改作業,如作業有錯,必須重做到正確為止;她還給兒子講古希臘文學中的英雄故事。

1789年起法國爆發轟轟烈烈的資產階級大革命,後來轉入波旁王朝複辟時期,所以耳濡目染的伽羅華對科學和政治有雙重興趣。

1823年,伽羅華考入路易-勒-格蘭皇家中學,它是巴黎著名的學校,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家羅伯斯庇爾(1758~1794)和作家雨果(1802~1885)都曾在此就讀。入學的頭幾年,伽羅華曾幾次獲得希臘語和拉丁語獎金,但三年級時因修辭學成績差而留級一年。受挫後他選學了數學課,這時他遇到了一位好數學老師裏查。在裏查的指導下,他順利地學習了更高年級的數學課程,喚起了他的數學天才。他的才華得到裏查等數學教師的好評,受到諸如“學習努力,成績優良”之類的評語。但他“被數學的鬼迷了心竅”後,忽略了其他課程,修辭學老師在成績單的評語中說他“胡鬧”、“孤僻”、“脾氣古怪”。

但伽羅華沒有聽從這些老師的勸告。在尚未學完通常的數學預備課程的情況下,貿然提前一年,即在1828年投考著名的多科工藝學校——巴黎理工大學。結果可想而知——因明顯缺乏一些基本訓練而落選。

然而,伽羅華認為他的落選並不公正,這進一步加深了他對權威的敵視態度,也進一步堅定了勇攀數學高峰的決心,於是在裏查的指導下,他開始研究當時的一個世界著名難題——高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