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九型人格理論指導下的聲樂人才考察1(1 / 3)

第一節九型人格理論:它的來源與基本內涵

一、九型人格理論的起源與發展

1.九型(ENNEAGRAM)人格理論的起源。

ENNEAGRAM一詞是由希臘文“九”(ENNEA)和“圖”(GRAM)組合而成,意為“由九個點構成的圖”。九型人格學說最早的時間已不可考證,但是研究者一致認為它的起源相當久遠。也有種說法,它起源於蘇菲教派。它的奧妙之處是每一個前去請求靈性教師解決困擾的人,都能得到非常滿意的解答,可是妙就妙在即使是相同的問題,每個人的解答卻不同。如中國之太極、八卦等圖案一樣,蘊含玄機,能解釋人類世界的天機,是追求靈性與修為的重要工具。

九型人格的符號(圖形及其內之三角形和六角形)是古老的,可追溯到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時代,甚或更早的時期;九種性格的概念是植根於多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包括SevenDeadlySins(4世紀初期)及Kabbalah(12世紀初期),九型人格理論則是現代學者的努力成果。

九型人格的符號由GeorgeGurdjieff在1900年左右引進至西方,OscarIchazo首先將九型性格的分類與其圖形互相結合,並闡明每種性格的主要特質,而精神病專家ClaudioNaranjo將其發揚光大,提出搜集九型性格特質的核心方法。之後再由DonRiso及RussHudson將九型性格特質詳加闡釋,包括九種內在發展的層次(LevelofDevelopment)與及每種性格特質的“內在邏輯”(InnerLogic)。

2.發展。

公元1920年,哥濟也夫(G..I.Guardjieff)首先將九型人格學說傳入西方,用它來闡釋人類的九種特質。而真正將這套學說發揚光大的是艾瑞卡學院的創辦人奧斯卡·伊察索(OscarIchazo)。他宣稱九型人格學說是他在20世紀50年代旅行於阿富汗,由蘇菲教派裏所學得。伊察索將人類的九種欲望放進九型人格學說中,並將這套學說拿來作為人類心理訓練的教材。艾瑞卡學院首先在智利的艾瑞卡市成立,之後,美國的艾瑞卡學院也在1970年成立。許多知名的心理學家、精神病學家都曾追隨伊察索學習九型人格學。

知名精神病學家克勞狄亞納朗荷在智利學習後,將這一理論傳入美國加州,開設了一係列的工作坊,探索人的性格型態。由美國加州斯坦福大學發揚光大,應用範圍廣泛,包括個人成長、辦公室管理及處理人際關係的竅門,更擴展至夫妻相處、教育子女及親子關係方麵。到1994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學者主辦了第一屆國際九型人格大會,參加人數達1400人,來自20多個國家,同年成立國際組織。第二屆國際大會於1997年8月結束。

九型人格的現代應用範圍甚廣,包括個人成長、辦公室管理及處理人際關係、夫妻相處,甚至擴展至教育子女及親子關係方麵。過往用於個人內省的智慧,發展至今,當中除了提升個人成長,亦希望透過自我了解,從而加強與其他人的良好溝通,使事業更進一步。

二、概念的厘定及其現實影響

九型人格(Enneagram),又名性格型態學、九種性格。是嬰兒時期人身上的九種氣質,包括活躍程度;規律性;主動性;適應性;感興趣的範圍;反應的強度;心景的素質;分心程度;專注力範圍/持久性。近年來備受美國斯坦福等國際著名大學MBA學員推崇並成為現今最熱門的課程之一,近十幾年來已風行歐美學術界及工商界。

美國亞力山大·湯馬斯醫生(Dr.AlexanderThomas)和史黛拉·翟斯醫生(Dr.StellaChess)在他們1977年出版的《氣質和發展》(“TemperamentandDevelopment”)一書裏麵提到,我們可以在出生後第二至第三個月的嬰兒身上辨認出九種不同的氣質(Temperament),戴維·丹尼爾斯(DavidDaniels)則發現這九種不同的氣質剛好和九型人格相配——它們是:

活躍程度、規律性、主動性、適應性、感興趣的範圍、反應的強度、心景的素質、分心程度、專注力範圍/持久性。

九型人格不僅僅是一種精妙的性格分析工具,更主要的是為個人修養與自我提升、曆練提供更深入的洞察力,與當今其他性格分類法不同,九型人格揭示了人們內在最深層的價值觀和注意力焦點,它不受表麵的外在行為的變化所影響。它可以讓人真正地知己知彼,可以幫助人們明白自己的個性,從而完全接納自己的短處、活出自己的長處;可以讓人明白其他不同人的個性類型,從而懂得如何與不同的人交往溝通及融洽相處,與別人建立更真摯、和諧的合作夥伴關係。

結合此處提供的兩種圖來看,關於九型人格的翻譯名詞,也有其不同的著重點。第四型就有“感覺型”與“自我型”兩種說法,這兩種說法在中文中意義是大有差別的;第六型的“忠誠”與“疑惑”間如何分別?

所以,針對任何理論來說,作為一種研究的背景與“靠山”,我們取其大略意義上的所指即可,再換言之,沒有哪一種純粹的理論可以解釋更為豐富多彩花樣翻新的現實世界。麵對眼花繚亂的現實,理論研究均是灰色的。隻要找到類型,了解其所包含的主旨,也就與“研究”的實質相去不遠。共性與個性的相伴生,也屬於常理可解。

第二節九型人格的抽象意義與研究價值

一、多樣解說指向藝術人格的不同特質麵

按照來曆久遠的九型人格理論,藝術型人格是九型人格中的第四型,名為浪漫者,又稱為自我型、憑感覺者。無疑,無論是歌唱還是彈琴,凡歸於音樂門下的人,理論上均應具備此類性格特征,才符合歸類學的需要,也符合學者研究判斷的需要。

在九型人格的各種翻譯語言中,有“感覺型”、“自我型”、“悲情浪漫者”、“藝術家”等各種解釋。即就英語原文來說,也有“Theindividulist”、“TheRomantic”等意義相差較遠的詞都指向第四型(我們此處歸結第四型為藝術家型,也就是悲情浪漫者和自我型的感覺型的人群)。

唯一的好處是,不管如何翻譯,如何闡釋,第四型人格項下的解說,基本都符合藝術型人格的特點。歸納概括是抽象的,它要盡力把千變萬化的世界用條條框框束縛起來;而現實永遠是鮮活的,它要衝破一切牢籠。

二、藝術型人格的定性化與多樣化

1.九型人格理論對藝術型人格的界定。

第四型:藝術型,自我型(Reformer/Perfectionist)

欲望特質:追求獨特

基本困思:我若不是獨特的,就沒有人會愛我。

主要特征:情緒化,追求浪漫,懼怕被人拒絕,覺得別人不明白自己,強烈的占有欲,我行我素的生活風格;愛講不開心的事,易憂鬱、妒忌,生活追尋感覺好;很珍惜自己的愛和情感,所以想好好地滋養它們,並用最美、最特殊的方式來表達。他們想創造出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形象和作品,所以不停地自我察覺、自我反省,以及自我探索。

主要特質:易受情緒影響、傾向追求不尋常、藝術性而富有意義的事物;多幻想,認為死亡、苦難、悲劇才是極具價值和真實的生命;對美感的敏銳可見於獨特的衣著;對布置環境的品味彰顯出他的獨特性。極具創造力、過分情緒化、容易沮喪或消沉,常覺生命是一個悲劇。對人若即若離,怕親密的關係令人發現自己不完美就會離他而去。

生活風格:愛講不開心的事,易憂鬱、妒忌,生活追尋感覺好。

人際關係:自我型(Individualist)曾否有人跟你說,你有藝術家的脾氣?這個自我型就正正是藝術家的性格——多愁善感及想象力豐富,會常沉醉於自己的想象世界裏。另一方麵,由於你是感情主導的人,有些工作你不喜歡可能就會放棄,不會考慮責任的問題。

嫉妒、比較

自我型的你們其實都有點“藝術家脾氣”,對吧?自憐,覺得自己與其他人不一樣、喜歡沉醉於自己的想象世界……很多時,第四型的表現會比較抽離,都是因為跟身邊人比較,覺得自己不同,其他人不會明白,又覺得其他人都擁有很多你們沒有的東西,所以在現實的社交圈子裏很難得到滿足。

自我沉醉、自憐

由於從現實生活中得不到滿足,自我型的朋友都會在幻想裏建構自己的世界,製造一些moody的環境,好讓自己的情緒得以發泄出來。不過,這樣一來,自我型的人都顯得比較情緒化,令其他人更不能明白你們,更孤立起來。所以你們要小心,不要讓自己過分脫節啊!

基本恐懼:沒有獨特的自我感受或存在意義

基本欲望:尋找自我,在內在經驗中找到自我認同。

健康狀態:第一層級,富有靈感的創造者;第二層級,自省的直覺;第三層級,自我表露的個體;

一般狀態:第四層級,富有想象力的唯美主義者;第五層級,自我陶醉的浪漫主義者;第六層級,自我放縱的“例外”;

不健康狀態:第七層級,自我疏離的抑鬱症患者;第八層級,情感飽受折磨的人;第九層級,自我毀滅的人。

發展機製:解離方向:朝向第二型。整合方向:朝向第一型。

主要亞類型:1,具有第三型翼型的第四型人:“貴族”。2,具有第五型翼型的第四型人:“波西米亞人”。

家庭環境:一種是童年時遭到遺棄,拋棄他們的人總是他們認為最重要的人。另一種是生活在一個充滿憂鬱的家庭中,大人身上的痛苦被孩子們感知了。有很多關於抑鬱的理論都認為,抑鬱來自於童年的憤怒,這種憤怒最終會向自我的反麵發展。浪漫者們也認為,是他們童年時的缺失感導致了成年後的抑鬱情緒;

2.全麵理解九型人的基本觀念。

(1)人格被分為九型,你必然屬於其中一型。而這個型就是你的“基本人格型態”。一個人的基本人格類型是不會變的,即使在現實生活中,因為某些因素,而有了種種變化,但即使你的基本人格型態可能有某部分的隱藏或是調整,卻不會真正改變。

(2)雖然人的基本性格型態是不會改變,但是某一型的典型描述,卻不見得全然符合某一個人,原因正是上麵說過的:人們為了順應成長環境、社會文化,他們在安定或壓力的情況下,有可能出現一些差異。而必須強調的是:每一個人的成長環境都是獨一無二,所以同類型人之間可能有許多共同點,但卻也各自擁有一些屬於自己最特殊的特質。

(3)九型人格中,沒有哪一型是全然屬於“男人的型”,而哪一型又是“女人專屬”。

4)沒有哪一型比較好,哪一型比較差的絕對價值觀。事實上,每一型的人都各有其優缺點。

5)了解你自己和別人的人格類型後,不是希望將每一個人貼上標簽,拿自己的類型做借口而劃地自限,或是“鐵口直斷”別人會有什麼行為表現。因為每一型的人也都有朝向健康或是不健康的方向,而產生的不同變化。

3.多樣化的表現正是藝術型人格的顯著特征。

九型人格的理論核心是發現自己,準確些就是發現自己的內在動力,了解為什麼我要追求這些?而為什麼我會煩惱?這些煩惱的源泉是什麼?簡單點講,九型人格理論是了解自己與別人的內心動力之源的。

九型人格並非宗教,現今各個學派的心理學家已經發現九型人格和現代的人格論述竟然不謀而合。九型人格論既簡單、精確,又寓意深遠。它描述了每種性格更高層麵的認知,提示我們每天如何與自己的性格打交道,讓我們真正認識自己、了解別人,找到那條人生中暗自牽引你的命運鑰匙。

九型人格按照古老圖騰的九個角展開,揭示了九種不同的內心動力——每個人天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九型人格論所描述的九種性格類型,並無好壞之分,不同性格類型的人響應世界的方式具有可辨識的根本差異。我們的性格都是自己的,性格會自行過濾並詮釋我們的所見所聞,這在今日已成為共識。而九型人格論的基本原則正是:在九種可能的“過濾程序”中,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其中的一種,這個過濾程序會將我們此生的藍圖以及一般應當注意的焦點置於深處,常年隱藏在潛意識層,它是用來保護我們的本質內的某個層麵,形成我們與外界的溝通策略。

但在我們不斷成長的過程中,受到家庭,學校,朋友及社會等的外界感染,我們的性格形成偏頗的觀點,不但影響我們看待別人,詮釋事情的方法,我們的行為選擇通常也以此為基矗

4.藝術人格的豐富多樣性。

從現實生活的豐富多樣來看,藝術型人格一般表現為如下多個方麵。不是麵,而是多棱鏡一樣的透視與透射。

(1)感情豐富,神經細微,情緒多變,易於被生命中負麵的經曆吸引。

(2)斯人獨憔悴,即使在團體中,亦無法與人融合,給人高傲冷漠的感覺。

(3)生性浪漫不羈,不受束縛。

(4)不論男女,舉止都柔美優雅,婉約細致。

(5)無論自覺與否,他們的生命都是追求一種獨特性,或是在打扮上表現出來,或是在天賦才華中流露,看來十分有靈氣。他們很怕隨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