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口頭禪
上初三了,踏進一個新的教室,遇到了一些新的老師。各門各派的老師分別亮出各自珍藏的刀槍劍戟十八般兵器,真是各有各的招數,各有各的絕活兒,使我們倍感新鮮,受益無窮。其中最有特色的,大概要算是他們掛在嘴邊的口頭禪了。
物理老師的“對不對”
——試探虛實的弓箭
物理老師很胖,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便是“對不對”。開始大家對這半路殺出的程咬金感到不知所措,一個個張口結舌。物理老師笑了笑,原來他是想探問我們在預習基礎上判斷他的演示實驗步驟對不對。大家頓悟之時,慚愧無比,教室裏立刻響起嘩啦嘩啦的翻書聲。物理老師欣慰地笑了。一次次的“對不對”,一次次的醒悟與慚愧,我們把物理原理理解得更加透徹,許多“看似懂,未必懂”的問題也迎刃而解了。
數學老師的“這怎麼行”
——催人上進的鐵鞭
數學老師是個急性子,每有人犯了錯誤,或未能解出簡單的問題,他便急得漲紅了臉,劈頭冒出一句“這怎麼行?”記得有一次,我數學隻得了75分。他急匆匆地把我找去,額頭上的青筋條條地綻出,指著一條又一條答錯的題目,一遍又一遍地說著:“這怎麼行,這怎麼行呢?”一聲又一聲似乎在責問我,又似有深深的自責,仿佛是一條鐵鞭抽打著我的心,使我感到一陣陣羞愧與內疚。就在這一聲聲急促的鞭策中,我和我的同學們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不斷獲得進步。
語文老師的“我認為”
——獨成一派的寶劍
語文老師有一句“我認為”的口頭禪,時常在講課時擺出一兩點自己的見解與觀點。一次,他正吟誦著高爾基的《海燕》,卻忽然說:“我認為文中海燕像黑色的閃電這個比喻不妥。”眾皆愕然。他解釋道:“閃電在全文中都是沙皇俄國反動勢力的象征,既然如此,作者怎能把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驅形容成閃電呢?”學完《孔乙己》,他忽然問:“孔乙己究竟偷了丁舉人家的什麼東西而被打折了腿?魯迅先生還在哪些文章中寫到了‘偷’,它們分別有哪些含義?”接下來,自然又是一段“我認為……”沒過多久,我們便在一家刊物上看到了一篇他的文章:《淺談魯迅先生筆下的“偷”》。以後的結果不言自明,咱班的同學都會說“我認為……”並且常常引經據典,乃至爭得麵紅耳赤。其中第一個受益的,當然是我了,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
各門各派各家兵刃招數皆有不同之處,但都求一個“精”,都有一個“實”。這一句句口頭禪,始終在激勵著我們不斷前進,永不滿足。
評論
讚美老師的題材很多,文章也不少,而小作者卻從“口頭禪”的角度選材,以小見大,新穎獨特。
文章選取三個老師的事例,即物理老師的“對不對”,數學老師的“這怎麼行”,語文老師的“我認為”,緊扣“讚頌老師”這一中心行文,立意高雅、別具匠心,把人物寫活了。正副小標題的運用是本文的獨特之處,正標題揭示了口頭禪的內容,副標題點明了口頭禪的意義,互相補充,趣味橫生。
文章語言流暢,整散結合,既富有韻律和節奏感,又有一定的彈性和活力。
難忘飛報“葉燒雞”
看見這個題目可別誤會。“葉燒雞”並不是什麼拿葉子包著的燒雞,而是我們的小學常識老師——葉老師。
葉老師全名葉紹基,因“紹基”與“燒雞”諧音,故得此美名。而葉老師也因此綽號而揚名全校,許多同學連自己班主任的全名還不知道,卻早早耳聞“葉燒雞”的大名。
好,正題現在引入。讓我先來細細描述一下葉老師的外貌。此先生具體年齡不詳,至今還未退休,可須發皆已白,身體瘦小卻非常硬朗。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哈哈,說偏了。不過他真的是個非常滑稽的人哦!不信,請看正文——葉燒雞,別號老頑童,上課時最大的特點是“笑不離口,杯不離手”。常識是副課,一般同學們都不很在意。可一換上葉燒雞,他使出的殺手鐧——笑,便把一班人馬搞得服服帖帖。葉燒雞的看家本領:不管多枯燥多無聊的內容,經他的口一講出,就立刻變得妙趣橫生。聽他的課,總覺得時間過得太快。更重要的是同學們對知識掌握得全麵,每次考試成績都很突出。為了讓大家有一個直觀的感受,故不惜筆墨舉他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