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皮互
北京人習慣上把顆粒完整的花生米叫做“花生豆”。“魚皮豆”便是用“花生豆”製成的。外裹一層薄而勻稱、圓而光滑、甜鹹酥脆、不硬不軟的麵殼,有似魚皮,故名。其色褐黃,其殼酥脆,顆粒均勻,酥香可口,是為孩子們所喜食的一種大眾化的小食品。
(原料)
花生米5000克,糕粉1500克,富強粉3000克,綿白糖1500克,花生油或豆油300克,小蘇打30克。
(做法)
1.把鍋坐於火上,放入清水600克,用中火燒熱後放入綿白糖化開。用紗布過濾,除去雜質,倒入缸內,自然晾涼冷卻。
2.小蘇打先用溫水溶解,再倒入糖缸中攪勻,加入適量涼白開調稀成二十五度的糖漿。
3.江米用溫水泡好後瀝幹,用淨沙炒熟後篩去淨沙,再磨成細粉,過篩後而製成的糕粉,與富強粉2000克拌和,配合成混合粉待用。
4.將粒大飽滿、豐厚壯實的花生米倒入旋轉的鍋中,開動機器,用勺或瓢將糖漿逐漸滴在花生米表麵,使粘勻糖漿,再把混合粉撒上,使裹緊。見花生米表麵光滑時,再撒上混合粉,滴些糖漿,直到把混合粉撒完粘牢為止。然後改撒富強粉,方法和上述相同。
5.待花生米裹完糖漿、混合粉和富強粉後,將花生坯轉入幹淨的旋鍋中,開動機器,轉動滾至花生坯表麵光滑,不發青,不脫粉,用手指捏試不凹下時,即可出鍋。
6.將花生坯裝入轉動烘爐,用微火烤至微黃色。出爐轉入醬油鍋中,潑上稀釋的熱醬油,用木鏟迅速鏟攪均勻,再入大鐵盤,風吹冷卻,最後灑些熟油拌勻,包裝即為成品。
米花糖
一種極普通的大眾化的兒童小食品。脆硬香甜,鬆軟適口。做法多種多樣,可簡可繁,品種十分豐富。一般家庭製作,方法較為簡便。它是將江米洗淨蒸熟,晾幹製成“陰米”,再經油炸,裹上糖漿,壓模而成。色澤潔白,厚薄均勻,造型美觀,小巧精致,香甜酥臉,具有和胃健胃、開胃健脾、滋心潤肺等多種食療效果。
(原料)
江米5000克,大油2500克,綿白糖或白砂糖3000克,飴糖2500克,熟芝麻125克,核桃仁250克。
(做法)
1.江米洗淨,在清水中浸泡八小時。撈出防水,入屜用旺火蒸熟。出屜曬幹,或烘幹、陰幹,搓散結塊,製成“陰米”,又叫“米幹”。
2.將大油放入鍋中用大火燒滾,再改用中火。把米分批放入油鍋中爆成米花,浮出油麵時迅速撈出,切不可爆.黃、爆焦,以雪白為好。
3.綿白糖或白砂糖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燒開後加入飴糖,熬成粘度適宜的糖漿,一般以冷卻後變得脆硬為好。
4.把米花放入糖漿中,比例為2:1或者3:1。拌勻後倒進糖模中壓平,麵上撒些熟芝麻、核桃仁,還可再撒桂花和青紅絲。出模後切成長方形塊猶,包裝後即為成品。
附注:
1.如將陰米放入滾油中炸成米花,用漏勺撈出後放入開水鍋中略煮一會兒,盛入碗中,放進白糖,即可食用。這種做法和吃法,北京叫做“泡米-花”,南方一些地區有叫做“炸米花”的,也有叫做“炸陰米”的。滋補養人,尤其對胃病患者有較好的食療功效。
2.如果在開水鍋中打人一兩個雞蛋,煮成荷包蛋,再放入米花略煮一兩分鍾,盛出裝碗,放進紅糖,則營養價值更高,是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滋養身體的補品。
糖蜜薑片
鮮薑能暖胃活血,發表散寒。冬天,或者陰冷天氣,飯後吃一兩片“糖蜜薑片”可去胃寒,化痰行水,有助消化。這種薑片,做法簡便。
(原料)
綿白糖100克,蜂蜜10克。
如加入桂花,製成則為“桂花薑片”。做法是:鮮薑去皮洗淨用鹽醃十天,從罐中撈出晾幹,切成薄片。鍋中放進白糖,加入適量清水,熬至起0沫時,將蜂蜜加涼白開攪勻後倒入糖漿中,撒入桂花,離火冷卻。把薑片裝入壇中,倒入晾涼的桂花糖漿,浸泡十天或者十五天即成。這種做法,一次可多做,但也以一兩斤,即500克至1000克為宜。薑片做成後,色澤金黃透明,味道辛辣甜蜜,薑香獨特。
怪味互
—般是用蠶豆做成,故又叫“怪味蠶豆”,在南方一些地區則叫“怪味胡豆”。以四川重慶的產品最為著名。成品呈茶花色,酸、甜、麻、鹹,五味俱全,再加上香、酥、脆,食用後有一種讓人說不出的味道,入們品嚐後無不奇異稱好,故名“怪味豆”。成品要求每顆蠶豆顆粒完整,色澤一致,酥脆,無雜質。
(原料)
蠶豆5000克,花生油2500克,綿白糖2500克,飴糖600克,辣椒麵50克,花椒麵50克,精鹽70克,味精15克,五香粉6克,白礬6克,甜麵醬350克,熟芝麻160克,醬油50克,米醋50克。
(做法)
1.番S洗淨,放入清水中浸泡,水以淹過蠶豆為宜。氣溫高,浸泡時間短;氣溫低,時間相應要長,一般需用3小時左右。泡至蠶豆殼起皺時撈出。
2.用刀破除蠶豆根芽部的外皮,即去“嘴”。這樣經油炸後才酥脆。
3.白礬用清水化開,把去“嘴”後的蠶豆放入白礬水中浸泡十小時左右。撈出後用清水漂洗幹淨,瀝幹水分。
4.油鍋上火,倒入花生油,用旺火燒至七、八成熱時.將蠶豆倒入旺油中仍用大火炸十分鍾,炸至蠶豆酥脆時撈出瀝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