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茶對人體的作用(1 / 1)

目前世界各國專家的研究結果均表明,茶與人體健康關係密切,具體作用如下:

1.預防衰老

茶葉中的茶氨酸、茶多酚具有預防衰老、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功能。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中98%的分子氧可以通過電子傳遞而完全被還原成水,但其餘的2%隻是部分地還原形成超氧陰離子和過氧化氫,它們可以進一步轉變為反應性更強的羥基基團。這種活性分子可以通過對細胞的蛋白質、脂類和核酸的氧化而對組織產生直接的傷害。

人體的許多重要疾病,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風濕性關節炎、高血脂、神經退化等疾病都與過量自由基的形成有密切關係。

2.提高人體免疫性

影響人體免疫力的主要係統是血液和腸道,而茶中富含物可有效提高血液中白血球數量,增加淋巴細胞數量和增加腸道中有益細菌(如雙歧杆菌)數量,減少腸道中有害細菌(如大腸杆菌)數量,從而提高腸道中有益細菌的比例。特別是對於老年人和體質較差的人,飲茶是非常必要的。

茶氨酸可以提高人體免疫性。在2003年“非典”發生期間,美國哈佛大學發表一篇論文報道,茶氨酸可使人體的免疫性提高5倍。

3.預防齲齒

茶多酚具有殺齲齒細菌的作用,其原理是抑製齲齒細菌分泌的葡糖轉移酶,使得齲齒細菌不能粘附在牙齒表麵;茶葉中的氟元素可增強牙齒琺琅質的堅固性。

美國、日本、韓國和中國都成功地在牙膏中加入茶多酚,以提高其防齲能力。許多國家針對學齡前兒童和小學生,采取課間飲茶一小杯,使齲齒率降低了50%。其中,日本提出“課間飲茶一小杯,齲齒減少一小半”的口號。

4.降血脂、降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

飲茶是降血壓、降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的良方。特別是完全發酵茶(如普洱茶)效果更好。而對於減肥者來說,半發酵的“烏龍茶”則是佳選。茶飲可降低腦血栓發生的可能性,降低血液黏度,擴充血管。

1999年,香港陳振宇等有關專家研究證明,茶可以降低血脂,其機理不是降低膽固醇的合成,而是降低對食品中膽固醇和脂肪的吸收。

而且,飲茶可以減肥。連續服用綠茶提取物4~5周,可增加能量的消耗和脂肪的氧化。每天飲用烏龍茶15克,可以促進人體脂肪的氧化和能量消耗。對於促進女性脂肪的氧化和能量消耗,烏龍茶比綠茶效果更佳。

在兒茶素對小鼠腦血栓的影響實驗中,服用綠茶提取物的小鼠心血管疾病發病指數明顯下降,而普洱茶對小鼠降低血脂的效果也十分顯著。

高血壓是人體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主要致病因子,同時和心髒病有密切關係,也是冠心病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

茶葉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在高血壓形成過程中對血管緊張素玉轉化酶具有抑製作用。

5.防輻射

隨著個人電腦的普及,防輻射漸漸成了人們關心的問題。飲茶具有很好的防輻射效果。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受核彈攻擊後居民通過飲茶改善健康狀況,效果明顯。在其他國家軍人身上也有用茶葉濃縮物以預防核輻射傷害報道。特別是癌症病人在輻射治療後白血球數量會大幅度下降,可用綠茶或茶提取物使白血球數量上升。

6.抗癌

茶葉抗癌研究的四個階段,其中活體外實驗和活體內實驗均已完成,臨床實驗也已基本完成,而流行病學研究的結果尚有矛盾,東方、西方出現很大差異。經進一步調查發現,在東方國家的結果中很多是陽性的,如中國在口腔癌、胃癌;日本在胃癌、食道癌;韓國在肺癌上均獲陽性結果。但西方國家的結果有50%以上呈非顯著性差異。

東西方在流行病學結果上的差異可能與飲茶方式上的不同有關,從而引起人體內茶多酚的濃度動態不同。東方人每天飲茶時大多是連續性的,西方人每天飲茶卻是在固定的時間進行的。2002年日本報道對8 522人進行為期10年的跟蹤調查,其中419人為癌症病人。結果表明,每天飲茶10杯的女性可使癌症發生延遲7.3年,男性為3.2年。對101例胃癌病人進行4年以上的跟蹤調查的結果表明,人體尿中“EGC陽性”(反映茶消費)與胃癌發生呈負相關關係。1999年日本已將綠茶列為兩階段的癌症預防計劃。第一階段針對一般人群,預防和延遲癌症發生;第二階段將綠茶提取物和抗癌藥物混合使用以提高抗癌效果、減輕副作用。而且美國也已批準將綠茶作為預防癌症的藥物在臨床應用。

在食道癌的發生與綠茶消費量的流行病學研究中,在上海對902位患者進行跟蹤調查,飲用綠茶的婦女,食道癌的發生率降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