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按摩
用拇指指端按壓眼眶壁上緣內側凹陷處的止呃穴,直至患者感到酸脹。
用拇指指端按壓內關穴2分鍾。
用拇指指端按壓膻中穴2分鍾。
用掌心在腹部中脘穴做環狀運動40~50次。
用拇指指端用力按壓足三裏50次,直至患者感到酸脹。
患者俯臥,按摩者用手指指腹沿著背部脊柱兩旁進行拿捏,主要按壓膈腧穴。上下反複3次。
自我按摩
點按內關穴:雙手交替用拇指點按內關穴,可起到止呃的效果。
摩腹:以中脘為中心,按順時針方向按摩上腹部,約100次左右,腹部發熱時,呃逆常常停止。
雙手拇食指相對,提拿章門穴。
搓背:雙手四指或握拳以手背自上而下搓背部,有熱感透達背部深層為好。
搓湧泉穴1分鍾。
調整呼吸:深呼吸,屏住數秒,然後和緩地勻速吐出,反複1~2分鍾。
點壓缺盆穴:中指點壓缺盆穴半分鍾。
自我保護
1.呃逆發生時,可以做深呼吸,或者聽音樂分散注意力,這樣有助於緩解症狀。
2.呃逆有時會作為其他疾病的並發症發生,這時按摩可以緩解症狀,但是一定要盡快去醫院治療原發症狀。
慢性膽囊炎
慢性膽囊炎多見於成年人,約70%的病人伴有結石。此病因膽 囊出口梗阻、細菌感染、膽汁淤積而引起臨床症狀,表現為膽源性消化不良、厭油膩食物、上腹部悶脹噯氣、胃部灼熱等,體查膽囊區可有輕度壓痛或叩擊痛。
● 另外,特效穴位還有曲池穴、豐隆穴、脾腧、合穀穴、足三裏等。
他人按摩
患者俯臥,按摩者用掌根按、揉患者的右背疼痛部位,反複操作10分鍾。
用拇指指端用力按壓肝腧、膽腧穴,可迅速緩解疼痛。
將雙手重疊,垂直按壓患者的背部脊柱,自上而下反複按摩5次。
患者左側臥位,左腿伸直,右腿屈曲。按摩者站在患者身後,用雙手提、拿、捏患者的肋部10次,尤其是用力按揉患者的疼痛部位。
患者仰臥位,按摩者可沿著肋骨,用掌根自上而下推拿50次。
用拇指指腹按壓期門、陽陵泉、三陰交、日月、天樞穴,各50次,直至患者感到酸脹為止。
如果患者伴有尿黃、口苦,可以用手指用力按壓曲池、豐隆穴,各50次。
如果伴有左右脅痛,可按壓三陰交、丘墟、肓腧,每穴位2分鍾。
自我按摩
患者正坐,用掌心按摩脊椎兩旁的肝腧、膽腧、脾腧、胃腧,上下往返50次。
用對側手掌或按摩器具用力拍打肩背各30次。
用手指揉捏大腿外側、小腿肚肌肉,上下往返30次。
以拇指用力按壓陽陵泉、足三裏、內關、合穀穴,直至感到酸脹麻為宜。
自我保護
1.注意飲食。忌食油膩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暴飲暴食。
2.作息規律,起居正常,不熬夜。
3.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保持胃腸道正常的生理功能。
4.對伴有膽結石的患者,雖然能通過按摩暫緩疼痛,但是一定要通過手術排除結石。
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幹燥、排出困難,或者排便間隔時間較長,或雖有便意,但艱澀難下,常數日一行,甚至要用瀉藥或灌腸才能排出的一種病症。長期便秘會帶來許多不良後果,比如肛裂、痔瘡、脫肛等繼發症;有時還會因糞便在體內停留時間過長,致使毒素不能排出,導致健康受損。同時便秘還會影響患者的情緒,出現煩躁、血壓升高等症狀。
● 另外,特效穴位還有胃腧穴、肝腧穴、腎腧穴、承山穴、會陰穴等。
他人按摩
用拇指按揉中脘、天樞、關元、巨闕、大巨、陽溪穴、神門穴,各1分鍾。
用掌心順時針按揉小腹5分鍾。
用掌心按揉神闕穴50次。直至患者腹部腸鳴,產生排氣感和便意。
用手指彈撥腹下硬塊50次,可以增強大腸蠕動功能。
用手指指腹按揉手三裏、三陰交、足三裏、大腸腧各50次,直至局部產生酸脹感。
用手指按揉脾腧、胃腧、肝腧、腎腧、大腸腧各50次,直至患者有局部溫熱感。
在患者腰骶部做上下快速摩擦,以患者自覺骶部和小腹部有熱感為止。
自我按摩
指揉中脘。右手中指按於中脘穴,其餘四指貼附於腹部,然後做順時針揉動30次。
揉按天樞。兩手掌心按於天樞穴,其餘四指貼附於腹部,按揉50次。
揉臍摩腹。右手在下,左手疊於其上,按於臍部,稍用力做順時針揉動30次。然後逐漸擴大範圍,摩全腹50次。再由上而下推左腹30次。
點按承山穴。大拇指按壓承山穴1分鍾,再捏拿承山穴周圍腓腸肌30次。口臭者揉按足三裏1分鍾;腹冷痛者揉按三陰交1分鍾。
大便未出時,兩手重疊在神闕穴(即肚臍)周圍,按順時針、逆時針各按摩15次,然後輕拍肚子15次。
大便將出不出時,用右手食指壓迫會陰穴(二陰之間中點),便可助大便緩緩排出,心情要輕鬆,千萬不可焦急。
坐在馬桶上,靜神,深呼吸,引意念於腸,做提肛運動15次,也可以幫助排便。
自我保護
1.多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2.免久坐久臥,多參加戶外運動。
3.多吃些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青年人多吃綠葉蔬菜,老年人宜適當增加粗纖維類食品。
4.戒煙,戒酒,少吃或不吃刺激性食物。
5.作息正常。養成每日排便的習慣,讓腸子蠕動有規律。
6.適當吃一些能促進排便的食物及水果。晨起飲用涼白開,可以引起便意。
7.長期臥床者,可用手按摩腹部,促進腸蠕動,改善便秘。
失眠
失眠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一般表現為難以入睡、容易驚醒、醒後再不能入睡,嚴重時徹夜不眠。有關資料顯示,有45%以上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失眠症。一旦失眠,可多求助於醫生。口服安眠藥,容易引起對藥物的依賴性。
● 另外,特效穴位還有印堂穴、太陽穴、頭維穴等。
他人按摩
患者坐位或者仰臥位,按摩者用雙手拇指指腹按揉印堂穴50次。
用雙手拇指從眉頭按摩兩側眉梢後的太陽穴,反複4次。
用掌心按揉前額、頭維、百會穴各2分鍾。
將五指張開成爪形,用手指指腹從前發際向後發際,反複推拿10次。
按摩者站立在患者後麵,用五指拿捏脖子根部與肩頭連線的正中央以及周圍大筋處。
患者用掌心先順時針按摩腹部5次,然後再逆時針按摩小腹5次。
用拇指指腹按揉不容、氣海、湧泉、關元、合穀、每穴2分鍾。
若患者伴有頭暈耳鳴,可摩擦湧泉穴100次,直至腳心發熱為止。
自我按摩
坐好,全身放鬆,全神貫注。雙手握拳,用拇指關節沿脊柱旁兩橫指處,自上而下慢慢推按。
用右手中間三指摩擦左足心湧泉穴;然後換成右足心。
脫衣仰臥於被內,雙目自然閉合。用兩手食指第二節內側緣從兩眉內側推向外側。
用兩手中指端輕輕揉按太陽穴。
用兩手拇指指腹沿兩側顳部由後向前推摩。
用手掌根部輕輕拍擊頭頂囟門處。
用兩手拇指端揉按風池穴。
將兩手疊放在腹部,然後用手掌大魚際輕輕揉按中脘穴。
將兩手移至下腹部,然後用手掌大魚際徐徐揉按丹田。
自我保護
1.作息規律,戒煙,戒酒。
2.加強鍛煉,勞逸結合。
3.要保障睡眠時間,每天最好休息7~8小時。
4.如有時間,最好每天泡個熱水澡,這樣有利於血液循環。
5.避免在床上進行工作。
痛經
痛經是指女性經期前後或行經期間,出現下腹部痙攣性疼痛,並有全身不適,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痛經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經過詳細婦科臨床檢查未能發現盆腔器官有明顯異常者,為原發性痛經,否則為繼發性痛經。
臨川症狀
疼痛經常發生在行經前數小時,在第1~2天後會達到高峰,持續時間長短不一,短則數小時,長則疼痛2~3天,疼痛性質不一,有些為輕微腹痛,有些劇痛難忍。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腹痛劇烈時,麵色蒼白,手足發冷,甚至有出冷汗、昏厥等症狀。
● 另外,特效穴位還有歸來穴、合穀穴、次 穴、子宮穴、太衝穴等。
他人按摩
患者仰臥,按摩者用手掌心按揉患者小腹部,力度稍大,直至患者感覺到微熱為宜。
按揉患者氣海穴、關元穴、中極穴、歸來穴、合穀穴,各1分鍾。
患者俯臥,按摩腰骶部,直至患者感到微熱。
按揉患者命門、腎腧、關元、次 ,各2分鍾,直至患者感到酸脹為宜。
用手掌從與肩胛下緣平齊的脊椎棘突下向兩側分推,並沿著肋間向胸部推摩30次,直至患者感到溫熱為宜。
用雙手手指按揉足三裏、太溪、陰陵泉、血海各2分鍾。
經血色暗,而且伴有淤塊的患者,可以擊打腰骶部50次。
自我按摩
雙手相疊置於小腹中間,緊壓腹部,慢慢按摩腹部,以10次/分鍾左右的頻率進行,直至小腹有熱感為宜。共操作5分鍾。
雙手置於小腹兩側,從後向前斜擦,方向朝外生殖器。不要往返擦動,要方向一致,以摩熱為度。共操作5分鍾。
子宮穴位於下腹部,臍下一橫掌處正中,左右旁開四橫指的距離各有一點即是此穴。按摩方法:用食指、中指按壓住子宮穴,稍加壓力,緩緩點揉,以酸脹為度,操作5分鍾,以腹腔內有熱感為最佳。
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撚右太衝穴,以有酸脹感為宜,1分鍾後再換右手拇指指腹揉撚左太衝穴1分鍾。
用一側手拇指指腹(也可以用稍硬的棒狀物)揉撚對側三陰交穴,以有酸脹感為宜, 1分鍾後再換手操作1分鍾。
他人按摩和自我按摩對痛經的治療,一般多主張在經前5~7天開始,月經來潮後停止,待下次月經來潮前再施手法治療。按摩的目的是引血下行,因此治療須在經前當下腹部、腰骶部出現疼痛時操作。如手法得當,可使經期提前1~2天,隨著經血排出,疼痛也會隨之消失或減輕。
自我保護
1.痛經患者在治療中,要注重自我保健,經期要注意保暖,避免淋雨,忌食生冷食品。
2.情緒穩定,精神愉悅;膳食合理平衡。
3.生活規律,勞逸結合,保證睡眠;適度參加運動鍛煉,但忌幹重活及劇烈運動。
陽痿
陽痿,是指成年男子在過性生活時,陰莖不能勃起,或者勃而不堅、不挺、不持久,以致不能進行正常的性生活的一種常見疾病。
臨床症狀
陰莖不能勃起,勃而不堅,精神不振,失眠健忘,膽怯多疑,心悸自汗,胃納不佳,麵色無華,下肢酸重,小便黃赤等。
他人按摩
用手掌掌根部按揉神闕、關元、足三裏穴,各2分鍾。
用雙手拇指按壓患者腰骶部的兩側,自上而下反複3遍,然後按壓會陰穴2分鍾,最後按揉腰部、骶髂關節兩側約2分鍾。
用拇指按揉氣海、關元、百會、湧泉穴各2分鍾。
用手掌心逆時針按摩小腹5分鍾,直至患者感到酸脹為宜。
用雙手拇指按揉命門、腎腧、太衝各3分鍾,直至患者感到酸脹為宜。
用手掌小魚際或掌根在患者腰骶部做快速運動,直至小腹感到微熱為宜。
雙手提捏腹直肌及大腿內側肌,並按揉大腿內側股三角下部的內收肌與縫匠肌之間部位。
自我按摩
按摩腹股溝。用雙手拇指、食指、中指指腹向陰莖根部方向自外而內對稱按摩兩側腹股溝,按摩之力應以輕柔舒適、不痛為度,左右各50次。
撚動精索。以雙手拇指、食指、中指對稱撚動陰莖根部、陰囊上方之精索,其用力以出現輕度酸脹或舒適感為度,左右各50次。
搓揉睾丸。以雙手的食指、中指托住同側睾丸的下麵,再用拇指按壓其上,如數念珠一樣輕輕揉搓兩側睾丸,其壓力以睾丸不痛或微酸脹為宜,左右各150~200次。
牽拉陰莖及睾丸。用右手或左手把陰莖及陰囊一同握於掌心,輕輕向下牽拉150~200次,其拉力以陰莖及睾丸有微酸脹或小腹兩側有輕度牽拉感為準。
按摩湧泉。以左手按摩右足心湧泉穴100次,以右手按摩左足心湧泉穴100次。若每晚熱水足浴後按摩,療效更為理想。
自我保護
1.手法治療時需保持陰部皮膚清潔,陰部有炎症或有皮膚病者,應治愈後再做。
2.患者應在放鬆時做,每日進行一次,手法宜輕柔,不宜用力過猛,否則療效不佳(若有疼痛出現,說明用力過重,須調整手法力量)。
前列腺肥大
前列腺肥大又稱為前列腺增生症,主要是因男性隨著年齡增大,其總的睾丸酮及遊離 睾丸酮均減少,雄激素的分泌量低於生理量。通過反饋機製,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使前列腺組織中雙氫睾丸酮的生成與受體的親合力增加,其後果是前列腺不斷受到刺激,導致前列腺肥大,出現尿道受壓等症狀。
● 另外,特效穴位還有會陰穴等。
他人按摩
患者俯臥,按摩者用手掌摩、擦腰骶部、湧泉穴,直至患者感到溫熱為宜。
用手掌按摩、揉搓腹部,直至患者感到溫熱為宜。
用雙手手指端按壓中極、關元、五樞、陰陵泉、三陰交、太溪穴,各3分鍾。
用手掌揉搓大腿內側,反複30次。
如果患者小腹疼痛、尿頻,可用拇指按壓患者腰眼、太衝,各3分鍾。
如果患者小腹脹痛、尿濁,可用拇指按壓患者承山、豐隆,各3分鍾。
自我按摩
仰臥,雙手重疊按於臍下3寸丹田,左右旋轉按揉各30次。用力不可過猛,速度不宜過快。
用雙手按壓中極、陰陵泉、三陰交,各穴用手指掐按幾分鍾,早晚各一次。
仰臥屈膝,兩手掌搓熱後,用食指輕輕按摩會陰穴20次,早晚各一次。
兩手掌搓熱後,以右手掌搓左腳心湧泉穴,再以左手掌搓右腳心湧泉穴各50次。早、中、晚各做3次。
在臍下、小腹部、恥骨聯合上方自左向右輕壓,每1~2秒壓一次,連續按壓20次左右,但要注意不要用力過猛。
自我保護
1.注意保暖,防治感冒,以免病情加重。
2.忌酒,忌食辛辣食物,不要憋尿,避免久坐。
3.在疾病治療過程中,要有恒心、信心、耐心。
4.適量飲水(除按摩後飲水外,平常也應多飲水),通過排尿對尿道衝洗,睡前及夜間可減少飲水量。
5.適當配合用藥,效果更佳。
更年期綜合征
更年期綜合征是指部分女性在絕經期後出現一係列以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和情感障礙為 主的綜合征。
臨床症狀
不規則地來月經,出血量變少或不穩定,然後永久停止行經了(此過程大約為4年)。
臉和胸部有潮紅熱,可能伴隨著心悸、頭暈、頭痛。
夜晚有盜汗,手和腳發冷,在性交後陰道變得幹燥、發癢、出血。
小便頻繁,小便有灼熱感,夜裏小便增多,尿失禁。
失眠,抑鬱,易怒,緊張,膚色暗淡,產生皺紋。
體量增加,身體局部位置如腰、腹部脂肪積聚。
● 另外,特效穴位還有湧泉穴、太陽穴等。
他人按摩
患者俯臥,按摩者用掌根揉腰背部脊柱兩側3分鍾。
用雙手手指點壓肝腧、脾腧、腎腧穴,各3分鍾。
用手掌心摩擦腰骶部,直至患者感到微熱為宜。
用拇指按揉患者湧泉穴30次。
患者仰臥,按摩者按摩患者小腹5分鍾
用雙手手指按壓足三裏,然後沿著大腿內側,自上而下按摩5分鍾。
用手指指端按壓患者百會、太陽穴各3分鍾,直至患者感到酸脹為宜。
張開手指成爪形,從前發際向後發際做梳頭狀,反複20次。
自我按摩
用拇指按壓印堂、百會、風池穴,各3分鍾。
用兩手掌推摩兩側腋下,反複10次。
用手指指端按壓膻中、中脘、關元、曲骨穴,各2分鍾。
用按摩器具擊打腰骶部30次。
用手掌根或者手掌心推拿大腿前麵、小腿外側,各30次,然後按壓足三裏、三陰交,各3分鍾。
分別用雙手按壓對側的肩井穴,各3分鍾。
自我保護
1.充分了解更年期綜合征的生理變化特點,做好心裏準備,盡量預防不適的出現。
2.生活規律,作息正常。適當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3.保持精神愉快,自我放鬆。
4.盡量做到自我調節,不要讓心情太過有壓力。
5.不要諱疾忌醫。如果感覺不舒服,要盡快去醫院就診。
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是指鼻腔和黏膜下層的慢性炎症。長期呼吸不潔淨的空氣是引起慢性鼻炎的重要原因。而患感冒、貧血、糖尿病、風濕病、便秘等疾病,也會引起鼻腔血管長期淤血擴張而造成慢性鼻炎。
臨床症狀
鼻塞,多涕,說話多帶有鼻音,頭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疲勞等。
● 另外,特效穴位還有太陽穴、攢竹穴、魚腰穴、四白穴、曲池穴、合穀穴、大椎穴、肩井穴、中府穴、尺澤穴等。
他人按摩
雙手手指指端用力從印堂向前額正中直至太陽穴按推,反複10次。從印堂開始,沿鼻梁兩側到迎香穴,往返推摩10次。
用拇指端按壓攢竹、魚腰、太陽、四白、迎香穴,各3分鍾。
用中指側麵摩擦鼻翼兩側,上下反複10次。
用拇指指端按壓曲池、合穀,各3分鍾。
用力拿捏患者風池及頸項部肌肉2分鍾。
用力按壓風池、大椎、肩井、肺腧穴各3分鍾。
自我按摩
揉捏鼻部:用手指在鼻部兩側自上而下反複揉捏5分鍾,然後輕輕點按迎香1分鍾。
推按經穴:拇指交替推印堂50次,用手的大魚際從前額分別推抹到兩側太陽穴處1分鍾,按揉中府、尺澤、合穀各1分鍾,最後按揉風池1分鍾。
提拿肩頸:用手掌抓捏頸後正中的督脈經穴,以及背部後正中線兩側,自上而下,反複4~6次。再從頸部向兩側肩部做提拿動作。重複提揉肩井穴,做3分鍾,按揉肺腧穴1分鍾。
揉擦背部:用手掌在上背來回摩擦按揉,感覺到皮膚透熱時為度。
自我保護
1.平時應注意鍛煉身體,適當參加體育活動。
2.每日早晨可用冷水洗臉,以增強鼻腔黏膜的抗病能力。
3.注意氣候變化,及時增加衣服。
4.鼻塞時不宜強行擤鼻,不要用手挖鼻。
5.經常保持心情舒暢。
近視
近視是屈光不正的一種,是遠處的物體不能在視網膜彙聚,不能 在視網膜之前形成焦點,因而造成視覺變形,導致遠方的物體模糊不清。近視的產生原因至今依然不是十分明確,公認的看法是近視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近年來,許多證據表明,環境和遺傳因素共同參與了近視的發生。近視在發展中國家十分突出,亞洲國家近視發生率在70%~90%左右;美國和歐洲近視發生率在30%~40%,全世界幾乎所有的人種都存在近視者。
他人按摩
用拇、食指自內向外分摩上下眼眶;用食、中指並攏或分別按順時針與逆時針方向按壓眼周,環轉三周,輕重適宜;拇指或食指分別揉上下眼眶。
按摩者兩手食指輕揉兩側睛明穴;指尖輕輕按壓此穴,並向上、下、左、右推按。
用雙手食指尖左右輕撥陽白穴,指下有筋脈滾動,眼球可出現脹感,此法隔日撥一次,不可多用。
在食指輕按眼球的基礎上,用食、中、無名指三指輕輕捏拿眼球,並行按顫動作;亦可用多指或大魚際輕按眼球。用力適宜
以食、中指分別捏拿上下眼瞼,快拿快放;用中指背麵滑撥上下眼眶;用拇指、食指對捏、對揉耳垂,並向外下方輕扯。
在雙拇指揉、壓兩側頸肌的基礎上,兩手分托下頜與後枕撥伸,以及微微向上提伸。
單手拇指分別揉壓兩側肝腧、腎腧、陽陵泉穴各1分鍾。
若患者多淚,可加用指壓翳風、承泣,若眼部脹痛,可揉壓球後。
若頭部眩暈,可多指揉壓兩顳,單拇指按壓印堂。
自我按摩
找一處10米以外的草地或綠樹,綠色由於波長較短,成像在視網膜之前,從而使眼部放鬆、眼睫狀肌鬆弛,減輕眼疲勞。不要眯眼,也不要總眨眼,排除雜念,集中精力,全神貫注地凝視25秒,辨認草葉或樹葉的輪廓。接著把左手掌放在略高於眼睛前方30厘米處,逐一從頭到尾看清掌紋,大約5秒。看完掌紋後再凝視遠方的草地或樹葉25秒,然後再看掌紋。10分鍾時間反複20次,一天做3回,視力下降厲害的要增加訓練次數。
找一幅3米外的景物,同時舉起自己的左手距眼睛略高處伸直(約30厘米),看清手掌手紋後,再看清遠處景物,盡量快速地在二者間移動目光,往返20次。
采取坐式或仰臥式均可,將兩眼自然閉合,然後依次按摩眼睛周圍的睛明、攢竹、太陽、四白、印堂、承泣穴,各3分鍾。手法輕緩,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度。
自我保護
1.在按摩過程中,要配合眼保健操。
2.糾正不良的閱讀習慣。
3.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4.不要長時間看書、看電視、看電腦,要注意勞逸結合。
小兒腹瀉
小兒腹瀉又稱小兒腹瀉病,是脾胃功能失調而導致的一種消化 道疾病。本病四季皆有,以夏秋季較為多見,多發生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發病後易損耗氣陰,重症者可出現危險的病變。遷延日久,常導致小兒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遲緩、疳積等症。中醫認為,小兒脾胃薄弱,凡喂養不當、饑飽無度、飲食生冷或不潔、外感風寒、過熱或受涼,均可導致脾胃運化失調,從而引起腹瀉。主要症狀是大便次數增多,糞便溏薄,甚至稀如水樣,常伴腹部脹痛、惡心嘔吐、發熱、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狀。
● 另外,特效穴位還有關元穴、大椎穴等。
患兒平臥,用生薑汁為介質推脾經(用拇指指端推拿小兒拇指指端稱為推脾經)300次,推大腸經(用拇指指端推拿小兒食指橈側緣由指尖向指根)100次。
用拇指或食、中二指推關元穴,一直推到皮膚發紅為度。
用手背摩腹,從中脘穴至神闕穴周圍,直到皮膚發熱,按摩者手部發熱即止。
患兒俯臥,用拇指從第4腰椎到長強穴,推到皮膚發紅。
用拇指掐兩側足三裏穴2分鍾。
用拇指、食指、中指拿捏小兒脊柱正中肌膚,捏大椎穴,雙手交替撚動向前行,並用力提拿5遍。
自我保護
1.注意小兒飲食衛生。飲食要定時定量,不要暴飲暴食,禁食不潔食物。
2.合理喂養。提倡母乳喂養,避免在夏季及小兒有病時斷奶。如果小兒食欲不振,不宜強製進食。
3.加強戶外活動,注意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服,尤其避免腹部著涼。
4.腹瀉期間,應控製飲食。輕症患者,宜適當減少喂奶時間和延長間隔時間;重症患者,可以隨著病情的好轉,逐漸恢複少量母乳或米湯等易消化食物的喂養。
5.小兒若腹瀉時間太長,而且出現麵色蒼白、眼眶凹陷、嘔吐頻繁、少尿或者無尿、精神萎靡等症,應盡快送醫院治療,以免貽誤病情。
6.在按摩過程中,應注意護理。喂養要定時定量,不吃不潔食物,注意保護腹部,不要讓小兒受涼,每次便後用溫水洗淨肛門,勤換尿布。
7.本病按摩治療有效,但不排除其他療法,特別是有感染因素的,可同時應用抗菌素等藥物治療,如出現脫水和中毒症狀時,更應及時配合靜脈輸液等治療。
牙痛
牙痛是一種常見疾病。其表現為:牙齦紅腫、遇冷熱刺激痛、 麵頰部腫脹等。牙痛大多是由牙齒疾病(例如牙齦炎和牙周炎、齲齒或折裂牙)而導致牙髓(牙神經)感染所引起的。中醫認為,牙痛是由於外感風邪、胃火熾盛、腎虛火旺、蟲蝕牙齒等原因所致。
臨床症狀
牙齒疼痛,咀嚼困難;遇冷、熱、酸、甜或機械性刺激時疼痛可加重;有時會伴有牙齦腫脹、萎縮、出血及牙齒鬆動等。
● 另外,特效穴位還有太衝穴、少海穴、陽溪穴等。
他人按摩
用中指指端點壓下關穴1分鍾,直至患者感到酸脹為宜。
用中指指端按壓患者巨 穴2分鍾,直至患者感到酸脹為宜。
用中指指端按壓頰車、下關穴,各3分鍾,力度較重,直至患者感到酸脹為宜。
用雙手拇指分別按壓風池穴2分鍾,直至患者感到酸脹為宜。
用手指指端按壓太陽、內關、合穀、孔最穴,各3分鍾,力度適中。
用雙手手指指端用力按壓合穀、太衝、天柱、翳風穴,各3分鍾,直至患者感到酸脹為宜。
自我按摩
坐位或站位,全身放鬆,雙眼平視微閉,呼吸調勻,靜息1~2分鍾。
用拇指指尖按於對側合穀穴,其餘四指置於掌心,用力由輕漸重掐壓0.5~1分鍾。
將雙手中指或食指指腹,放於同側麵部下關穴,適當用力按揉1分鍾。
將雙手拇指指腹放於同側麵部頰車穴,適當用力,由輕漸重按壓1分鍾。
將雙手拇指指尖分別放在對側曲池穴,適當用力按揉1分鍾。
將拇指指尖放在對側少海穴,適當用力掐1分鍾。
將拇指指腹放在對側陽溪穴,適當用力掐1分鍾。
將雙手掌掌心分別放在同側麵頰部,適當用力揉按1分鍾,以麵頰部發熱為佳。
自我保護
1.注意口腔衛生,養成“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良好習慣。
2.發現蛀牙,及時治療。
3.睡前不宜吃糖、餅幹等食物。
4.宜多吃清胃火及清肝火的食物,如南瓜、西瓜、荸薺、芹菜、蘿卜等。
5.忌酒及熱性動火食品。
6.脾氣急躁,容易動怒會誘發牙痛,故宜心胸豁達,情緒寧靜。
7.保持大便通暢,勿使糞毒上攻。
8.勿吃過硬食物,少吃過酸、過冷、過熱食物。
糖尿病
糖尿病有現代文明病之稱。其典型症狀為“三多一少”,即多飲、多尿、多食、消瘦。相當一部分患者的症狀並不明顯,因而身患糖尿病時卻多渾然不知,直到體檢或診治其他疾病時才被發現,耽誤了治療時間。 因此,為了早期發現糖尿病,有必要了解其早期發出的信號,及早預防治療,防患於未然。
臨床症狀
有糖尿病症狀(多尿、煩渴、原因不明的體重減輕及典型“三多一少”等),空腹血糖兩次超過或等於7.8毫摩爾/升。
有糖尿病症狀,一天內任何時候血糖超過或等於11.1毫摩爾/升。
疑有糖尿病者,應做口服8.75克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服糖後2小時血糖超過或等於11.1毫摩爾/升。
● 另外,特效穴位還有胰腧穴、脾腧穴、胃腧穴、腎腧穴、中極穴、大橫穴等。
他人按摩
用掌下側沿背部脊柱兩旁自上而下反複操作5次。
用力按壓、揉搓第八胸椎棘突下左側旁開1.5寸(一橫指半寬)的胰腧穴,直至患者感到酸脹為宜。
用力按壓脾腧、胃腧、腎腧,各2分鍾,直至患者感到酸脹為宜。
用手掌小魚際摩擦脊柱兩旁,反複操作5次。
按揉患者中脘、氣海、關元、血海、足三裏、三陰交、合穀、內關穴,各3分鍾。
用手掌掌心摩擦腹部5分鍾,但要做順時針或逆時針按摩,以溫熱為宜。
自我按摩
推任脈:緊貼腹部,自胸骨下至中極穴用力推擦2分鍾左右。
橫推腹:用手掌的掌根沿一側側腰部用力推擦至對側側腰部,然後改用五指指腹勾擦回原處,按摩3分鍾左右。
抱顫腹部:雙手自然交叉,兩個手掌的掌根按在雙側大橫穴上,大橫穴的位置在肚臍兩側的一個橫掌處;雙手小指按在關元穴上;雙手拇指抵住中脘穴。找好位置後,輕輕下壓腹部5分鍾左右。
點揉中脘穴:用拇指點揉中脘穴1分鍾左右。
點揉氣海穴:用拇指點揉氣海穴1分鍾左右。
點揉天樞穴:用拇指點揉雙側天樞穴各1分鍾左右。
擦揉腳踝內側:用大拇指在內踝和跟腱處進行擦揉,每側4分鍾左右。
擦腎腧:用雙手虎口自上而下,擦雙側腎腧。
自我保護
1.盡量了解糖尿病的知識,隻有明白它了,才能更好地防病治病。
2.控製飲食。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忌食油膩食品。
3.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但切記,一定要聽醫生的建議,選擇適當的運動方式。
4.監測血糖,時刻注意。
5.聽醫生的話,做適合自己的藥物治療。
6.戒掉不良嗜好,比如戒煙、戒酒。
7.要隨時保持樂觀,心態平和。
肥胖症
肥胖症是一組常見的、古老的代謝症群。當人體進食熱量多於消耗熱量時,多餘熱量以脂肪形式儲存於體內,其量超過正常生理需要量,且達一定值時就演變為肥胖症。正常成年男性脂肪組織重量占體重的15%~18%,女性占20%~25%。隨年齡增長,體脂所占比例相應增加。
臨川症狀
一個人是否有肥胖症可用下列公式計算:標準體重(千克)=[身高(厘米)-100]× 0.9,如果患者實際體重超過標準體重20%即可診斷為肥胖症,但必須排除肌肉發達或水分瀦留的因素。臨床上除根據體征及體重外,可采用下列方法診斷:1.皮膚皺褶卡鉗測量皮下脂肪厚度。人體脂肪常用測量部位為三角肌外皮脂厚度及肩胛角下。成人兩處相加,男性≥4厘米,女性≥5厘米即可診斷為肥胖。如能多處測量則更可靠。2.X射線片估計皮下脂肪厚度。3.根據身高、體重按體重質量指數[體重(千克)/身高2(米2)]計算,結果>24為肥胖症。
按摩方法
穴位減肥按摩法
足三裏:在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是強身健體的長壽穴位。用拇指或按摩器具在該穴上反複按揉120次。
三陰交:用拇指或按摩器具在此穴上反複按揉120次。
仰躺或坐著,用拇指尖分別按在中脘(臍上4橫指的位置,)、天樞(臍旁3橫指,左右各一穴,)、氣海(臍下1橫指的位置,)、關元(臍下4橫指的位置)等各穴上,感覺到酸疼後,拇指尖在各穴位上揉轉10圈。
環摸按摩減肥法
右手掌從心口窩開始摸,經左肋下,向下到小腹,向上經右肋下回摸到原處。如此環摸36圈;然後以左手掌從心口窩以同樣的手法向相反方向環摸36圈。這是一種最簡便的方法。晚上睡覺前或看電視的時候都可以進行。搓揉腹部,可以刺激神經末梢,使皮膚以及皮下脂肪的毛細血管開放,加快新陳代謝,促進皮膚組織的廢物排出,當然有助於減少脂肪。
使用雙手,以畫大圓周的方式由右至左抹至小腹與腰部,連續畫圓5次。
由臀部上方朝腰部以畫圓的方式推壓5次。
由胸部下方開始垂直往下向腹部,以雙手重疊波浪式按摩3次,再順同方向以揉捏手法按摩5次,促進脂肪分解與排水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