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車
按摩方法
掐中衝:用較重的手法掐中衝穴,或用硬物(如發夾)撚按中衝穴約10秒鍾,注意不要掐破皮膚。
按揉內關:用拇指按揉內關穴(掌麵腕橫紋正中向上約3橫指,繃緊時兩筋之間)1分鍾。
摩關元:用掌摩法在關元穴(肚臍正下方四橫指處)處,順時針、逆時針各摩30次。
按足三裏:按揉足三裏(膝關節前外側窩下四橫指處)1~2分鍾,以有微微酸脹感為宜。
揉太溪:按揉太溪穴(內踝和足跟之間的凹陷處)1~2分鍾,以微微酸脹為宜。
如果患者感到惡心或發生嘔吐,可以持續按壓期門穴以及周圍的部分。
坐車前用力按壓築賓穴5分鍾左右,可以預防暈車。
暈車如果伴有耳鳴,可用力按壓翳風、完骨穴,能迅速緩解患者耳鳴症狀。
自我保護
1.加強鍛煉,提高自己的耐受性。
2.放鬆精神,乘車時不要過度緊張。
3.保障睡眠充足。
4.頭部適當固定,避免過度搖擺。
5.坐在空氣流通的位置,臉與車的行駛方向一致。
6.乘車前不可過饑或過飽。
7.也可以在乘車前遵醫囑服用適合的藥物。
困倦易疲勞
按摩方法
患者俯臥,按摩者跪在患者兩腿之間,用拇指用力按壓殷門穴3分鍾。
用手指按壓巨 穴3分鍾。按壓這個穴位可以消除患者的下半身疲勞以及緊繃感。
患者仰臥,用雙手拇指按壓足三裏、三陰交、築賓,各3分鍾,直至患者有酸脹感。可以消除患者足部疲勞感以及全身的困倦。
用雙手拇指用力按壓足底湧泉穴5分鍾。可以消除全身的苦悶感。
用雙手沿著脊柱兩側,尤其是用力按壓腎腧、誌室穴,自上而下反複按摩5遍。
用雙手手指按壓曲池、陽池、合穀、內關穴,各3分鍾,直到患者感到酸脹為宜。
用雙手手指指端按壓天柱穴3分鍾。可以緩解頸部的酸痛感。
自我保護
1.注意起居規律。早睡早起,不要熬夜。
2.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3.戒煙,戒酒,改掉不良習慣。
4.控製飲食。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忌食油膩食品。
5.要隨時保持樂觀,心態平和。
頭痛頭重
按摩方法
揉太陽穴:將雙手掌根貼於太陽穴,雙目自然閉合,作輕緩平和的揉動。
拿風池穴:用拇指與食指、中指相對捏住頸後肌肉近發際處,手法采用一上一下、一緊一鬆拿捏,以頸部感酸脹為度,次數自定,不強求一律,左右手可以交替進行。本法能改善腦部血液循環,增強腦組織血液供應。
浴全頭穴:頭部有頭維、百會等穴,經常浴頭部各穴有健腦之功效。操作時將兩手五指分開,由前發際分別向後發際抹動,如十指梳頭狀,手法輕重由個人自行掌握,一般以局部感到灼熱舒適、不使頭皮有痛感為度,次數根據病情而定。亦可用木梳代手指浴頭。本法具有解除腦部血管痙攣、抽搐,使疼痛減輕、思維敏捷之功效。
抹印堂穴:將兩手食指屈曲,拇指按在太陽穴上,以食指內側屈曲麵,由正中印堂穴沿眉毛向兩側分抹,雙目自然閉合。手法以輕中有重為宜,次數為30次或適當增加,每日2次。本法古代稱“分陰陽”法。抹後感覺頭清目爽,具有清除頭暈目眩、減輕頭痛之功效。
拿合穀穴:合穀位於手背拇指和食指之間肌肉豐厚處。手法以拿捏、點按為主,以有明顯酸脹感為宜,每次10~15次,每日2~3次。
拿天柱穴:以拇、食兩指在頸後部斜方肌上方的天柱穴作拿捏動作,來回拿動各5~10次。每日早晚各一次。本法對高血壓及頸椎痛引起的頭痛都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半身不遂
半身不遂是指身體一側上下肢癱瘓無力、口眼歪斜、時流口水、 麵色萎黃、舌強語蹇的狀態。若不及時治療,則肢體逐漸痙攣僵硬,拘堅不張,久之便產生肢體廢用性強直、攣縮,導致身體畸形和功能喪失等。
按摩方法
用雙手手指端用力按壓曲池、陽穀、溫溜穴,各3分鍾。
患者仰臥,用力按壓背部,沿著脊柱兩旁按揉、提捏,自上而下反複10次。
患者俯臥,用力按壓左右肩胛骨內側,直至患者肌膚發熱為宜。
用手指指端用力按壓犢鼻、委中、太溪穴,各5分鍾。
按摩者用一隻手握住患者腳踝,另一隻手按壓患者足三裏,然後慢慢輕度活動患者患側,反複5次。
用手掌心沿著患者身體前正中央,沿著任脈,上下反複按摩10次。
流鼻血
用力擤鼻涕或者撞到鼻子時會導致鼻黏膜受傷出血。有時因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頭部充血或壓力等導致自律神經失去平衡,也會出現鼻出血的症狀。
按摩方法
鼻子出血時,以拇指和食指捏腳後跟的跟腱,自己捏或別人捏都可以。左鼻出血捏右腳跟,右鼻出血捏左腳跟,數分鍾內即可止血,捏跟腱還有改善足部功能、解除下肢疲勞、增強腳力的作用。
用拇指指端用力按壓鼻翼側的迎香穴,緩慢指壓,反複10次。
按摩者一隻手固定患者的背部,另一隻手用力按壓大椎穴2分鍾,按壓此穴,不僅可以阻止流鼻血,還能緩和頸部僵硬。
用力按壓患者合穀穴2分鍾,不僅可以緩解流鼻血的症狀,而且還能改善流鼻血的體質。
自我保護
1.不要讓孩子因好奇把異物塞進鼻孔而令鼻黏膜受損。
2.若患者患有鼻腔腫瘤、息肉、鼻腔結構畸形、急性白血病等疾病,應引起重視,及早檢查治療,以免貽誤病情。
3.在冬季進食時,陣陣的熱氣會令鼻腔內的血液加速運行,若鼻黏膜天生較薄或曾經受傷,應注意預防鼻出血。
口腔炎 口角炎
牙齦、舌唇等紅腫發炎或產生水泡等,可稱為口腔炎。當疼痛劇烈時,喝水和進餐都 會感到很困難。
按摩方法
用食指和中指按壓廉泉穴2分鍾。但切記,按壓時,為避免患者喉嚨疼痛,要斟酌力量。
用中指或食指指腹端按壓患者地倉穴、承漿穴,並且做環狀運動3分鍾。
患者俯臥,用力按壓患者背部的胃腧、肝腧、脾腧,各2分鍾。
用雙手手指按壓承漿、下關、大迎等穴,直至患者感到溫熱。
用力按揉患者曲池、合穀、手三裏,各3分鍾,然後用暖風溫暖各穴位
喉嚨痛沙啞
喉嚨痛在感冒時容易發生。在這種情況下,患者會出現口渴而疼痛,扁桃體紅腫發炎,有時還會伴有發燒症狀。聲音沙啞有時也會由長時間說話而導致。
按摩方法
用手指指腹端用力按壓患者水突3分鍾,直至患者感到酸脹。
用手指指腹端用力按壓患者天突3分鍾,直至患者感到酸脹。
按摩者一手握住患者手腕,用另一隻手拇指按壓合穀穴3分鍾,可緩和扁桃體發炎症狀。
患者坐位,按摩者用雙手拇指按壓風池穴3分鍾。此法對頭部緊張以及以感冒為主要原因的症狀都有效。
患者坐位,按摩者立於患者背後,用力按壓天鼎穴50次,可緩解扁桃體紅腫所造成的疼痛及喉嚨阻塞等症狀。
用力按壓人迎穴,可改善患者頸部到頭部的血液循環,能治療喉嚨沙啞等症狀。
小兒咳嗽
小兒咳嗽與大人咳嗽一樣,分外感咳嗽與內傷咳嗽,但孩子 的咳嗽比大人反應重,多數會咳嗽不止。很多父母隻要看到孩子有點咳嗽就想到去找醫生,那就免不了吃藥、打針、輸液,用藥的結果是孩子的胃口傷了,沒了食欲。食欲不好,營養跟不上,孩子的抵抗力就差,抵抗力一差,孩子更容易感冒、咳嗽,所以這類孩子陷入了惡性循環之中,孩子往往長得瘦小、麵色萎黃,有的孩子還會引發哮喘。所以當孩子有咳嗽的症狀時,父母要先穩定心情觀察咳嗽的性質,看有無並發症以及全身症狀,再決定是否立刻就醫。
按摩方法
拍背。嬰幼兒不會吐痰,即使痰液已經咳出也隻會將痰液吞入胃中。父母在寶寶咳嗽時,抱起患兒,用空掌輕輕拍寶寶的背部,上下左右都拍到。如果一拍到某一部位時寶寶就咳嗽,說明寶寶的痰液就積在此處,應重點拍。多數是肩胛下的部位,也就是肺底部容易積痰。隻要有痰的刺激,寶寶就會咳嗽,一旦有痰液排出,咳嗽就能暫時緩解。所以,拍背能起到寬胸理氣、促進痰液排出的作用。拍背最好在寶寶剛睡醒或臨睡前進行。
對於患有風熱咳嗽,同時伴有咽痛、扁桃體發炎的寶寶,可以采用腳底按摩的方法。先上下來回搓寶寶的腳心,每隻腳搓30下。然後每個腳趾都上下按摩20~40下。重點按摩腳麵大腳趾根部兩側的部位,隻要扁桃體發炎時,這個部位就會很疼,每隻腳按摩5分鍾。按摩後,寶寶咽喉腫痛的症狀會明顯減輕。按摩後要及時給寶寶多喝溫開水,也可以喝淡淡的鹽開水。每天堅持給寶寶按摩2次,再配合食療,寶寶的病會很快痊愈。
自我保護
1.及時增減衣被。
2.調節室溫。
3.居室保持適當濕度。
4.注意飲食調節,尤其是小兒咳嗽時,更應注意。中醫認為“形寒飲冷則傷肺”,小兒如過食寒涼食物,容易造成肺氣閉塞,從而加重感冒症狀。另外,小兒咳嗽期間也不可吃肥甘厚味的食物和橘子。
氣喘
多半氣喘是指支氣管氣喘的症狀。大多時候出現發作性咳嗽或喉嚨喘鳴,嚴重時臉色蒼白而陷入呼吸困難的情況被稱為過敏性疾病的代表性症狀,尤其是體質虛弱的人更易發生。
和水果,尤其是具有鎮咳止喘作用的食物。忌食易引起哮喘的食物,並減少鹽的攝入。1.氣喘患者要注意飲食調養。多吃新鮮蔬菜
2.氣喘發作消失後,必須注意身體的保暖。
按摩方法
患者坐位,按摩者站在患者背後,用力按壓大椎穴,直至患者感到酸脹為宜。
用手指指腹用力按壓孔最、俠白、曲池、合穀,各3分鍾。直至患者感到酸脹。
按摩者握住患者雙肩,用力按壓中府穴。按壓穴位時,會感到有一個硬結,可以加以輕輕按揉,能緩解嚴重的呼吸困難。
患者俯臥,沿著背部脊柱兩端,自上而下用力摩擦,直至患者皮膚發紅為止。
用手指指腹用力按壓人迎、天突、缺盆等穴,各3分鍾。
自我保護
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多在早上起來後,感到指頭僵硬、手腳麻痹等,如果時間過久, 關節疼痛就會慢慢擴大,會從小關節疼痛發展成大關節疼痛。
● 另外,特效穴位還有陽池穴等。
按摩方法
彎曲拇指,用拇指指端按壓患者太淵穴,直至患者感到酸脹。按壓此穴,可以緩和手部疲勞和關節疼痛。
用手指逐個按壓、揉捏患者的五指,從指根到指端,自上而下,反複推拿10次。
如果發現手指活動不靈活,可以用力按壓大陵、陽池穴,各5分鍾。
如果患者前臂感到不適,可用拇指指尖稍微用力按壓尺澤、曲澤、大陵穴,各5分鍾。
患者仰臥,用拇指按壓解溪、湧泉穴,各5分鍾,能緩和腳踝部疼痛。
用手掌心摩擦腳底,直至患者感到溫熱。
患者仰臥,用拇指按壓患者太溪、解溪、申脈穴,各3分鍾。
網球肘
在網球打出扣球等動作時,會感覺有從肘到手腕的疼痛,此時這種症狀就被稱為網球肘。
按摩方法
患者坐好,肘關節自然屈曲,用拇指點按、揉捏疼痛部位。
點按手三裏、曲池穴,然後再局部輕揉。
用揉捏法在患處從腕部到肘部做揉捏5~10遍,用推法在前臂從腕部推到肘部,反複按摩10遍。
患處肘關節握拳內旋,用揉捏法從腕部到肘部做揉捏、推法各5~10遍,按壓結束後,做輕柔的揉法。
在肘關節外側的疼痛點做捏、點壓法5次。
用力按壓患者俠白、尺澤、曲澤穴,各5分鍾,直至患者感到酸脹。
揉捏手臂,自上而下10次,能緩解局部疼痛。
自我保護
1.服用布洛芬或阿司匹林,用桉樹精油或薰衣草精油按摩關節。
2.若無持續痛感,可抬高上肢以減輕炎症。
3.冷熱敷交替進行可加速血液循環,有輔助治療效果。
4.疼痛持續超過一周後,慢性肌腱炎可引起肘部永久性功能喪失。
5.網球肘很少引起腫脹,因此,如果肘關節開始腫脹,那麼可能是患有關節炎、痛風、感染或腫瘤等疾病。
小腿抽筋
小腿突然抽筋,會產生激烈疼痛與肌肉痙攣、僵直。長時間坐 著而突然站起來時或者遊泳時,較易發生小腿抽筋。
按摩方法
患者俯臥,用拇指用力按壓、揉捏膀胱腧3分鍾,直至患者產生酸脹。
用拇指指端用力按壓足三裏、太溪穴、陰陵泉,各3分鍾,直至患者感到酸脹為宜。
用拇指指端用力按壓承筋穴,力度較大,3分鍾左右。但切記,一定要等小腿抽筋稍微緩解以後再按壓。
手掌握拳,如果小腿抽筋比較急,則用力擊打小腿肚中央,可以迅速緩解症狀。
改臥為坐,伸直抽筋的腿,用手緊握前腳掌,向外側旋轉抽筋那條腿的踝關節。旋轉時動作要連貫,一口氣轉完一周,中間不能停頓。旋轉時,如是左腿,按逆時針方向;如是右腿,按順時針方向。需注意的是,旋轉時足向外側扳,緊跟著折向大腿方向,尤其要用力,腳掌上翹到最大限度。
閃腰
抬高重物或無意中彎腰時,極容易閃腰。閃腰也就是說腰部突然發生激烈疼痛,有時嚴重到無法活動,也稱為急性腰痛。
按摩方法
患者俯臥,用雙手拇指用力按壓腎腧、大腸腧,各50次,可緩解腰部緊張。
用手指壓在患者腰部,力度較重。按壓此處能緩解腰部緊張,並可促進血液循環。
患者臥位,拇指稍微用力指壓患者小腿肚上的承山穴,反複10次。但是要注意保持患者腰部不要著涼。
用一隻手握住患者腳部,用手指按壓解溪穴10次。疾病發生時,迅速按壓此穴,能緩解疼痛。
患者俯臥,用拇指用力按壓上 穴,而且一定要擴大範圍,加大按摩上 穴周圍的區域。此按摩方法能預防疾病的惡化。
解溪
患者仰臥,用拇指用力按壓關元穴30次,直至患者感到酸脹為宜。
腕關節損傷
腕部關節複雜,關節多,骨塊多,韌帶多,有豐富的血管、肌腱和神經。由於手腕活動度大,常用力,所以損傷的機會較多。腕部損傷大多由直接或間接暴力引起,也有可能是因為腕關節長期反複操勞積累或超負荷勞累所致。
臨床上腕關節的急性扭傷可見腕關節腫脹疼痛、功能活動障礙、一動就痛、局部壓痛,慢性勞損者腫脹疼痛不明顯。
按摩方法
患者坐位,用拇指指腹按揉患側陽溪、陽池、合穀、腕骨、養老穴,各1分鍾,直至患者感到酸脹。
患者坐位,一手將患肢固定,一手摩擦患部2分鍾,直至感到溫熱為宜。
患者坐位,將手腕放鬆,以拇指按壓患者腕關節背側,其餘四指握住腕部進行牽引3分鍾。
患者坐位,按摩者站於被按摩者背後,用一手固定患側手臂,一手置於腕關節周圍,用拇指和其餘四指進行圈狀按摩、揉捏3分鍾。
患者坐位,按摩者立於被按摩者旁,用一手固定患側手臂,另一手自肩部向掌指尖進行摩擦,直至患者感到溫熱為宜。
足跟痛
足跟痛是急慢性損傷所引起的跟骨下滑囊炎、跟骨腱炎或跟骨骨刺而導致的足跟底部局限性疼痛,臨床上40~60歲中老年者較多見。本病可由行走時足踩高低不平的路麵、用力過猛、足跟衝擊傷而致,但多數無外傷史,這與一些中老年患者長期負重行走,蹠骨下軟組織受擠壓損傷,炎症刺激物刺激末梢神經而產生疼痛有關。
按摩方法
按摩者用拇指指腹從患足跟向腳心湧泉穴按摩5遍,重點按摩申脈、照海、太溪,以有酸脹感為宜。
患者俯臥,足底向上,按摩者用拇指用力按壓足跟部的疼痛點,然後揉搓全腳心,直至患者感到溫熱為宜。
患者俯臥位,按摩者用手指指端用力沿著跟腱到足底揉、壓,力度較重,上下反複10次。
按摩者用力沿著患側小腿腓腸肌到足跟處進行反複按摩、揉捏20次。
用拇指指端用力按壓患者三陰交、中封、太衝、照海、昆侖穴,各3分鍾,以有酸脹感為宜。
一手固定患者腳踝,一手用掌根由輕而重擊打疼痛點,然後用掌心摩擦足跟部,直至患者皮膚發紅。
腹脹腹鳴
按摩方法
患者俯臥,按摩者用拇指指端用力按壓患者左右脾腧、胃腧,力度較重,以有酸脹感為宜。此穴能促進胃腸功能與胃液的分泌,增強消化機能。
患者俯臥,用拇指指端用力按壓左右大腸腧3分鍾,以有酸脹感為宜。此穴能緩解便秘與腹鳴不止。
患者仰臥,按摩者一手固定患者小腿,一手用力按壓三陰交,以有酸脹感為宜。此穴能緩解女性經期腹痛。
按摩者將雙手拇指指尖並攏,用力按壓患者腹部中脘穴,配合患者呼吸進行按摩10次,可調整患者消化機能。
用手指指端用力按壓患者關元穴20次,以有酸脹感為宜。
患者俯臥,按摩者用拇指用力沿著患者脊柱兩側進行按壓,力度稍重,上下反複按摩20次。
自我保護
1.不過量食用高纖維食物。
2.不食用不易消化的食物。
3.改變狼吞虎咽的習慣。
4.克服不良情緒。
腹痛胃痙攣
腹痛不僅是腹部疼痛引起的症狀,同時也是全身其他疾病引起的疾病症狀之一。胃痙攣是指從心窩到側腹、肚臍上方附近突然疼痛的症狀,有時會持續幾分鍾,有時會持續幾小時。尤其疼痛劇烈時,患者不得不將身體縮起來;更嚴重時,患者會嘔吐、暈厥。
按摩方法
按摩者用拇指指端用力按壓患者梁丘穴3分鍾。此穴能緩解劇烈的腹痛以及胃痙攣,是一個特效穴位。
用力按壓患者足三裏、三陰交、解溪穴,各3分鍾,以有酸脹感為宜。
按摩者一手固定患者手臂,一手用拇指用力按壓患者手三裏3分鍾,以有酸脹感為宜,可以暫緩胃部不適症狀。
患者仰臥,按摩者將雙手食指並攏,用力按壓中脘穴20次,配合患者呼吸進行按摩。按壓此穴能調整消化機能。
患者仰臥,用手指指端用力按壓左右不容穴3分鍾,以有酸脹感為宜。
患者俯臥,按摩者沿著脊柱兩側用力按壓肝腧、膽腧、脾腧、胃腧,各1分鍾,然後自上而下反複摩擦5遍,直至患者皮膚發紅為止。
慢性腸炎
經常腹鳴,而且伴有下痢傾向症狀的疾病,稱為慢性腸炎。一旦腹鳴,立即需要上廁所,不久就排出軟便,為小腸炎;如果腹部疼痛,立即上廁所卻難以排出糞便,稱為大腸炎,也就是中醫所說的裏急後重。
按摩方法
張開五指,用拇指指端用力按壓患者大腸腧、小腸腧,其餘四指抱住兩側腰部,各5分鍾。以感到酸脹為宜。
患者仰臥,按摩者用拇指指端用力按壓患者天樞、大巨、關元穴,並做圈狀運動,各2分鍾,以感到酸脹為宜。
患者仰臥,按摩者用手指指腹沿著肚臍周圍摩擦20次。這樣能促進患者的消化機能。
用拇指按壓患者手三裏、合穀、曲池,各3分鍾,以有酸脹感為宜。
用拇指按壓患者足三裏、三陰交、複溜、太溪,各3分鍾,以有酸脹感為宜。
患者俯臥,按摩者沿著患者脊柱兩側用力按摩肝腧、膽腧、脾腧、胃腧,各1分鍾,然後自上而下反複摩擦5遍,直至患者皮膚發紅為止。
慢性肝炎
人患肝炎後,會產生一係列的臨床症狀,如全身乏力、不思飲食、腹脹、失眠、肌肉關節疼痛等,長久不能消除。用藥治療,又會增加肝髒負擔。肝炎病人由於缺少鍛煉,又吃高糖、高蛋白飲食,很容易使脂肪堆積,體重增加,甚至可能發展成脂肪肝。因此按摩是治療慢性肝炎的一個重要方法。
按摩可以使患者肌肉、皮膚毛細血管擴張,促進新陳代謝,提高肌肉耐力,促進消化道蠕動以增加食欲,提高免疫能力。事實上,一次全身的按摩,等於為病人做一次不消耗體力的被動運動。變靜為動,以動代靜,有利於肝炎病人康複。
● 另外,特效穴位還有太陽穴、頭維穴、百會穴等。
按摩方法
肝炎患者如失眠,可用雙手手指點、按、揉患者太陽、頭維、百會等穴位15~30分鍾。
患者如腹脹,可取膻中、中脘、天樞穴,按順時針方向以中等強度的手法按摩20分鍾。
用雙手手指指腹端用力用點、按、重揉手法按壓腎腧、大腸腧、足三裏等穴位,按摩10~15分鍾。
肝區不適及疼痛者,取肝腧、膽腧、章門及中脘等穴位,用輕揉慢按手法按摩。
全身症狀較多的患者,可用綜合手法進行40~60分鍾的全身推拿按摩。
一般每日或隔日按摩一次,經過一個療程(15次)的治療,患者的症狀就會明顯改善;3~4個療程之後,症狀大多消失,肝功能可恢複或接近正常。
慢性痢疾
以長期或反複發作的腹部隱痛、裏急後重、糞質稀爛或便中帶血為特點的痢疾,稱為慢性痢疾,中醫稱為休息痢。引起該疾病的原因:一是因腸運動過度而使腸內容物加速通過,水分未被腸壁充分吸收所產生;二是因精神壓力太大而產生。同時,慢性痢疾嚴重時還伴有腹痛、發燒、嘔吐等症狀,嚴重時一定要去看醫生。
● 另外,特效穴位還有曲池穴、築賓穴、陽陵泉等。
按摩方法
患者坐位,按摩者站在患者背後,用雙手手指用力按壓大椎穴,以有酸脹感為宜。過敏體質且易患痢疾者,按壓此穴會有疼痛感。
患者俯臥,按摩者沿著患者脊柱兩旁進行推拿、揉捏,自上而下反複10遍,尤其是重點按壓大腸腧、小腸腧、脾腧、胃腧,各1分鍾。
用拇指指腹端用力按壓大巨、天樞穴、期門穴,各1分鍾,以有酸脹感為宜。
患者仰臥,將雙手拇指指端並攏,用力按壓患者中脘穴30次,力度較重。
一手固定患者手臂,一手用力按壓患者的曲池、手三裏、合穀穴,各1分鍾,以有酸脹感為宜。
患者仰臥,按摩者用拇指指端用力按壓三陰交、築賓、陽陵泉,各1分鍾,以有酸脹感為宜。
患者俯臥,按摩者沿脊柱兩端用力按壓,自上而下反複10次。
濕疹蕁麻疹
患有濕疹、蕁麻疹時,會出現皮膚發癢、發紅或有顆粒狀疹子, 嚴重時會有紅腫、潰爛或發燒。如果無法忍住發癢而用力抓的話,會傷害皮膚而出血,甚至化膿惡化。
● 另外,特效穴位還有肩井穴、肩 穴、陽池穴、曲池穴、湧泉穴等。
按摩方法
患者坐位,按摩者用力按壓患者頭頂百會穴3分鍾,力度較重。
按摩者站在患者背後,用拇指用力按壓大椎、天柱穴,各1分鍾,以有酸脹感為宜。
患者坐位,按摩者用力按壓患者背後肩井穴、肩 穴,各3分鍾,以有酸脹感為宜。
用拇指指端用力按壓患者陽池、合穀、曲池、足三裏穴,各1分鍾,以有酸脹感為宜。
患者坐位,用手指指端用力按壓太溪、三陰交、陰陵泉,各2分鍾,以有酸脹感為宜。
用手掌掌根用力摩擦足底湧泉穴,直至患者產生溫熱感為宜。
患者俯臥,按摩者用掌根沿著任脈用力摩擦,直至皮膚發紅為止。
月經不調
月經不調包括月經不順、月經痛等,大多數月經不順是由體內 激素分泌失去平衡所引起的。但是如果這種症狀持續時間隻有3~4周,那麼就不是病態。
按摩方法
患者仰臥,按摩者沿著患者脊柱兩側進行上下反複推拿10遍。將雙手拇指指端並攏用力按壓中脘穴30次,力度較重。
患者仰臥,按摩者用兩手緩和揉壓患者腰部,以拇指用力按壓上 、次 、中 、下 ,各1分鍾,以有酸脹感為宜
一手固定患者手臂,一手用力按壓、揉捏患者合穀穴,以有酸脹感為宜。
一手握住患者的膝蓋,一手按揉血海、陰陵泉、中都、築賓,各1分鍾,以有酸脹感為宜。
腧、誌室穴,各2分鍾,以有酸脹感為宜。患者俯臥,用掌根沿著脊柱兩旁,上下反複揉捏腎腧、脾
自我保護
1.注意飲食。忌食偏冷的食物。
2.作息正常,不熬夜,注意休息。
3.平常月經過後,應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4.注意不要著涼, 不受冷水刺激。
痔瘡
痔瘡是由肛管和直腸末端靜脈叢曲張而引起的,醫學上分為內痔、外痔和內外混合痔。此病多見於坐立過久、經常便秘或妊娠者,以內痔、外痔或塊狀突出為主要症狀,內痔便秘時會出現便血。
● 另外,特效穴位還有大橫穴、百會穴等。
按摩方法
患者仰臥,用拇指推拿、揉捏中脘、天樞、氣海、關元、大橫穴,各2分鍾,以有酸脹感為宜。
用拇指、食指捏拿兩側照海穴1分鍾,以有酸脹感為宜。
患者屈膝,放鬆腹部,用掌根以順時針方向摩擦肚臍周圍以及下腹部3分鍾,直至患者感到溫熱為止。
患者俯臥,用中指指端用力按壓長強穴2分鍾。按壓過後,患者可提肛收縮配合按摩。
用手指指端用力按揉百會穴1分鍾,以感到酸脹為宜。
用拇指指端點壓承扶、足三裏、承山穴,各1分鍾,以有酸脹感為宜。
自我保護
1.多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2.避免久坐久臥,多參加戶外運動。
3.多吃些含粗纖維多的食物,青年人多吃綠葉蔬菜,老年人宜適當增加粗纖維類食品。
4.戒煙,戒酒。少吃或不吃刺激性食物。
扁桃體炎
扁桃體炎主要是由鏈球菌或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多發生在受 涼或過度疲勞後,常見於青少年。急性期表現為扁桃體紅腫,有黃白色滲出物,並有發熱、咽痛等症狀,多次反複發作易轉為慢性,可及時通過手術摘除,以避免並發風濕熱或急性腎炎等疾病。
● 另外,特效穴位還有肩井穴、合穀穴、肩 穴、極泉穴、湧泉穴等。
按摩方法
患者坐位,按摩者用指端按壓、推拿風池、風府,各1分鍾,以有酸脹感為宜。
患者坐位,用拇指指端用力按壓廉泉、水突、氣舍,各1分鍾,以有酸脹感為宜。
一手固定手臂,一手用力按壓肩井、曲池、合穀穴,各1分鍾,以有酸脹感為宜。
患者坐位,按摩者抬高患者手臂,一手按壓肩 穴,一手按壓腋窩下極泉穴,各3分鍾。
用手指按壓患者下肢照海、太溪穴,然後用手掌側來回反複摩擦足底湧泉穴2分鍾,直至透熱為宜。
用手指指端按壓天突、翳風,各2分鍾,以有酸脹感為宜。
腰椎骨質增生
腰椎骨質增生也稱增生性脊椎炎、腰椎肥大性脊柱炎等,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疾病,年 齡越大發病率越高。
按摩方法
患者坐位,按摩者站其後,用兩拇指同時用力按壓患者的章門穴,然後拿捏腰部肌肉20次,以局部有酸脹感及微痛感為宜。
患者仰臥,按摩者在患者的側麵,將其下肢夾於腋下,分別按順時針、逆時針旋轉髖關節10圈,然後用力牽引下肢約1分鍾。
用拇指按壓患者命門、腎腧、大腸腧,各1分鍾,以感到酸脹為宜。
用雙手按壓患者環跳、承扶、殷門、風市穴,各1分鍾,直至患者感到酸脹為止。
患者俯臥,用推拿法自上而下從兩側背部到小腿,反複按摩20次。
患者俯臥,用掌根沿著脊柱兩側進行推拿、摩擦,尤其是按壓小腸腧、腎腧穴3分鍾,直至患者皮膚發紅為止。
膝關節炎
膝關節炎又叫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這是臨床常見病症,多發生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膝關節炎大多是老年人關節退行性改變的結果。臨床可見膝關節腫大、疼痛、活動受限,X射線拍片顯示膝關節骨質增生或骨刺形成。
● 另外,特效穴位還有陽陵泉、足三裏等。
按摩方法
點揉痛點:如果膝周有壓痛點,用拇指、食指在壓痛點按揉,如膝關節內外側、髕骨下及膝後腿窩等。每個痛點均由輕至重,再從重至輕點揉約1分鍾,此法可促進痛點炎症吸收,鬆解粘連。
點按穴位:以血海、梁丘(下肢繃緊,膝關節上側肌肉最高處,內為血海,外為梁丘)、陰陵泉(小腿內側,膝下高骨後側凹陷處)、陽陵泉(膝蓋斜下方,小腿外側高骨稍前凹陷處)、足三裏(外膝眼下四橫指)為主,每穴點按1分鍾,以微微酸脹為宜。
掌揉髕骨:以掌心叩按髕骨,在保持足夠壓力的情況下,使髕骨產生向內向上的輕微運動,在此基礎上,帶動髕骨作環轉運動3分鍾,以髕骨下產生酸脹溫熱感為宜。按壓時嚴禁暴力,盡量使髕骨與其下骨組織不產生摩擦。
拿捏股四頭肌:以拇指和其餘四指相對拿捏股四頭肌(即大腿前麵豐厚的肌肉)約3分鍾,以微微酸脹為度。
擦膝部:在膝關節兩側用掌根從股四頭肌至小腿中下部肌肉作直線擦動,保持一定壓力,以深層組織有熱感為宜,每次約3分鍾。
肋間神經痛
由胸部到側腹或是由背部到側腹,如果產生強烈疼痛,在轉身、大聲笑、深呼吸、打 哈欠時都會感到痛苦難當,這就是肋間神經痛。所謂肋間神經,是指沿著胸部肋骨,由背後經過側腹,一直到胸前的神經。此類疼痛就是沿著這條神經,經胸部、腹部呈半環狀的強烈疼痛。
臨床症狀
肋間至前胸呈半環形的刺痛或刀割樣疼痛,深呼吸、咳嗽、打噴嚏或脊柱活動時疼痛加重。
按摩方法
取坐位,腰微挺直,雙腳平放與肩同寬,左手掌心與右手背重疊,輕輕放在小腹部,雙目平視微閉,呼吸調勻,全身放鬆,靜坐1~2分鍾。
將右手4指並攏,緊貼在大椎穴上,適當用力反複推擦0.5~1分鍾,至局部發熱為佳。
將一手中指指腹放在對側肩部肩井穴上,適當用力揉按0.5~1分鍾。雙肩交替進行。
將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對側曲池穴上,其餘4指附在肘後,適當用力按揉0.5~1分鍾。雙手交替進行。
將一手中指和拇指指腹放在對側的外關穴和內關穴上,兩指對合用力按壓0.5~1分鍾。雙手交替進行。
將一手拇指指尖按在另一手的合穀穴上,其餘4指附在掌心,適當用力掐壓0.5~1分鍾,以有酸脹感為佳。雙手交替進行。
一手半握拳,伸出拇指,將拇指指腹放在對側缺盆穴上,適當用力按揉0.5~1分鍾,以肩部有酸脹感為佳。兩側交替進行。
雙手手指張開呈爪狀,將指尖附於同側胸骨旁肋間處,適當用力從胸前正中線沿肋間向兩側分推0.5~1分鍾。
將雙手4指分別放於劍突同側,沿肋骨向兩側分推0. 5~1分鍾。
將拇指指腹緊貼膻中穴,適當用力做順時針摩揉0.5~1分鍾,以局部發熱為佳。
自我保護
1.治療應明確原發病灶,采用適當的治療方法,可以用藥物、理療、針灸、推拿等方法。
2.推拿在臨床上治療由胸椎損傷或退變引起的肋間神經痛療效較好。這類患者往往有胸椎關節的位置異常,通過胸椎複位手法糾正後,疼痛就能明顯緩解。
3.胸椎部位的疾病要及時治療,以免繼發肋間神經痛。坐位工作者要注意姿勢,避免勞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