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追求效率,做時間的真正主人——要事第一,高效管理時間(1 / 3)

英國哲學家斯賓塞說:“必須記住,我們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時間有限不隻由於人生短暫,更由於人事紛繁。我們應該力求把我們所有的時間用去做最有益的事情。”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管理時間的秘訣就在於:先做重要的事,學會時間運籌法則做大事,減少你浪費掉的時間。變繁為簡可以提高時間的使用效率,化整為零可以有效利用零碎時間。——做到了這些,你就是時間真正的主人。

1.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

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假設銀行每天早晨向你的賬號撥款8.64萬元。你在這一天內可以隨心所欲,想用多少就用多少,用途也沒有任何規定。條件隻有一個:用剩的錢不能留到第二天再用,也不能節餘歸己。前一天的錢你用光也好,分文不花也好,第二天你又有8.64萬元了。

如果你處於這種境況,你會怎麼辦呢?像大多數人一樣,你會很快想出辦法把每天的錢花光。開始,你會購買你最需要的東西。但如果你是精明人,你會很快想出辦法把每天的錢用於投資。從長遠來看,投資會使你得到最多的回報。

不論你認識到也好,認識不到也好,其實你每天都麵臨上述的境況。那家“銀行”就是時間。你每天得到8.64萬秒鍾,隨便你怎麼利用。這些時間你如不利用,最後也不會回來。

成功人士意識到時間的寶貴。有人問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他的回答是“時間”。發明家、作家兼政治家本傑明·富蘭克林關於時間的描寫更進一步。他說:“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為生命就是由時間構成的。”富蘭克林說:“記住,時間就是金錢。假如說,一個每天能掙10個先令的人,玩了半天,或躺在沙發上消磨了半天,他以為他在娛樂上僅僅花了6個便士而已。不對!他還失掉了他本可以掙得的5個先令……記住,金錢就其本性來說,絕不是不能生殖的。錢能生錢,而且它的子孫還會有更多的子孫……誰殺死一頭生仔的豬,那就是消滅了它的一切後裔,以至它的子孫萬代,如果誰毀掉了5先令的錢,那就是毀掉了它所能產生的一切,也就是說,毀掉了一座英鎊之山。”本傑明·富蘭克林的這段名言,通俗而又直接地闡釋了這樣一個道理:如果想成功,必須重視時間的價值。

利用好時間是非常重要的,一天的時間如果不好好規劃一下,就會白白浪費掉,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我們就會一事無成。

你最寶貴的財產是你手中的時間,好好地安排時間,不要浪費,請記住浪費時間就等於浪費生命。

時間既不能逆轉,也不能貯存,是一種不能再生的、特殊的資源,因此,革命導師馬克思認為:“一切節約歸根到底都是時間的節約。”

時間對任何人、任何事都是毫不留情的,是專製的。時間可以毫無顧忌地被浪費,也可以被有效地利用。有效地利用時間,便是一個效率問題。也可以說,效率就是單位時間的利用價值。

人的生命是有限時間的積累。以人的一生來計算,假如以80高齡來算,大約是70萬個小時,其中能有比較充沛的精力進行工作的時間隻有40年,大約15000個工作日,35萬個小時,除去睡眠休息,大概還剩20萬個小時,生命的有效價值就靠在這些有限的時間裏發揮作用。

提高這段時間裏的工作效率就等於延長壽命。顯然,“效率就是生命”也是無可非議的。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對3000名經理作了調查研究,發現凡是優秀的經理都能做到精於安排時間,使時間的浪費減少到最低限度。

《有效的管理者》一書的作者杜拉克說:“認識你的時間,是每個人隻要肯做就能做到的,這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有效的自由之路。”

2.化繁為簡,提高時間的使用效率

工作時頭緒眾多,範圍廣,事情雜。在這種情況下,要節約時間,提高效能,就必須善於把複雜的事物簡單化,這是一條提高時間使用效率的捷徑。

在現實生活中,有這樣兩種類型的人,一種是善於把複雜的事物簡單化,辦事又快又好;另一種是把簡單的事物複雜化,使事情越辦越糟。顯然,我們應當提倡掌握化繁為簡的時間運籌藝術。

化繁為簡的時間運籌藝術,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的內容:

抓住主要矛盾,即抓住工作中的關鍵環節

必須善於在紛繁複雜的事物中,抓住主要環節不放,“快刀斬亂麻”,使紛繁複雜的狀況變得有脈絡可尋,從而使問題易於得到解決。

另外,要抓住主要矛盾,即抓住工作中的關鍵環節。從它的反麵講,就是要善於排除工作中的主要障礙。主要障礙就像瓶頸堵塞一樣,必須打通,否則工作就會“卡殼”,耗費許多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

簡化不合理的工作程序,或者叫做“優化事序”

我們常常麵臨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問題或任務排成隊,靜待著處理。如果要按單向排隊順序,來了什麼工作就做什麼工作,天長日久,就會形成“事無巨細,一律平等,一律照辦”的工作習慣,這樣的習慣在客觀上就會導致數量眾多的“小事”淹沒了非常重要的“大事”,導致因小失大的錯誤。有的人還有這樣的工作習慣,總是優先處理最緊迫的事情,而最緊迫的事情卻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這樣的工作習慣導致隻重視現在,而忽視將來的錯誤;隻重視克服困難,而忽略創新和尋找機會。

提高效率,要求將每天麵臨的雜亂無章的工作係統化,按工作的輕重緩急,根據某項工作在係統中起作用的程度、貢獻大小分為不同類別和排定事物的優先次序。在這方麵,美國企業管理顧問艾倫·萊金所提出的A、B、C分類法,對我們頗有啟發,他在《如何控製你的時間和生命》一書中,提出了兩種利用時間的辦法:①編製每天工作的時間表。由於每天需要做很多事情,又不可能都做完,因而可將事情分成A、B、C三類。A類事情最重要,B類次之,C類可以放一放。A類和B類工作若完成了,也就完成了當天工作的80%,從而可以心安理得。這種方法有利於人們把有限的時間安排在效率高的、最重要的事情上,同時機智地拒絕或拖延不必要的事或次要的事。一件事來了,首先要自問:“這件事值不值得做?”

②任何值得做的事,都要拚命去做,即使離午飯還有十分鍾,也應該把它用來做這件事。尤其重要的是開始,即使自己不擅長幹那些事,也要開始去做,不要有恐懼心理,幹起來以後,情況就會有所改善。處理好兩類時間對於一名成功人士來說,存在著兩類時間:一類是屬於自己控製的時間,稱為“自由時間”;另一類是屬於對他人他事的反應的時間,不由自己支配,稱為“應對時間”。

兩類時間都客觀存在,都是必要的。沒有“自由時間”,完全處於被動、應付狀態,不能自己支配時間,一個人是很難成功。但是,要完全控製自己的時間在客觀上也是不可能的。沒有“應對時間”,都想變為“自由時間”,實際上也就侵犯了別人的時間。因為個人的完全自由必然會造成他人的不自由。

對時間進行立體統籌

進行時間上的立體統籌,也就是巧排事序的最優方案,是時間運籌藝術中的一大高招。進行時間統籌,首先應具有立體化安排時間的意識。立體公路的車流量大,高層建築的空間利用率高。同樣道理,立體結構的時間安排也能提高時間利用效率。比如,早晨8點上班,到辦公室後,有一係列事務和工作要做,這些事務和工作所要花費的時間分別是:①收拾、整理辦公桌:3分鍾;②聽取秘書對一天工作的安排:5分鍾;③對秘書指示關於某一報告的起草:15分鍾;④閱讀文件:17分鍾;⑤外出開會乘車:35分鍾;⑥開會:90分鍾。如果這六項工作按照單向順序一項一項地做,那麼總共就需要花費165分鍾,但如果對這六項工作進行立體統籌:在聽取秘書對一天工作安排的同時,收拾、整理辦公室;在乘車的路上閱讀文件,同時對秘書指示某一報告的起草,那麼隻需要130分鍾就夠了。為了使時間統籌做得好些,可以給自己畫一張工作統籌圖。畫圖之前,先排一排每天有哪些事情要做,摸清這些事情的相互關係,哪些事情該先做,哪些事情可後做,一件事情做完了會給其他事帶來什麼影響;並計算完成每件事需要多少時間。一心不能二用,如果從專心致誌做某件事的角度看,這是對的;但是,有些事情完全可以一心二用。事實證明,一心二用,同時做兩件事,是節約時間的重要技巧。

3.時間管理的秘訣:先做重要的事情

時間管理的秘訣是先做重要的事情,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可以獲得最大回報的事情上,而別將時間花費在對成功無益或很少益處的事情上。

對於一個想幹事業的人來說,要想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必須先分清事情的主次,哪些是需要做的,哪些是不需要做的,哪些事關照一下就行,哪些事幹脆應該放棄……從而為自己去做最重要的事留下充足的時間和最多的精力。否則你就是一個不能駕馭時間的人,並會因此而使自己的夢想泡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