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追求效率,做時間的真正主人——要事第一,高效管理時間(3 / 3)

應當總結自己的工作規律和生物鍾的規律,尋找出每天的黃金時間,在這個時間去做最重要的工作,而把例行性的、不重要的工作安排在其他時間去做,以提高工作效率。

6.化零為整:有效地利用零碎時間

所謂零碎時間,是指不構成連續的時間或一個事務與另一事務銜接時的空餘時間。這樣的時間往往被人們毫不在乎地忽略過去。零碎時間雖短,但倘若一日、一月、一年地不斷積累起來,其總和將是相當可觀的。凡是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幾乎都是能有效地利用零碎時間的人。

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也曾說:“我從來不認為半小時是微不足道的一段時間。”諾貝爾獎獲得者雷曼的體會更加具體,他說:“每天不浪費或不虛度或不空拋剩餘的那一點時間。即使隻有五六分鍾,如果利用起來,也一樣可以有很大的成就。”把時間積零為整,精心使用,這正是古今中外很多科學家取得輝煌成就的奧妙之一。

麵臨時間危機的每個人,如果學會了更好地利用零碎時間,那麼是否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和時間危機呢?答案是肯定的。因此,每個人都需要學會有效利用零碎時間的技巧。

利用零碎時間,可采用如下技巧:

嵌入式利用零碎時間

嵌入式利用零碎時間即在空餘的零碎時間裏加進充實的內容。人們由一種活動轉為另一種活動時,中間會留下一小段空白地帶,如出差時乘車、等車時間;會議前的片刻;找人談話等候時間等。可以根據時間的長短,充分利用這些時間,做一些有意義的工作。1849年恩格斯從意大利的熱那亞坐船去英國,一路上,船上的旅客大多數在無聊地飲酒作樂,消磨時光。恩格斯卻一直呆在甲板上,不時地往本子上記錄太陽的位置、風向及海潮漲落的情況。他正在利用乘船時機研究航海學。

並列式利用零碎時間

並列式利用零碎時間即在某項鬆散活動進行期間,同時開展又一項活動。例如做飯、散步、逛商店,都可以適當地一心兩用。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國一位勤奮的女作家。年輕的時候,她的家務勞動很繁重,洗衣服、烤麵包、做飯,都要她自己動手。她在廚房裏幹活時,每次都隨身帶著鉛筆和紙,一邊幹活一邊構思,隻要一有空,就立即把腦子裏湧現的構思記下來。

壓縮式利用零碎時間

把零星時間壓縮到最低限度,使一項活動盡快轉為另一項活動,免去很長的過渡時間。俄國大音樂家柴可夫斯基,每天一定要工作到吃飯時間才擱筆,決不增加等候的零星時間。

化零為整式技巧

化零為整即把零碎時間集中為一個整體。美國管理學家杜拉克在他的《有效的管理》一書中提出:善於集中零碎時間為一個整數是領導者贏得時間的一個訣竅。

7.防範“竊賊”:減少你浪費掉的時間

要精明地利用時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大大減少你浪費掉的時間,因為說到底,失去的東西再也無法利用了,減少了浪費,就等於增加了“積蓄”,可供你利用的時間就會更多。

成功學家告訴我們,對下麵列出的10大時間竊賊,要時刻提防它們,這樣你每天將減少浪費的時間:

尋找失物

美國作家阿爾伯特·R·卡爾在《華爾街日報》上撰文說,一家鍾點工服務公司曾對200家大公司職員做過調查。他們發現公司職員每年都要把6周時間浪費在尋找亂放的東西上麵。這意味著,他們每年要損失10%的時間!

如果你也像許多人一樣,老是要尋找亂放的東西的話,解決的辦法是平時要養成有條理的習慣。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尋找要用的東西上。有一條最好的原則:不用的東西扔掉,不扔掉的東西分門別類保管好。

做事懶惰

善用時間就是善用自己的生命。許多人很難使自己的每一天都朝著正確方向前進。有些人的問題是積極性不高,有些人的問題是對自己要求不嚴,另外一些人的問題僅僅是一種積習。這種積習使他們躺下而不是向前行。還有一些人對自己應做什麼,什麼時候去做不甚了了。

如果你有懶惰的問題,下麵幾個建議可以助你成功:使用日程安排簿。

在家居之外的地方工作。

養成及早開始的習慣。

做事時斷時續

美國時效中心主席拉利·貝克博士認為,造成浪費時間最多的是幹活時斷時續的方式。這種方式之所以消耗掉那麼多時間,不隻是停頓下來本身費時,而且重新工作時,需要花時間調整大腦活動及注意力,才能在停頓的地方接下去幹(一下子就能找出中斷的地方,立刻接上原來的思路的人是不多的)。

下麵是避免或盡量減少停頓的幾種方法:雇一名效率高的秘書。

學會在大段時間內工作。

辦公室的設計應能避免幹擾。

改變用電話的方式。

學會清早起來工作。一個人包打天下

提高效率的最大潛力,莫過於其他人的協助。然而許多人卻試圖包打天下。解決辦法是把工作委托給別人,授權他們去幹。

要委托別人,你就必須知人善任,清楚各人的長處和短處,把每個人分派到他(她)最能發揮水準的崗位上。授權給別人,同時也要給他們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條件。你把工作委托給其他人,授權他們去幹好,這樣每個人都是贏家。

偶然發生延誤

你有多少次發現自己在意外的延誤中無事可做?在這種情況下,你別無他法,隻能等待。這是最令人心煩、最浪費時間的情況。

要避免這種情況出現,惟一的辦法是預先安排工作。

事前有準備,好好利用偶發的延誤,這樣你能把本來會失去的時間轉化為有用的時間。正如亨利·福特說的:“大多數人是在別人浪費掉的時間裏取得成就的。”唏噓不已及白日做夢。

有一幅大畫家的作品,畫麵上是繁忙的街道,高速的車流,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忙碌的表情。在這一派繁忙景象之中,有一個人彎著腰,樣子很失望。他在街道上逆行。這個孤獨的人下麵有一行字:“尋找昨天。”許多人就像這個彎腰的人一樣把精力耗費了,老是想著過去犯過的錯誤和失去的機會,唏噓不已,或者空想未來。這兩種心境都是極其浪費時間的。

你浪費在空想上的每一刻都是從有效勞動中偷來的。從錯誤中汲取教訓,但要馬上繼續前進。不要白日做夢,而應為實現夢想與目標努力做事。

辦事拖拖拉拉

如果你是個辦事拖拉的人,你大概在浪費大量的寶貴時間。這種人花許多時間思考要做的事,擔心這個擔心那個,找借口推遲行動,又為沒有完成任務而悔恨。在這段時間裏,其實他們本來能完成任務而且應轉入下一個工作了。

有幾個辦法可以有效對付拖拉的作風:確定一項任務是否非做不可。

把任務委托給其他人。

弄清楚有什麼好處,然後行動起來。

養成不拖遝的好習慣。

對問題缺乏理解

有些人的傾向恰恰與拖拉作風相反。他們在獲得解決一個問題所需的足夠資料之前,就試圖著手解決這個問題。出於想迅速找到解決辦法這個欲望——本來這是很好的——他們有時行動得太早。這樣匆忙作出的決定在執行中由於找到新的資料必須暫停,推倒重來。這就會造成一些時間的浪費。

如果你就是那種還沒弄清問題就急於駕馭形勢,把一切幹出來的人,你也像拖遝者一樣需要對自己加以約束。你要防止自己時候未到就幹起來,而不是強迫自己在某個時刻必須行動。你要強迫自己在得到足夠資料,真正理解一個問題之前耐心等待,不要試圖解決這個問題。

個人的消極態度

情緒波動能使人失去幹勁,工作效率下降。對人懷有戒心、妒忌、明爭暗鬥、憤怒及其他消極情緒使我們難以做到最好。我們把本來有所作為的時間浪費掉了。

如果你有消極情緒而無法自拔,要尋求別人幫助,如果你過去有過情緒創傷,就應找心理健康專家幫忙解決。如果你有消極態度,就看宣傳積極態度的書,或聽這類錄音帶。要盡一切可能培養一種積極的態度。

分不清輕重緩急

即使是避免了上述大多數問題的人,如果他們不懂得如何分清輕重緩急,也達不到應有的工作效率。區分事情的輕重緩急的能力是最關鍵的掌握時間的技巧。事實上,這個能力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