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把事做得令人叫絕——精通圓融地做事的策略(3 / 3)

許多人都以為,會看時機是一種天分,也就是生來就具備的,就像是具有音樂細胞的耳朵一樣。但情況並非如此。通過觀察那些似乎有幸具備這種天分的人,你會發現,其實會看時機這是一種任何人都能獲得的技能,隻要努力。

莎士比亞曾經寫道:“人間萬事都有一個漲潮時刻,如果把握住潮頭,就會領你走向好運。”一旦你明確了“看準時機”的全部重要意義,你就朝著獲得這種能力邁出了第一步。

4.真誠坦率不等於沒有彈性

真誠坦率是一個人良好的品行反映,它能為自己贏得信任的目光博得恒久的尊重。但是,真誠坦率一旦遇到了特殊的場合或環境就一定要有所修飾或見機行事,而不能一味地直白表露,因為真誠坦率是需要有彈性的。美國青年加裏瑟一直認為自己在理智地選擇朋友。他最不屑於與那些虛偽做作、口是心非的人攀談。

一次,他去外地參加一個筆會。有一位作者為人坦蕩,性格豪爽,說一不二,認準一個方向決不回頭。這自然是一個可以結交的朋友。但幾天相處,大家都感到與他在一起很尷尬。比如他坦蕩得無所拘束,什麼粗話都說得出口,豪爽得不拘小節,把沒洗過的腳擱在桌麵上。與他交談,從來沒有商量妥協的餘地。他說話辦事不看場合,不理解對方的難處,一句話就可以把對方說得跳起來。後來,眾人隻能對他敬而遠之,遠而避之。

加裏瑟為此困惑:人們不是一直提倡真誠坦率嗎?為什麼與這位真誠坦率的朋友無法相處呢?原來,人類要生存,要進取,就不能隨心所欲,就要懂得和認識世界的複雜性。隻有不斷地錘煉自己的性格,不斷認識自我和適應環境,才能做出有益於朋友、有益於社會的事情,從而成為大家歡迎的人。

加裏瑟終於明白了:真誠坦率是指一個人本質的內涵,在具體問題上,人們應該有彈性,有度。誠然,在當今複雜多變的社會中青年人崇拜瀟灑,熱愛真誠,這是值得鼓勵的。但也正是因為當今的社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複雜性,所以講瀟灑與真誠都是有條件的。

人們對朋友可說真話,直露腑肺,傾心交談,但並不是對一切人,而且說真話也要看場合。記住:真誠坦率不等於沒有彈性!

5.為人處世,也可以說一些善意謊言

上帝在要求人們學會誠實的時候,也教會了人們撒謊,有些謊言有時比說實話還更有效。不過你得選擇正確的時間、地點、對象。1848年,美國南部一個安靜的小鎮上,刺耳的槍聲劃破了午後的沉寂。

一位剛入警局不久的年輕助手,隨警長匆匆出動。

一位年輕人被發現倒在臥室地板上,身下一攤血跡,右手已無力地鬆開,手槍滾落在地。身邊的遺書筆跡紛亂,而他鍾愛的女子在昨天與另一個男人走進了教堂。

死者的6位親人都呆呆佇立著,年輕助手禁不住向他們投去同情的一瞥。要知道,他們的哀傷與絕望,不僅因為一個生命殞落了,還因為對於基督教徒來說,自殺便是在上帝麵前犯了罪,他的靈魂從此將在地獄裏飽受烈火焚燒。而風氣保守的小鎮居民會視他們全家為異教徒,從此不會有好人家的男孩約會他家的女兒們,也不會有良家女子肯接受他家兒子們的戒指與玫瑰。

這時,一直沉默著,鎖緊雙眉的警長突然開了口:“不,這是謀殺。”

他彎下腰,在死者身上探摸許久,忽然轉過頭來,用威嚴的語調問:“你們有誰看見他的銀掛表嗎?”

那塊銀掛表,鎮上的每個人都認得,是那個女子送給年輕人的惟一的信物,每個人都記得他是如何每5分鍾便拿出來看一次時間的。

所有的人都忙亂地否認。

警長嚴肅地站起身:“如果你們都沒看到,那就一定是凶手拿走了。這是典型的謀財害命。”

死者的親人們嚎啕大哭起來,仿佛那根壓斷背的稻草終於從他們身上取下了,鄰居們也開始上門表達他們的慰問與吊唁。

警長充滿信心地宣布:“隻要找到銀表就可以找到凶手了。”

站在門外,助手對警長的明察秋毫欽佩到無以複加的程度。他問:“我們該從哪裏開始找呢?”

警長嘴角多了一抹偷偷摸摸的笑意,伸手慢慢地從口袋裏掏出了一塊表。

他忍不住叫出聲來:“難道是……

警長看著周圍遼闊的草原,微笑點頭:“幸好每個人都知道,在大草原上要尋找一個凶手和尋找一株毒草是一樣困難的。”

“他明明是自殺,你為什麼硬要說是謀殺呢?你讓他的家人更加難過了。”

“但是他們不用擔心他靈魂的去向,而他們哭過之後,還可以像任何一個好基督徒一樣清清白白地生活。”

“可是偷盜、說謊也是違背十誡的呀。”

警長銳利的眼睛盯住他:“年輕人,請相信我,6個人的一生,比摩西十誡的600倍還要重。而一句因為仁愛而說的謊話,連上帝也會裝著沒有聽見。”是的,謊言在某些時候未必真的可恨,在很多情況下,說謊是迫不得已的選擇,為了自己或者是為了其他人。富蘭克林指出:如果謊言真的能夠為人創造幸福或是減輕煩惱,那麼也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