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做事不要太衝動——做自己的情緒的主人(2 / 3)

自製還能產生信用。人們在交往中,總是相信那些能控製自己的人。而一個無法控製自己的人既不能管理好自己的事務,也不能管理好別人的事務。一個人,絕不可能在沒有自製力的情況下成功!

3.不急不躁,控製好情緒去辦事

人如果心浮氣躁,靜不下心來做事,不僅一事無成,反而會鑄成大錯。尤其當麵臨糟糕難做的事情時,更需要頭腦冷靜,才能把事做成。

一個人必須修身養性,培養自己的浩然之氣、容人之量,保持自己的高遠誌向。同時要抑製急躁的脾氣、暴躁的性格。做事要戒急躁,人一急躁則必然心浮,心浮就無法深入到事物的內部仔細研究和探討事物發展的規律,無法認清事物的本質。氣躁心浮,辦事不穩,差錯自然會多,最終必然導致失敗。

不少人辦事都想一蹴而就,他們似乎忘了一點,做什麼事情都有一定的規律,都得按一定的步驟行事,欲速則不達。

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要就在於以靜製動,少安勿躁,浮躁會帶來很多危害。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的事讓人煩心頭疼:想有所作為,而又不能馬上成功,因而會產生急躁情緒;本以為自己會把事情辦得很好,誰知忽然節外生枝,一時又無法處理,必然生出急躁之心;因為他人的過錯,給自己造成了一定的麻煩,心氣不順,也會產生急躁;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天下父母之心皆然,但偏偏兒女不爭氣,恨鐵不成鋼,心中也同樣急躁;受到別人的責難、批評,又無法解釋清楚,心中也會產生急躁的情緒等等。無論是哪一種情況產生的急躁,對人對己都沒有好處。浮躁之氣生於心,行動起來必然態度簡單粗暴、徒具匹夫之勇,這不是太糊塗了嗎?

輕浮、急躁,對什麼事都沒法深入下去,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往往會給工作、事業帶來損失。不急不躁就是要求我們遇事沉著、冷靜,多分析思考,然後再行動。如果站在這山看著那山高,則什麼事情都會做不好,最後將毫無所獲。

天下成大事業者,無不是專一而行,專心而攻。博大自然不錯,精深才能成事。隻有精深,才能在某一個領域中成為專門人才,其前提是必須克服浮躁的毛病。無論辦什麼事都不可能毫不費力就取得成功,急於求成,隻能是害了自己。要做到不急不躁確實不容易,要有頑強的毅力,才能做到這一點。那些真正有決心、有信心的人,胸中有了遠大的目標,小小的浮躁又有什麼不能忍的呢!

4.做事需要分清輕重與緩急

當麵前擺有一件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和另一件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許多人在選擇時都會感到很為難。

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是這樣,這正如法國哲學家布萊斯·巴斯卡所說:“把什麼放在第一位,是人們最難懂得的。”對許多人來說,這句話不幸被言中,他們完全不知道怎樣把人生的任務和責任按重要性排列。他們以為工作本身就是成績,但其實不然。

例如,人們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最缺的是什麼?可能有許多人都有同感,最缺的就是錢。在這個時期,人們可以認為,對於自己一生而言,學習是重要的,但卻不是最緊急的,而錢對自己是緊急的(我們會舉出許多理由,如自己已經長大了,不想要父母的錢等等),但卻不是最重要的。在這個十字路口,自己該如何選擇呢?

對這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有的早早就選擇棄學從商,有的依然選擇在校學習,而可悲的是,一些人無論他是棄學經商還是在校學習,他都不知道他在做什麼。

這個例子看來真是再明顯不過了,許多人在處理自己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時,的確分不清哪個更重要,哪個更緊急。這些人以為每個任務都是一樣的,隻要時間被忙忙碌碌地打發掉,他們就從心眼裏高興。他們隻願意去做能使他們高興的事情,而不管這個事情有多麼不重要或多麼不緊急。

許多事實證明,一個要想成功的人士都應該明白輕重緩急的道理,他們在處理一年或一個月、一天的事情之前,總是按事情的輕重緩急來安排自己的時間。

精心確定主次

在確定每一年或每一個月甚至每一天該做什麼之前,必須對自己應該如何利用時間有更全麵的看法。要做到這一點,要問自己四個問題:

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肩負著一個沉重的責任,都需要為實現一定的目標而努力。可能再過20年,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公司的領導、大企業家、大科學家。所以,人們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要明白自己將來要幹什麼?隻有這樣,人們才能持之以恒地朝這個目標不斷努力,把一切和自己無關的事情統統拋棄。

我需要做什麼?要分清緩急,還應弄清自己需要做什麼。總會有些任務是非做不可的。重要的是必須分清某個任務是否一定要做,或是否一定要由自己去做。這兩種情況是不同的。非做不可,但並非一定要你親自做的事情,你可以委派別人去做,自己隻負責監督其完成。

什麼能給我最高回報?人們應該把時間和精力集中在能給自己最高回報的事情上,即他們會比別人幹得出色的事情上。在這方麵,要用帕累托(80/20)定律來引導自己:人們應該用80%的時間做能帶來最高回報的事情,而用20%的時間做其他事情,這樣使用時間是最具有戰略眼光的。

什麼能給我最大的滿足感?有些人認為能帶來最高回報的事情就一定能給自己最大的滿足感。但並非任何一種情況都是這樣。無論自己地位如何,總需要把部分時間用於做能帶給自己滿足感和快樂的事情上。這樣才會始終保持生活熱情,因為自己的生活是有趣的。

把重要事情擺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