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給會辦事兒的人預備的,包括財富、地位、名譽和一切與幸福愉快沾邊的東西。這一切都被社會上一把無形的尺子撥到了會辦事兒者的一邊,而不會辦事兒的人卻大都被置於對各種利益袖手旁觀的角色上。
社會是由眾多的人編織而成的網絡,這個網絡上的每一個結都是利益的交織。隻有那些會辦事兒的人才會通過自己的笑臉,通過自己的口才,通過自己勝人一籌的辦事本領,將這些利益聚攏到自己手裏。而在利益的競爭中吃虧的,則無疑是那些所謂不會打動人心的人。
會不會打動人心其實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後天的熏陶和學習得來的。任何人所辦過的任何一件事兒,其成功的過程都有我們值得學習的經驗。
在社會上打動人心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能不能把一件事兒辦成,不是看你有多大企盼和多大熱情,而是看你用什麼方法、用什麼技巧、用什麼手段;方法、技巧或手段運用得好,運用得巧,就能打動人心,就能萬事順遂。
3.令人感動是高超的處世之道
先來看這樣一個故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訪問日本時,有一個NHK訪問的項目。當時NHK派出的接待人,是該公司的常務董事野村忠夫先生。
野村先生接到這個任務之後,便到處收集有關女王的資料,仔細研究,以便在初見麵時,能引起女王的注意而留下深刻印象。偶然間,他發現了女王所飼養的狗是一種長毛犬,於是他想盡辦法找到了一條繡有該犬種圖樣的領帶,在迎接女王的那天係上。果然,女王一眼就注意到他的領帶,並露出微笑與他握手。野村先生這一招實在值得我們學習。當我們與人初次見麵時,稍稍動點腦筋,就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給對方好感,並令對方感動。最好的方法便是先收集對方的資料,準備一些能引起對方注意的東西。不過,對方若是個普通人,就不容易打聽了,但你還是可以根據其人的性別、年齡、職業等作一般的推測:通常中年以上的人都比較關心自己的健康;年輕的家庭主婦,較關心子女的教育;至於中年的太太,多半對減肥感興趣……。
要感動對方,首先要了解對方,關心對方。隻令自己感動的東西是孤芳自賞,自己感動並不能代表能感動別人。這就是為什麼一位畫家在自己的作品麵前,手舞足蹈,激動不已,而別人都無動於衷的緣故。
有些歌唱演員隻顧賣弄技巧,自以為很動聽,其實不然。相反一些業餘歌手,缺乏演唱技巧,但卻唱得很感人。
那麼,這裏的秘訣究意是什麼呢?其中的關鍵在於是否抓住了觀眾和聽眾的心。具體來說就是,所唱的歌是否為聽眾所寫,也就是說是不是寫出了聽眾的心聲;唱歌的演員是否心中想著要為引起聽眾的共鳴而演唱:聽眾是上帝,沒有他們就沒有我的現在,我不能隨便敷衍或糊弄。如果你心中裝著聽眾,你一定會受到歡迎。
一個演員演技再高,若心中無人,其表現必定不會感動別人。一個人在為人處世中能夠令人感動,說到底,主要來源於自己良好的個性與優良的品質。西方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一個人的品格就是他的守護神。”所以說,人品與內在的本性決定了一個人的言談舉止是否能打動人心,是否能感動別人,甚至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走向。
具有令人感動的、高超的處世之道,要求我們必須具備這樣幾個基本條件:
第一,要有雄心壯誌。一個人如果沒有遠大的誌向,生活必然缺乏偉大的動力,處世必然消極沉悶,再有潛質的人也隻會隨波逐流,自然不能企盼這樣的人能感動他人,人們也不會被這樣的人所感動。
第二,要有高尚的情操。一個人若缺乏豐富的感情、樂觀的情緒,勢必會感情貧乏,缺乏熱情,生活無趣,漠視與他人的交往。而高尚的情操則會使人脫離庸俗、卑鄙和罪惡。一個超凡脫俗的人,必會感動他人,受到人們的敬仰。
第三,要有積極的心態。一個人如果總是以病態的心理去為人處世,那麼,整個世界在他的眼裏都會成為灰色的。人最容易受傷的是“心”,最容易感動的也是“心”。快樂積極的心態是力量的源泉,也是感動別人的火種。始終以一顆樂觀向上的心待人處世,說話辦事,別人必會因此而受感染,而將生活引入到健康快樂之中。
第四,要有良好的教養。一個人若是缺乏修養,性格怪僻急躁,舉止粗魯無禮,注定會被大眾所拒絕。得體的涵養能給人以真切、自然的感受,能讓人感覺到品格的魅力。修養的作用不亞於開發智力,甚至超過學識。做一個有修養的人不僅會感染他人,也會讓自己被感動。
總之,高超的處世之道來自於用心做人,熱心做事。隻有如此才能感動別人,才能辦成任何難事。
4.做一個值得他人信賴的人
著名成功學家富蘭克林曾說過:“我想在一切場合都努力講真話,使自己的每一言行都做到誠實,而不使任何人對不可能實現的事情空抱怨恨。”一個人說話做事時,隻有讓別人覺得是個誠實的人,才會取得別人的信任。喬治是美國一名成功的房地產經營家,其成功秘訣就在於誠實。
他在伊利諾州剛開始從事房地產交易時,有一次帶一位買主去看森林湖區的一棟房屋。房產主曾私下告訴他說這棟房子大部分結構都不錯,隻是屋頂過於陳舊,當年就得翻修。買主是一對年輕夫婦,他們說準備買房的錢很有限,極怕超支,所以想買一處無須修葺的房子。他們看過房子後,很喜歡,馬上決定購買,並想立即搬進去住。但喬治對他們講,這座房子需要8000美元重修屋頂。
喬治知道,說出房子屋頂的真相,會冒風險,有可能毀掉這筆交易。果然,這對夫婦一聽說要花這麼多錢來修屋頂,就不肯購買了。一星期後,喬治得知他們從另一家房地產交易所花較少的錢買了一棟類似的房子。
喬治的老板聽說這筆生意被人搶走,十分生氣。他把喬治叫到辦公室,問他是如何把這筆生意搞吹的。
老板對喬治的解釋很不滿意,也不高興他為那對夫婦的經濟條件操心。他咆哮道:“他們並沒有問你屋頂的情況!你沒有責任告訴他們。你主動告訴他們屋頂要修是愚蠢的。真是多管閑事,現在你把一切都失掉了。”
老板解雇了喬治。
如果喬治是個失信者,他可能會想:“我把實情告訴那對夫婦,真是愚不可及。我何苦要為別人操心呢?那關我什麼事?以後可不要再多嘴了,白白丟掉一筆委托費。我可真笨!”
但是,喬治所希望的是做一個誠實的人。他受的教育是要說實話。他的父親總是對他說:“你同別人一握手,就等於簽訂了一項合同,你說的話要算數。如果你想在生意上站穩腳跟,就必須對人公平交易。”所以,喬治總是把信用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賺錢看得高於一切。盡管當時他也想把那棟房子賣掉,但不願為此而有損自己的人格價值。即使丟掉了工作,他仍然堅信自己惟一的做人準則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講真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