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心有妙招,難事不難——把難事辦成易事的心計(1 / 3)

沒有工具,手藝為零。缺少方法,諸事難為。心計既是辦事通順的工具,亦是成事快捷的方法。所謂心想事成,既需要用心去想,又要求會想善想。如今做事哪有不用人、不求人之理。巧用心計,求人辦事才會百事皆通。

達芬·奇說過:“熱愛實踐而又不講究科學方法的人,就好像一個水手進了一隻沒有舵或羅盤的船,他從來不肯定他往哪裏走。”辦好難事需要抓住問題的關鍵,極力尋找到突破口,敢於改變做事的規則,甚至軟磨硬泡,厚臉黑皮,改明攻為暗取,這樣就能減少“碰壁”,難事不再難辦。

1.辦好難事需要抓住問題的關鍵

天下事很少有唾手可得、輕易辦成的。很多看似困難重重、十分棘手的事,就是因為沒有抓住其中的關鍵而難以成事。隻要抓住了關鍵,任何難事都有辦成的可能。比塞爾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顆明珠,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旅遊者來到。可是在英國探險家肯·萊文發現它之前,這裏還隻是一個封閉而落後的地方。這兒的人從來沒有走出過大漠,據說不是他們不願離開這塊貧瘠的土地,而是嚐試過很多次都沒有走出去。

肯·萊文當然不相信這種說法。他用手語向這兒的人問原因,結果每個人的回答都一樣:從這兒無論向哪個方向走,最後都會轉回到出發的地方。為了證實這種說法,肯·萊文做了一次試驗,從比塞爾村向北走,結果三天半就走了出來。

比塞爾人為什麼走不出去呢?肯·萊文非常納悶,最後他隻得雇一個比塞爾人帶路,看看到底是什麼原因使他們走不出大漠。他們帶了半個月的水,牽了兩匹駱駝,肯·萊文收起指南針等現代設備,隻拄一根木棍跟在後麵。

十天過去了,他們走了大約八百英裏的路程,第十一天的早晨,他們果然又回到了比塞爾。肯·萊文終於明白了,比塞爾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認識北鬥星。

在一望無際的沙漠裏,一個人如果憑著感覺往前走,他會走出許多大小不一的圓圈,最後的足跡十有八九會顯示出一把卷尺的形狀。比塞爾村處在浩瀚的沙漠中間,方圓上千公裏沒有任何參照物,若不認識北鬥星又沒有指南針,想走出沙漠,確實很難。

肯·萊文在離開比塞爾時,帶了一位叫阿古特爾的青年,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人。他告訴這位漢子,隻要白天休息,夜晚朝著北麵那顆星走,就一定能走出沙漠。阿古特爾照著去做,三天之後果然來到了大漠的邊緣。阿古特爾因此成為比塞爾村第一個走出沙漠的人,他的銅像被豎在小城的中央。從上麵的故事可以看出,做困難的事情首先要抓住問題的關鍵,不能憑著感覺走。否則,我們可能將被混亂控製,而最終一事無成。

生活中,麵對很多看來似是而非不可能辦成的難事,我們該從何下手呢?這裏有兩個原則要注意把握:

做事要有正確的方法

以錯誤的方法做事,做得再好不僅沒有絲毫用處,反而會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看到自己的球員來了一個漂亮的倒掛金鉤,卻是幫對手把球踢進了自己的球門,那是一種什麼樣的哭笑不得的場麵!

逆著方向走一百步,還不如順著方向走一步。因此,永遠別為自己錯誤的勞動惋惜不止,應該找到正確的方向,加緊前行。

辦事前一定要三思,考慮采取什麼方法最為合適。人們的普遍心理是,有了沉沒成本就想投入更多,期望能挽回一些。這隻會讓你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辦事要找出問題的關鍵

關鍵問題與問題的關鍵在某種程度上是一樣的,都是指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麵。這些關鍵製約著事情的發展,因為它們涉及事情的本質。善於觀察和領悟的人往往會抓住事情的一兩個點,控製著事情的進展。而目光短淺或粗心的人費了大半天功夫卻沒什麼效果。

這裏有一則故事。有一天,動物管理員們發現袋鼠從鐵柵欄裏跑了出來,於是開會討論,大家一致認為是因為柵欄的高度過低。於是他們決定將鐵柵欄的高度由原來的10米加高到20米。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柵欄外麵去了,所以他們決定將高度加到30米。

沒想到隔天居然發現袋鼠全都跑了出來,管理員們大為緊張,於是加班加點,將鐵柵欄加到100米。

一隻長頸鹿和袋鼠們在閑聊,“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鐵柵欄?”長頸鹿問。

“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很多人做事情並不知道找到事情的關鍵問題,做了很多無用功,這樣,難事變得更難解決了。

2.極力尋求辦妥難事的突破口

麵對十分難辦的事,要想迅速打開局麵,首先需要尋求它的“突破口”。有了“突破口”,便可以以點帶麵攻破阻力,從而實現辦事目的。

在辦難辦之事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一係列阻礙和麻煩。當遇有看似無法克服的阻力時,需要動動腦筋,極力打開一個突破口。美國紐約某大銀行的理查斯·華特奉上司指示,秘密對某家公司進行信用調查。正巧華特認識另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長,這位董事長很清楚該公司的行政情形,華特便親自登門拜訪。當他進入董事長室,才坐定不久,女秘書便從門口探頭對董事長說:

“很抱歉,今天我沒有郵票拿給你。”

“我那12歲的兒子正在收集郵票,所以……”董事長不好意思地向華特解釋。

接著華特便開門見山地說明來意。可是董事長卻含糊其辭,一直不願作正麵回答。華特見此情景,隻好知趣地匆匆離去,沒得到一點兒信息。

不久,華特突然想起那位女秘書向董事長說的話,郵票和12歲的兒子。同時,也聯想到他服務的銀行國外科,每天都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信件,有許多各國的郵票。

第二天下午,華特又去找那位董事長,告訴他是專程替他兒子送郵票來的。董事長熱誠地歡迎了他。華特把郵票交給他,他麵露微笑,雙手接過郵票,就像得到稀世珍寶似的自言自語:

“我兒子一定高興得不得了。啊!多有價值!”

這一次,董事長和華特談了40分鍾有關集郵的事情,又讓華特看他兒子的照片。一會兒,沒等華特開口,他就主動地說出了華特要知道的消息。他不但把所知道的消息都告訴了華特,又召部下詢問,還打電話請教朋友。華特沒想到區區幾十張郵票竟讓自己圓滿地完成了任務。尋找辦事的突破口,需要避開正麵阻力繞道而行,比如從事情所牽涉到的的老人、孩子、愛人身上找尋愛好、興趣,並投其所好,引起共鳴,把他們的心拉過來,讓他們情願幫自己辦事,進而再爭取對方,使其甘願為自己辦事。

可見,任何事情其實都有辦成的突破口,這些突破口往往隱藏在不起眼、容易被忽略的小事中,隻要你用心觀察,一定可以牽住把事辦成的“牛鼻子”。

3.明攻改暗取,難事不再難

辦難事,硬求人,常常會碰壁。所求之人會被你嚇著,會一口回絕,根本就不理睬。所以明攻不如暗取,抓住所求之人身邊的關鍵人物,可以化難為易,一舉製勝。

在社會生活中,很多難辦的事能辦成大都是由“暗箱操作”決定的。所以,多在不顯眼處動些腦筋,常常能收到化難為易的效果。

暗取就是把功夫用在“背地”裏的辦事技巧。這種技巧也有竅門,例如利用邊緣人物,疏通關節。在社會上要想盡快辦成很多難辦的事,最好針對關鍵人物悄悄地暗中下功夫,突破關鍵人物這道關卡,謀求關鍵人物的讚同和協助,問題往往很容易得到解決。

有的事,關鍵人物不好找,也可以找關鍵人物周圍的邊緣人物,繞個圈子把事辦成,這也是化難為易的好方法。

因此,要想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穩臊勝券,除了著眼於主管、領導一類有正式組織身份的負責人外,還應該爭取足以影響主管領導的非正式的“權威人物”的同情、支持和幫助。通過當事人或上級主管人的親友故舊,來說服當事人,則把難辦之事辦成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有時候,即使是上級主管和具體辦事人員同意解決的問題,也會由於下屬某一環節作梗而擱置下來。負責這一環節的人不論職位大小,也就變成了解決問題所必須疏通的“關鍵人物”。

這時候你切不可因他不起眼,就以為可以隨便應付,否則你的好事兒就可能壞在他的手中。因此,切不可掉以輕心地對待能幫你成辦難事之人身邊顫顫巍巍的老太太、玩彈珠打水槍的“小皇帝”,或風韻猶存的半老徐娘……這些人不顯山,不露水,但他們都有可能是你走向求人成功的絆腳石,所以一定要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抓住每一個可能發揮作用的人物。

俗話說,托人辦事兒,不能“一棵樹上吊死”。盯死主要目標,全力以赴,固然很重要,但是對於目標周圍的那些“邊緣人物”,也要多多花費心思,有時甚至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他們就像一條條地道,可以順利地把你送到成功的彼岸。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是鎖都有鑰匙開。抓住了疏通關係的關鍵人物,就是抓住了辦成難事的關鍵。

4.敢於改變做事的規則

做任何事都有規則,不講規則做事就會亂套。任何規則都是人製訂的,那麼,必要時就要敢於改變而不能一味地被規則所束縛,不然的話,有些事情就別想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