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難辦之事之所以能辦成功,原因在於有人善於打破傳統,自創方法,並使得結果完全改觀。當愈多的人說“不”的時候,也許就是改變的時機到了。特別是當一件事情麵臨絕境時,被他們改變方法之後,再難的事情也迎刃而解。同時,大家也恍然大悟:原來可以這樣去做,但是在這之前,卻沒有一個人想到過改變“遊戲的規則”。
經常觀察小孩子玩遊戲你就會發現,小孩子玩遊戲一旦覺得不好玩、玩不下去的時候,總是喜歡變更規則、界線、角色和遊戲方式。他們花在翻新遊戲方式的時間,甚至比實際遊戲的時間還多。大多數小孩不喜歡受人限製,不喜歡千篇一律,喜歡不停地創新、再創新。
而成人辦事一般習慣用“硬碰硬”的方式與人正麵交涉,但是這種短兵相接的方式並不見得是最有效的製勝之道,反而會限製成功。因為當你正麵去交涉的時候,等於你完全認同這個遊戲,並願意遵守某些固定的規則與觀念,你的思想就會受製於某一個框框,反而阻礙你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有些事當然就辦不成了。尤其是當事情已成一團亂麻時,就更難辦了。
絕大多數人寧願相信,遵守既定規則是辦任何事情都非常重要的,否則,如果人人都想打破規矩亂行事,豈不是天下大亂?然而,這隻是一種鼓勵突破思考的方法,讓你更精準、有效地達到辦事目的。
通常情況下,具有打破傳統特征的人,他們對每件事都產生質疑,不喜歡墨守成規,偏愛自由遊蕩。這也是為什麼說“最敢打破傳統的是最能辦事的人”的最好解釋,同時也是更易把事情辦成功的捷徑。
專門從事運動心理學研究的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羅伯特·克利傑在他的著作《改變規則》中指出:“在運動場上,很多運動選手創造的佳績,都是因為打破了傳統的比賽方法。”傑出的運動選手普遍具有這種“改變遊戲規則”的特征。
如果你想把難事辦成,那就突破規則,改變辦事的傳統方法吧!
改變辦事規則,就是要掌握辦事的主控權。要改變規則不難,關鍵在於有沒有求變的決心。一般人在辦事時遇到沒有把握的狀況時常常會猶豫,所以說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當事情一團糟時,你決定“變”還是“不變”的標準是,如果你從以前的經驗中找不到任何成功的例子,你就做最壞的打算,更何況事情可能在變中辦成。
辦事是否求變,還有一個規則:愈多人說不,就愈該改變。在1992年的美國大選中,克林頓曾經說過一句話:“我們要改變遊戲規則……”而競選連任的布什總統卻說:“我有豐富的經驗!”也許布什落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輸在“往後看”,而不是“向前看”。
很多人總是在辦事遇到極大阻力的時候,才想到要改變,但到了這一步已經太晚了,應該未雨綢繆,在最好的時候,發展最快、最得意的時候,就要考慮改變。一般人最可怕的心態是,習慣於某一種固定的模式,其實,失敗往往就從此開始。
有句話說,最大的風險是不敢冒險,最大的錯誤是不敢犯錯。大多數的人之所以不敢冒險,也不敢犯錯,因為他們隻相信看得見的事。那些他們還沒見到的事,他們習慣用經驗去分析,去思考,去辦,而經驗告訴他們的答案往往令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人的潛力,很多是被後天的環境框死的。很多的辦事規則是我們自己訂的,結果這些規則反而限製了我們的創造力——在事情麵臨困境時不懂如何去補救。
因此,做任何事沒有規則不行,但過於因循守舊、墨守成規也不行。適當之時,要善於改變眾人所遵循的規則。隻有這樣,才能把辦事的主導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使事情不致搞亂,始終朝向自己預期的方向前進,並最終獲得成功。
5.以軟磨硬泡辦成難辦之事
軟磨硬泡,就是在辦難辦之事過程中以消極的形式爭取積極的效果,通過消耗對方的時間和精力,給對方施加壓力,從而影響和改變對方的態度,達到辦成難事的目的。
有些事兒你滿懷熱情地找到對方頭上,對方能辦,可就是找各種各樣的借口和理由搪塞、推托和拒絕,搞得你無可奈何,無計可施。有些人在這種情況下隻好打退堂鼓,撤回來了事,也不再另行組織進攻了。但也有一部分性格頑強、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他們采用軟纏硬磨法,友好地消磨對方的時間,賴著對方的情麵,甚至賴著對方的地盤,不答應就是不撤退,不把事情辦成就是不回頭,搞得對方急不得惱不得,最後不得不答應了他的要求,他這才鳴金收兵,凱旋而歸。
如何在對方的耐心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下加以運用,使對方不致生厭惡之心,是軟磨硬泡技法的重要一環,使用軟磨硬泡這種辦事方法時,主要要掌握如下幾種具體的小竅門:
控製自己的情緒
在辦事的過程中,能不能控製來自外界的刺激所產生的情緒,對於辦事的成功與失敗,有著決定性的作用。應依據不同的辦事對象及辦事環境的需要,做到處險而不驚,遇變而不怒。
耐心與人周旋
我們在找人辦事兒時,既要有自尊,但又不要抱著自尊不放,為了達到目的,有必要增強抗挫折的能力,碰個釘子臉不紅心不跳,不氣不惱,照樣微笑著與人周旋,隻要還有一絲希望就要全力爭取,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有這樣頑強的意誌就能把難辦的事情辦成。
積極跟蹤對方
俗話說:“人心都是肉長的。”不管雙方認識差距有多大,隻要你善於用行動證明你的誠意,必要時不妨跟蹤對方,對方到哪你到那,纏著對方不放;並坦誠地明告對方:你跟蹤的目的不是為了為難他,而隻是為了把事情辦好,除此之外,別無他意。相信你的這種軟磨硬泡會促使對方去思索,進而理解你的苦心,從固執的框子裏跳出來,那時你就將“泡”出希望了。
反複向對手申請
對同樣的意思,要反複申請、反複渲染、反複強調,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麵對頑固的對手,這是一種有力的武器。
運用這種說服法,須有堅韌的性格才行,內堅外韌,對一次失敗,絕不灰心,找機會反複地盯上門去,最終必定會如願以償。
需要注意的是,運用此法要有分寸,超過限度,一旦傷害了對方的感情,反而會弄巧成拙。所以要謹慎處理,以不過度為限。
軟磨硬泡是辦難事的一種特殊手段,之所以特殊是因為這一手段用好了可以打動對方,一旦用不好就會將事情搞砸。
6.厚臉黑皮,突破做事被拒的障礙
做事總會遇到一些障礙和阻力。在困難麵前,許多人會沮喪而退。但若能厚起臉皮,硬起心腸,迎難而上,則事情往往會出現意外的轉機。
民國學者李宗吾在《厚黑學》中指出:厚黑,大用大效,小用小效,任何有成就的人,都是由挫敗中走過來的厚黑之人。此話未免言過其實,但求人辦事,卻會經常遭遇拒絕,此時,我們不妨厚起臉皮,直麵挫折。
臉皮厚是做人做事的一大法寶。古往今來成就大事業的人,無一不是從挫敗中走過來的臉皮極厚之人。韓信在投奔項羽的楚軍之前是個窮小子,經常背著寶劍在街上閑逛。一天,一個潑皮少年突然攔住他的去路,趾高氣揚地說道:“你經常背著寶劍,又長得人高馬大,其實是個怕死鬼。不信,你敢殺死我嗎?如果不敢,那就乖乖地從我的兩腿之間爬過去!”
麵對挑釁,韓信非常生氣,但很快就冷靜下來,彎下腰從那無賴的胯間爬了過去,惹得滿街圍觀的人都哄堂大笑。韓信卻若無其事地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塵土,慢慢地走開了。
後來韓信追隨劉邦南征北戰,成就了一代功業,被封為楚王。要想成就大事就必須厚臉黑皮,懂得退讓,能忍一時之氣,這是最終克服障礙的第一要義。
如果臉皮沒有厚度,韓信能在人胯下鑽過而麵不變色?如果臉皮沒有厚度,越王勾踐敗在夫差手下後能讓自己的妻子到吳宮內去做妾?
要從別人設下的冷落困局中逃脫,就需要自己厚著臉皮裝傻。有時,對手的目的就是羞辱你,如果他知道了這種羞辱使得你筋疲力盡、受到傷害,那不是正中他的下懷嗎?
厚起臉皮來,讓對手不能控製我們的心情、我們的態度和我們的心理,是愛我們自己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就如莎士比亞所說:“不要因為你的敵人而燃起一把怒火,熱得燒傷你自己。”大學畢業的王磊剛進入一家證券公司做基金研究員時,不知怎的,主管老是看他不順眼,比如邀請大家下班後到他家吃火鍋,總是“不小心”漏了他。
王磊給自己打氣的方式是,去吃高級火鍋,“比他還享受!”主管要給他難堪,哪知他更得意!
而主管分配給他的基金,老是冷門商品,很難有業績上的表現,他也不氣。現在,王磊說:“還好他這樣對我,否則我現在隻能做研究分析。”
主管的態度逼使他走出另一條路來,後來他在另一家公司的行銷企劃部如魚得水。
每次提起來,王磊都說:“我很感謝他的培養和造就,我要請他吃火鍋。”
那位主管聽到以後,不知道會氣成什麼樣?人的臉皮有多厚,胸襟就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爭一時不如爭千秋。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弗亂其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