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雲:“條條大道通羅馬。”麵對左右為難的“困局”,或調動潛能,想新點子;或不認死理,轉換角度;或另辟蹊徑,倒過來想;或繞個彎子,曲線求人;或以退為進,或巧用激將法。總之,隻要多思多想,堅持到底,再困難的迷局也終會被解開。
1.調動潛能,想新點子辦愁事
每個人都有把讓人發愁的事辦成的潛能,隻是大部分人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一個正常人大約擁有一千億個腦細胞,然而,可惜的是,平常這些腦細胞隻有10%在為我們工作,其餘的90%都在睡覺。也有的科學家指出,大多數人一生中已經開發的潛能隻占了他全部潛能的5%左右,還有95%的潛能都未能發揮。想想看,人一輩子都在辦事,結果隻動用了5%的能量與智慧,這是多麼大的浪費!
那麼是什麼原因阻礙了我們呢?根據行為心理專家們的說法,一般人大都受限於自己的習慣領域,而這些習慣領域往往也就變成了我們的束縛,使我們無法調動潛能。
有沒有辦法打破這些習慣呢?有,而且一點都不難,關鍵要看你運用得好不好。一是虛心學習,永遠把自己放在更低的位置上,當更多的人成為你的老師時,你的習慣領域自然就會更加寬廣。
二是站在更高一層思考,把注意力放在不同的角度,就可以看得更遠、更廣。
三是改變想法,改變心情,處理事情就會越來越靈活,越來越有適應力。請看下麵一則故事:有一隻大象,力氣很大,幾個大漢怎麼也製服不了它,在他們眼裏,製服大象成了犯愁的事。但是有一個小孩子,隻用了一根簡單的繩子,輕而易舉就拴住了這隻大象。人們很好奇,就去研究是什麼原因。後來人們發現,原來這隻大象從小就被人用鐵鏈子拴慣了,當時的小象力氣畢竟不如現在這麼大,任憑它怎麼掙紮也動不了。長大以後,這隻大象隻要一看到繩子一類的東西就害怕,覺得自己被綁得動彈不得。類似大象的故事你或許早聽說了,你可曾想過自己是不是也像那隻大象,被一些從前的習慣層層捆綁,對太多的事認為“理所當然地這樣去辦”,而不認真思考背後的“為什麼”。結果,這些反而都成為你掙脫不掉的最大包袱。
不必羨慕那些辦事高手,別忘了,其實你和他們一樣,都擁有一千億個腦細胞,隻要設法多打開一點,哪怕是多個1%、2%,都會增加更多的能量與智慧。
試試看,說不定下一個“辦事高手”就是你!
欲想辦成愁人的事,就需要調動自我的智慧潛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調動智慧潛能的前提,就是要有辦好愁人之事的信心。
2.巧用激將法求人辦好愁人之事
遇到愁人之事去求人幫助,有時別人並不應允,如果直截了當地請人辦事,他們也會一再地拒絕,這樣不免使自己陷入難堪的境地。在這種情況下,巧用激將法則會起到平時難以起到的作用。
美國黑人富豪約翰遜曾經向他人介紹過自己發跡的經驗:1960年,我決定在芝加哥為我們公司總部興建一座辦公大樓,為此我出入無數家銀行,但始終沒貸到一筆款。於是,我決定先上馬後加鞭,設法將自己的200萬美元湊集起來,聘請一位承包商,放手讓他建造,我則想方設法籌集所需要的其餘500萬美元。假如錢用完了而我仍然拿不到抵押貸款,他就得停工待料。
建造開始並持續施工,到所剩的錢僅夠再花一個星期的時候,我恰好和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的一個主管在紐約市一起吃晚飯。我拿出經常帶在身邊的一張藍圖。我正準備將藍圖攤在餐桌上時,他就對我說:“在這兒我們不便談,明天到我的辦公室來。”
第二天,當斷定大都會公司很有希望給我抵押貸款時,我說:“好極了,惟一的問題是今天我就需要得到貸款的承諾。”
“你一定在開玩笑,我們從來沒有在一天之內給過這樣貸款的承諾。”他回答。我把椅子拉近他,並說:“你是這個部門的主管。也許你應該試試看你有無足夠的權力,能把這件事在一天之內辦妥。”他微笑著說:“你這是逼我上梁山,不過,還是讓我試試看。”
他試過以後,本來他以為辦不到的事終於辦到了,而我也在我的錢花光之前幾小時回到芝加哥。以激將法說服所求之人,一定要找到並擊中對方的要害,迫使他就範。就約翰遜這件事來說,要害是那位主管對他自己權力的尊嚴感。
約翰遜在談話中暗示,他懷疑那位主管是否真擁有那麼大的權力。主管聽了這話,感到自己的權力的威嚴受到了挑戰。那好,我就證明給你看!
人的自尊、名聲、榮譽、能力等等,都可以作為“激將戰法”中的武器。裴文是唐朝開元年間東都洛陽的一位將軍,他不僅劍舞得好,而且酷愛書畫。一次,他家有親人亡故。為表達他對死者難以磨滅的敬意,他想請人在天宮寺繪製一幅壁畫,一來為親人超度亡靈,二來也暗合了自己的嗜好。於是遍訪各地,尋求畫師。
一日,他來到天宮寺,巧遇畫家吳道子和書法家張旭,裴文高興得手舞足蹈。他熱情迎上前去,主動報上姓名,盛情邀請兩位到一家酒店“便宴”。二位也不推辭,口呼“幸會”,腳已毫不猶豫地邁向酒店。
席間,裴文虛心請教畫壇之事。吳道子像是遇到知己般大談畫壇境況。裴文直點頭,大叫深刻、精辟,很受啟發。酒過三巡,裴文道出自己的心事,並分別給二位送上玉帛十匹、紋銀百兩,作為作畫、題字的酬禮。哪知兩位笑意全消,立刻冷若冰霜,拂袖而去。
裴文見狀,心想大約是兩位嫌報酬太低,有辱“大師”名聲。他立即攔住二位,趕忙賠禮道歉:“二位先生莫嫌錢少,等畫作好之後,我再給你們補加。”
吳道子聽罷,怒從心起:“裴將軍不是太小看人了嗎?”說罷,氣咻咻轉頭就要走。裴文覺得十分難堪。他想:論社會地位,我不比你們低;論本事,也是各有所長,你畫畫得好,字寫得棒,我的劍術亦堪稱一流。今天我屈尊求畫,反在這公共場合受到冷落。裴文不由怒氣上升,一時難以壓下。
裴文一怒就要舞劍。隻見他脫掉孝服,拔劍起舞,身子左旋右轉,寶劍上下翻飛。吳、張二位看得津津有味,頻頻點頭。在場圍觀的遊人,個個看得目瞪口呆。
裴文一邊揮劍狂舞,一邊口中念念有詞:“什麼大師!什麼書聖!畫聖!我看是欺世盜名!光會描些香草美人,於世道無補,甚至不能助我盡一份人子的孝心……還不如咱手中這把劍,可以斬妖驅邪,換來人間太平。”
吳道子、張旭聽著,麵麵相覷,不禁汗顏,看罷舞劍,上前向裴文說道:“剛才不是我們故意使你難堪,實在是我們太厭惡銅臭味。我們絕不為了錢而出賣藝術。”說罷,吳道子靈感大發,揮動如椽大筆,在畫壁上舞墨作畫,一氣繪成一幅巨型壁畫。這就是吳道子平生最得意的《除災滅患圖》。通過裴文的事例,我們提醒大家,當所要企求辦完的事無法進行下去時,激將法是常用的有效技巧。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激將法,不能讓對方有所察覺。
3.不認死理,轉換角度辦愁事
一個人如果遇到愁人之事隻認死理,不愛轉彎,不敢創新,就會把事情搞複雜。如果不認死理,善於換個角度去思考,事情辦起來就容易多了。
俗話說:“條條道路通羅馬。”所以做任何事都不可墨守成規。很多人在遇到愁人的事的時候,往往會依據經驗確定辦事的原則和方法,然而這並不總能奏效。特別是在第一次遇到不順利的時候。這時候往往也是真正考驗一個人辦事能力的時候。善於辦事的人會換個角度,想新的辦法解決愁人之事;而有的人卻不願轉變,或手足無措,或一條路走到底,最終徹底失敗。
假如有一個人有100%的機會贏100塊錢,而另外一個人隻有80%的機會贏200塊錢,但是有20%的機會什麼都不贏。在這種情況下,不少人會選擇最保險安穩的方式——選擇贏100塊錢而不願冒一點險去贏那200塊錢。可如果換一個角度來設定這個問題,一個人有100%的機會輸掉80塊錢,另外一個可能性是有85%的機會輸掉100塊錢,但是也有15%的機會什麼都不輸。這個時候,人們都會選擇後者,賭一下,說不定什麼都不輸。
從中不難明白,平時我們遇到愁人的事總是不知如何下手,常常是因為我們從慣性思維出發,以至於顧慮重重,畏手畏腳。而一旦我們把同一問題換一個角度來考慮,就會發現很多新的機會,就可能找到新的辦事途徑和成功方法。
許多最有創意的解決方法都是來自於換一個角度想問題,在對待同一件事時,要試著從相反的方麵來解決問題,甚至於最尖端的科學發明也是如此。所以愛因斯坦說:“把一個舊的問題從新的角度來看需要創意的想象力,這成就了科學上真正的進步。”
在平凡生活中追求夢想的普通人,換一條思路辦事情的方法所取得的成效,絕不亞於科學家們的新發現。麥克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級主管,他麵臨一個兩難的境地,一方麵,他非常喜歡自己的工作,也很喜歡工作帶來的豐厚薪水——他的位置使他的薪水有隻增不減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