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接過別人不願做的“苦差事”(1 / 1)

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隻要你主動去做別人不願做的“苦差事”,你在老板的心中就一定會留下顧全大局的好印象。

在你的周圍,有些工作是每個人都不想做的“討厭的工作”,大家對這樣的“苦差事”往往采取唯恐避之不及的態度。但是工作總是要有人來做,於是,眾人隻好在心裏暗自祈禱千萬別降到自己的頭上。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主動去做這些沒有人願意做的工作會如何呢?這不但能贏得同事的尊敬,更能夠得到老板的認同和賞識。有時候甚至還會讓老板對你的顧全大局心存感激:“多虧了你的暗中幫忙!”

這是你展露才能、勇氣和責任心的大好機會。有時候,即使你有這一份心,也未必有這樣的差事讓你做。所以,碰到這樣自我表現的機會時,決不要有一絲一毫的勉強,絕對要勇往直前,敢於承擔。當然,這樣做需要有相應的心理準備。因為這一類的工作,大都是非常辛苦而且吃力可能不討好的,有時哪怕你付出了全部的心力,也不一定能達到效果。即使如此,你還是應該有勇氣主動承擔。

張先生是一位銷售經理。

他所在的公司,是位於東部沿海的一家製藥企業。

1996年初,這家公司決定在新疆成立分公司,開發新疆市場。當時,在東部和中原地帶,市場都已經做得很成熟,在這些市場區域中,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賺到大錢。而新疆市場,根本就還沒有打進去。

公司所有銷售經理和銷售人員都知道新疆的艱難,不付出三五年的艱苦努力,是別想在那裏掙到錢的。因此,公司在委派新疆公司經理時,頗費躊躇。

那一天,委任各區域經理的會議在公司的培訓中心舉行。總經理首先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以為這樣,就可以激起銷售精英們的鬥誌,他們會主動請纓到新疆去。

事實上,總經理演講完畢開始點將時,卻遭到好幾個人的拒絕,有的人甚至說:“讓我到新疆去,我立即辭職!”

就在總經理感到十分尷尬,部分銷售經理偷偷溜出會場時,一個洪亮的聲音響起:

“我去新疆!”

伴隨著這一聲音,一個中等個子,瘦瘦的青年站立起來。

他就是張先生。

會場的銷售經理和銷售員們先是一愣,接著發出了哄堂大笑,繼而是七嘴八舌地議論,有的說他神經有毛病,有的說他傻,有的說他出風頭。

在普通人看來,他的確很傻,因為他當時是上海區域的銷售經理,每年收入50多萬元,而他到無人願意去的新疆,別說50萬元,5萬元都難保證。

“有些東西比金錢更重要”。這是後來記者采訪他時他說的,“當所有人都往後退時,你向前一步,機會就屬於你了,進而你也就脫穎而出了。我當時在上海雖然做得很好,但公司比我做得好的還有好幾個人,我必須尋找新的機會去超越他們。”

1996年,他隻掙到2萬元,還不到他在上海時的1/25.

1997年,他掙到6萬元,隻是他在上海時的1/10多一點。

1998年,他掙到20萬元,卻也不到他在上海時的1/2.但是,在1998年裏,他的經營業績,在所有進入新疆市場的製藥公司中名列第一!

拿別人的話說,他在上海三年,可能掙到160萬元,他去了新疆,意味著三年損失了近130多萬元。

真的損失了嗎?

沒有。不僅沒有,反而得到了超額回報,因為1999年底,公司提拔他為市場總監,取代了原來的市場總監,市場總監的年薪高達360萬元!

張先生接過了“苦差事”,既顧全了大局,又實現了人生價值的升華,他才是真正的聰明人。

當然,人生誰也難免會碰到徒勞無功的情形,然而,中國有句古老名言:“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人生路途是很漫長的,從眼前分析來看或許有的努力都是徒勞無功的,甚至是“瞎忙活”,但日後說不定就會有意外的收獲。相反的,眼前看起來很光豔耀眼的事,或許很快就褪色而變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所以說,如果你認為做別人不願做的事就會吃虧,因而與其他人一樣排斥這個工作,那你就和其他人一樣,永遠也不可能脫穎而出。如果你能夠從大局出發,主動接受別人所不願意接受的工作,並能夠克服困難,取得成功,達到他人所無法達到的境界,你就會獲得他人所無法獲得的豐厚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