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大局,更要講誠信。越過了道德底線的“講大局”,最終隻會傷害單位的全局利益。
每一個人都有麵對職業道德危機的時刻,尤其當老板不在,個人完全失去了監督與控製的時候。此時,一個優秀的、真正以大局為重的員工會一如既往地堅守原則,因為他知道誠信對他和整個集體來說具有多麼重要的意義。
原則總是在誘惑或脅迫之下失去的,麵對一點小小的誘惑,也許你會很自然地選擇不違背你的道德觀的做法。但當體麵的工作、家庭的幸福、自己的價值觀都處在危險之中的時候,你能保證你會做什麼嗎?
1994年,哈沃德·戴維森就麵對了這樣嚴峻的考驗。
那時,他在亞洲的一個國家工作。他處在將要做成的一筆令人眼熱的5億美元投資額的生意中,這項投資用於亞洲某國家的公用設施。
“我們已經為這筆合同投資了1100萬美金,”戴維森先生回憶說,他現在是Redwood城裏的一家管理谘詢公司的金融谘詢師。“在最後一分鍾,一位政府官員接近了我。”官員的意思是:給他回扣,否則就不要指望這筆合同。“對他來說,這是像夜晚過後白天就要來臨一樣的合理。”
本來答應他的要求是很簡單的,畢竟,這種交易是很普通的——在亞洲的文化中甚至是可以被接受的。在亞洲,戴維森說,為政府官員提供報酬叫做“茶水費”,就像美國飯店中的小費,是對服務的回報,是為了使事情更好辦。
這位官員顯然對這種交易很老練,甚至告訴了具體的處理細節,把錢付給一個中介,不會留下任何書麵的痕跡。戴維森先生隻需將這筆款子作為一筆某中介為公司提供服務的費用填報。
他花了一天的時間做決定。他打算徹底想個明白,不單是這筆生意,還包括整個公司的利益、聲譽和自己內在的職業道德感。“我計算了這筆合同已經發生的總投入,”他說,“還有投入的4個月時間也要灰飛煙滅了。”
最終,戴維森拒絕了,這筆生意被放棄。結果是為公司招致了來自於不明真相的公眾的聲討熱浪,新聞評論家大聲質問是否這個大公司不知道如何接受這樣一筆來自國外土地上的數額巨大的生意。
然而這個決定為戴維森帶來的結果是美好的,他後來向上司吐露了一切。公司高層主管認為他做出了正確的決定,這個決定符合公司的整體利益,因而,他在他的部門度過幸運的一年後,他為自己獲得的晉升興奮不已。
哈沃德·戴維森向我們證明了講大局的另一個原則:對基本道德的遵守。講大局決不是不擇手段地為公司創造效益,那樣做的結果可能是對公司利益的傷害;講大局也不能違背社會準則,更不能越過基本的道德底線。如果簡單地把講大局片麵理解為完成任務或創造收益,而不管其手段與過程是否合乎基本的道德標準,那麼,作為公司,會因失去公信最終使自己陷入困境;作為員工,則很容易淪為賺錢的機器,完全喪失做人的準則,而被整個社會遺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