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一爭兩醜,一讓兩有(1 / 1)

共事合作是緣分,互諒互讓帶來的結果肯定比互爭互鬥甘美得多,而且也更有益於單位的大局。

現代職場,競爭不可避免,有競爭才有進步。但是,競爭不是你死我活的鬥爭,要講方式方法,更要顧全大局。隻有在競爭中寬宏大量,講團結、講合作,才能營造一份良好的人際關係,贏得共同的發展和進步。

下麵這個故事也許會讓我們悟出點什麼。

在一個炎熱的中午,有兩位朋友,艱難地走在沙漠中,他們已兩天兩夜沒有吃到一粒米,喝到一滴水了,可他們還是堅強地相互鼓勵、攙扶著向前走。就這樣,他們堅持到了黃昏,躺下來,在滾燙的沙子上想休息一會兒再走。

這時,似乎從遙遠的天際傳來上帝的聲音,說:“前麵不遠處,有一棵果樹,上麵結有一大一小兩個果子。如果誰能摘到那個大的果子,誰就能活著走出沙漠。”他們高興起來,堅持讓對方要大的果子,他們爭論了很久,可誰也未能把對方說服。最後,因為太累的原因,他們竟然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第二天早晨,當其中一個醒來時,驚異的發現朋友已不辭而別。他趕忙奔到那棵果樹下,發現樹上隻有一個又青又小的果子。頓時,一種被欺騙、愚弄的感覺湧上心頭,他開始懷疑朋友的誠實,痛恨朋友的背叛。可他還是摘下了那隻果子,懷著沉痛的心情繼續一步步地向前走。

可未走出多遠,遠遠地看見先他而走的朋友蜷縮在地上,一動不動。他趕忙奔過去,發現朋友已昏迷多時。他非常恨他,可還是抱起了朋友,就在這時,他發現朋友手中的果子比他的小很多……

上帝看到這一幕,便將他們帶出了沙漠。

故事讓人感慨良多,其中蘊含的意義也非常深刻,對於職場中如何參與晉升競爭更具有極大的借鑒意義。

在職場之中,升職是每個員工的夢想。然而領導崗位畢竟很少,不是每個員工都有機會走上領導崗位。當上司的人畢竟隻是少數,職稱和級別也必須要有一個檔次,不可能大家都一樣。這樣,便在同事之間有了一個你上還是他上,你高還是他高的問題。誰也不願意比別人低一級,如果是一同進公司的員工,別人升了,而你還在原地踏步,恐怕你的心情是不會太好的。

因此,每當出現領導崗位空缺的時候,一場爭奪就在明處暗處開始了。畢竟晉升的機會不是每天都能遇到的,而且職位帶來的好處是每一個人都不願意舍棄的。然而參與競爭並不能保證自己就能成功,而且競爭中難免會傷害到同事間的關係。

有句俗話:同行是冤家,同事是對頭。平時大家在一起談天說地,看起來關係很好,可是在這融洽裏,有時也有一種看不見的競爭與矛盾。同事既是你的同盟者,也是你的競爭對手,因為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誰能得到領導的賞識獲得晉升,就看自己的表現了。

對於晉升機會,每一個有資格的員工都要積極去爭取,這是對自己能力自信的一種表現。然而,積極的參與晉升競爭不等於說讓你不顧一切地去爭名奪利。所謂爭名奪利,就是對名利過於熱衷,而不顧死活,不要麵子地去奪取,不惜犧牲公司整體利益,不惜損害別人的利益。這種行為隻會讓自己得不償失。

某單位晉級評職稱,分得了一個名額。經過初步考核,一共有六位員工符合晉升要求。這六個人中有三個是同一時間進入單位的,比另外三個的資格要老。按照論資排輩的鐵律,這一指標要分給這三個當中的一個,三人之中一個是單位某領導的親戚;一個業績突出,還經常在雜誌上發表一些文章;第三個則一切平平,除了年限到了之外,再無任何優點可言。第三個當然也想得到,爭了一段時間,眼看毫無指望,便偃旗息鼓,不再爭了。隻剩下第一、第二位相執不下。第一位靠著關係人前人後拚命活動,最後當然得到了。消息剛傳出來,他竟然當著眾人麵大罵那個與他爭職稱指標的同事,大家議論紛紛,除了說他缺乏起碼的教養外,更看不起他那種既撿便宜又耍無賴的麵孔。結果,口碑陡然變得很壞。而另外兩位和其他三位,第二年順順當當全評上了。那位去年沒評上但獲得廣泛同情的同事吃了多少虧呢?一年的差別,工資不過多了幾千元,而那位由於爭名奪利而惡語相加的人所喪失的人格和名譽豈是錢能贖買回來的?

晉升靠的是實力、人品和業績;如果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得晉升,那是很難服眾的,隻會讓自己和同事的關係惡化,讓自己背上不顧大局的惡名。想晉升者不能不深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