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是我們為人處事必須堅守的準則。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如果僵化地固守某種原則,隻會把事情辦糟,從而危害全局。
一個人做事必須具備原則性,否則就難以被人信任。但是,一個人又不能死守原則,因為原則的確立其最根本的目的是為了把事情辦得更好。有時,如果僵化地恪守原則,隻會把事情辦糟。
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格蘭特將軍是美國北方軍隊的總司令。有的官員向林肯總統反映,說格蘭特酗酒,並且經常喝醉。作為一個部隊的最高統帥酗酒,而且經常喝醉,這是違背一般的軍事原則的。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林肯並沒有責備和阻止格蘭特的酗酒行為,而是說,隻要格蘭特能打勝仗,我願意給他送去最好的酒。
林肯的這種做法,就是善於把握原則的最佳範例。
當時,在危急的戰爭環境之中,人才是第一位的,而格蘭特是難得的軍事人才。林肯如果非常刻板地利用自己總統的權威,去責備格蘭特的特殊嗜好,隻能危害當時的整個戰局。林肯正是把握了這一點,從大局出發,寬容了格蘭特的酗酒行為,而最終取得了勝利。
寬容是人和人之間必不可少的潤滑劑。它和誠實、勤奮、樂觀等價值指標一樣,是衡量一個人氣質涵養、道德水準的尺度。寬容是對對方的一種尊重、一種接受、一種愛心,有時候寬容更是一種力量。
有一位部門經理,在一次外出時,手提包被盜,裏麵除了常用的錢物外,還有公司的公章。當她既內疚又擔心地站在總經理麵前講完所發生的事情後,總經理笑著說:“我再送你一隻手袋好嗎?你前段時間的工作一直非常出色,公司早就想對你有所表示,但一直沒有機會,現在機會終於來了。”
那位沒有暴跳如雷的總經理,用寬容的態度處理了這件事,使部門經理心懷感激,後來任憑其他公司有多麼優厚的待遇聘請她,她都不為之所動。這就是寬容的力量。
寬容本身也是一種溝通、一種美德。
假如生活中,我們受到了不公正待遇或自己身邊的人做錯了什麼,千萬不要生氣憤怒,而應學會寬容。生氣憤怒是人類最壞的毛病之一,它是在用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是一種徒勞的、於己於人無益的情緒。
鮑伯是一個室內裝潢工廠的老板。有一次,他到生產線上時,看見一個工人喝得酩酊大醉後來上班,吐得到處都是。車間裏立刻發生了騷動:一個工人跑去拿走他的酒瓶,領班接著把他護送出去。
鮑伯在外麵看到這個人昏昏沉沉地靠牆坐著,便把他扶進自己的汽車送他回家。他妻子嚇壞了,鮑伯再三向她表示什麼事都沒有。“不,卡特不知道,”她說,“老板不允許工人在工作時喝醉酒。卡特要失業了,你看我們如何是好?”鮑伯告訴她:“我就是老板,卡特不會失業的。”
卡特的妻子張著嘴愣了半天。鮑伯告訴她,自己會在工作中盡力輔導卡特,同時也希望她在家裏盡力照顧卡特,以便他在第二天早上能夠照常上班。
回到工廠,鮑伯就對卡特那一組的工人說:“今天在這裏發生的不愉快,你們要統統忘掉。卡特明天回來,請你們好好對待他。長期以來他一直是個好工人,我們必須從大局出發,再給他一次機會!”
卡特第二天果真上班了。他酗酒的壞習慣也從此改過來了。鮑伯的寬容令卡特很感動,他一直記在心裏。
鮑伯用寬容贏得了工人的擁戴,取得了事業的成功。
寬容不是軟弱。寬容,對人對己都可成為一種不用投資便能獲得的“精神補品”。學會寬容不僅有益於身心健康,而且對贏得友誼,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滿,乃至事業的成功都是必要的。
寬容,往往折射出待人處世的經驗、待人的藝術、良好的涵養。學會寬容,需要自己汲取多方麵的“營養”,需要自己時常把視線集中在完善自己的精神修養和心理素質上。
當然,寬容絕不是無原則的寬大無邊,而是建立在自信、助人和有益於全局基礎上的適度寬大,必須遵循法製和道德規範。對於絕大多數可以教育好的人,宜采取寬恕和約束相結合的方法;而對那些蠻橫無理,屢教不改特別是觸犯法律的人,則不應手軟。從這一意義上說,“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才是應取的態度。
在短暫的生命裏程中,學會寬容,意味著你的人生會更加快樂。
維克多·雨果就曾說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