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可以互不往來,不可互相拆台(1 / 2)

同在一個屋簷下,同事之間可以不是朋友,但是不應該互相拆台,損害集體利益。

前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主教練米盧有一句名言幾乎人人皆知,那就是:態度決定一切。但他還有一句名言卻鮮為人知,那就是:可以互不往來,不可互相拆台。在2002年世界杯足球賽預選賽前夕,針對當時國家隊隊內氣氛不和諧,米盧告誡隊員們說:“你們之間曾經或正在發生什麼事我不想知道,但你們需要明白,你們是為了一項共同的事業,懷著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的。你們之間可以不是朋友,甚至可以形同陌路,互不往來,但你們在球場上必須通力合作,決不允許互相拆台。”

米盧的話,讓我們感慨良多。

中國有句古話叫“各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這句話,鞭笞的就是那些隻管自己不管他人的自私自利者。誠然,這種自私者是令人深惡痛絕的,但有一種比“各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更為自私的行為是:“我不好,你也別想好”。這種行為所帶來的後果是:“相互拆台,相互攻擊”,最終落得個兩敗俱傷、整體受損。

每一項事業的成功,都離不開他人的努力。每一個人都不可能離開他人而獨自生存。成功是需要各自都付出行動的。俗話說:獨木不成林,一花獨放不是春。相互拆台隻能帶來相互失敗。

曾經有一篇微型小說,講的是美國的一個企業,由多個國家的員工組成。一次,這個企業的主管,決定對三個國家的員工實行獎勵,但每個國家的員工中隻能有一名可以獲得。

在第一個員工的圈子內,他們實行了“民主”的辦法,按得票的多少最終產生了一名獎勵的得主。在第二個員工的圈子內,他們通過掰手腕的辦法,看誰的勁最大,就由誰來得到這筆獎金,最後也產生了一名獎勵的得主。而在第三個員工的圈子內,大家表麵上雖然都特別謙虛,但內心卻誰也不願把這筆獎金拱手相讓。於是,在他們之間就因這筆獎金產生了內鬥,有的甚至還相互告發,相互摩擦,搞得烏煙瘴氣。但是,這樣鬥來鬥去將近半個月,仍無法確定獎金得主。於是,該企業的主管便隻得無奈地取消了第三個員工的獎勵。最後就因相互拆台,誰也沒有得到這筆獎金,才平息了這場風波。

引用這個故事並非有意貶低誰,但這樣的事例,在我國卻是古今皆有。著名作家柏楊先生曾經說過:一個中國人是條龍,三個中國人合起來是條蟲。為什麼會出現一個中國人能闖遍天下,獲得成功,而三個中國人卻不能齊心協力,共創輝煌的現象呢?這裏麵除了缺乏團隊精神,團隊意識外,在某些人的心裏還存在著一種惡習,那就是:嫉妒。

西方神話常常稱嫉妒為“魔鬼的綠眼睛”。在西方某國已將嫉妒與麻風病相提並論。可見,嫉妒已成為非常嚴重的心理疾病!

在工作中持有嫉妒心態的人並不少見。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情形:

有兩個業務員在談話:

甲說:我這項業務上個月就可以完成了,我和客戶在生產計劃和產品價格上都達成了共識。客戶都已經準備在合同上簽字了。可接下來公司突然打電話要求我換一種做法。現在要一切推倒重來,我真不明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乙的反應比什麼時候都快:嗯,我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咱部門的小楊你還不知道麼?他當時就要做你這個項目。我知道,全是他從中搗鬼。小楊在我們這個部門自認為最出色,所以總是和我們唱對台戲。你可得想辦法蓋過他,要不然他就又得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