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衝之毫不畏懼,義正詞嚴地說,“你如果有事實根據,盡管擺出來。空話是嚇不倒我的。”戴法興被駁得理屈詞窮。大臣們怕得罪戴法興,都附和他,隻有巢尚之一個人站在祖衝之一邊。巢尚之核對了過去幾年發生的四次月食,證明用祖衝之的方法來計算,都是準確的,而用戴法興的辦法來計算,出入都很大。他堅決主張采用祖衝之的《大明曆》。爭論繼續了將近兩年,宋孝武帝才決定下一年頒行《大明曆》,不料他這一年就死了,事情就被擱置起來。
後來朝代也換了,祖衝之也死了。經他的兒子祖暅一再上書請求,直到公元510年,梁武帝肖衍才正式頒布采用《大明曆》。這時候,祖衝之已經死去10年了。祖衝之在機械製造方麵也很有成就。魏國的馬鈞製成的指南車,在晉朝的戰亂中喪失了。南北朝時期,北朝的統治者石虎和姚興都先後命令他們的臣子製造指南車,但是造出來的隻能作為儀仗隊中的點綴品。
公元478年,祖衝之重新製造了一輛銅鑄的指南車,隨便車子怎麼拐彎,車上的銅人總是指著南方。
祖衝之看見農民舂米磨穀非常吃力,就在樂遊苑中試製了一台水碓磨,利用水力轉動石磨來舂米磨穀。這種水碓磨,在我國農村中現在還廣泛使用。
南方河道多,船是重要的交通工具。祖衝之製造過一種千裏船,曾經在江上試航,一天就可以航行一百多裏。
祖衝之的科學成就,在我國科學技術發展史上,將永遠放射光芒。他的刻苦學習、認真鑽研、勇於創造和堅持真理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革命者人徐特立
徐特立同誌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革命老人,共生了七個兒子,因無錢看病,死去五個,為革命犧牲了兩個,隻留下一個剛滿周歲的小孫女,名叫徐禹強。徐特立和他的夫人,年過花甲,兩鬢如雪,膝下就這麼一個小孫女。人們拉著小禹強的手說:“你是個革命家庭的苦孩子,又是烈士的女兒,以後跟著爺爺享福吧。”
但是,徐特立老人從不這麼想。為了防止小孫女滋長特殊化思想,老人對禹強要求很嚴格。爺爺讓孫女去學校,和工農的孩子們一起過集體生活,隻有星期六和節假日才接回家。爺爺常常拉著小孫女的手,滿懷希望地說:“禹強呀,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不要躺在老一輩的功勞簿上,要走自己的路,為社會多出力。”
徐特立老人,不僅在思想上生活上嚴格要求孫女,而且對禹強的學習特別關心。禹強上小學時,老師說她的作文內容枯燥、語言貧乏。小禹強心裏也怪著急。爺爺發現以後開導她說:“禹強,要想寫好文章,就要多讀和多寫。多讀,就是閱讀大量的課外書籍,既可以擴大知識麵,增長知識,又可以學習別人寫文章的經驗。多寫,就是要練習自己的筆頭,肯下功夫,自己多動手寫。”爺爺要求小孫女先練習寫日記,然後再出題目作文。他苦口婆心地教育孫女說:“隻要功夫深,鐵棒磨成繡花針,堅持勤學苦練,就能寫出好文章來。”
聽了爺爺的話,禹強開始亂讀一氣,不管報紙、雜誌、小說,也不管短篇、中篇、長篇,隻要能找到的,她都拿來讀。結果提起筆來一寫作文,進步卻不大,她很苦惱。針對這種情況爺爺就耐心地幫助她總結教訓。他說:“禹強呀,你讀書的方法不對頭。讀書應該是慢慢地讀,一邊讀,一邊用腦筋想一想,這本書告訴人們一個什麼道理,它是通過什麼樣的寫作方法來說明這個道理的。書上有那麼好的語言,好的描寫。有些好段落光讀不夠,應當背誦才行。還要養成邊讀書,邊隨手記筆記的習慣。可以做摘抄,記提要,也可以記心得,寫體會。要記住啊,不動筆墨,不讀書。”
禹強瞪著兩隻明亮的大眼睛聽得入了神。爺爺笑笑說:“你想想,像你那樣讀書,得用多少時間啊!”小禹強側著頭,顯出思考和不理解的神情。爺爺說:“怎麼?想不通嗎?表麵看你好像讀了好些書,費了好些時間,可是囫圇吞棗收效不大。做學問最寶貴的就是紮實呀!”
從那以後,禹強看書,總要身邊帶一支筆和一個筆記本。一邊讀,一邊記。真靈,小禹強的作文成績果然提高很快,讀書筆記也逐漸積攢了幾本。
著名醫師皮內爾
皮內爾是法國著名的醫師,以人道主義態度對待精神病患者的先驅。他深受法國啟蒙主義思潮的影響。
在青年時代,皮內爾就已經讀過法國啟蒙主義思想家伏爾泰和盧梭的著作,他們對他的一生影響很大。由於受家庭傳統的影響,他開始學習醫學,同時還學習自然科學,並於1773年獲得博士學位。
皮內爾1778年來到巴黎,多年以翻譯科學和醫學著作,以及教授數學為生,同時開始私下走訪被禁閉的精神病患者,並寫下了大量的采訪文章。
1792年,皮內爾被任命為巴黎比賽特爾男性精神病患者收容所的主任醫師,從此開始了在精神病學方麵的研究。這使他最終成為將精神病學從傳統醫學中獨立分出的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