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是,門捷列夫出生不久,父親因患白內障而失明,不得不退職,微不足道的退休金無法養活一大家人。這個時候,母親發揮了她的才幹,把娘家已陷入危機即將倒閉的玻璃廠接收過來,全家遷至廠區托博利斯克近郊的農村。憑借著她的經營才能,母親不但維持了一家人的生活,甚至還為工人們建立了教會。
門捷列夫自幼具有出眾的記憶力和數學才能。7歲那年進入8年製國民學校,但在校成績並不太好。他對於數學、物理學和曆史等課程很感興趣,但對語文,尤其是拉丁語漠不關心,成績總是最末等的。幸虧應屆畢業班的拉丁語教師是他的表兄,他才勉強及格,準許畢業。
據傳,畢業後的門捷列夫和一群同學登上俯瞰全市的山丘頂,一起燒毀拉丁語課本,慶祝他們的畢業。他後來成為俄國最著名的化學家,於1899年訪問故鄉時,首先登上這座小山回憶了當年。門捷列夫特別喜愛大自然,曾同他的中學老師一起作長途旅行,搜集了不少岩石、花卉和昆蟲標本。
1849年,當門捷列夫由中學畢業後,母親由於相繼而來的不幸,身體已經十分衰弱。她經營的工廠,因敵不過競爭對手而麵臨危機,已衰落到工廠的勤雜工也得由她擔任的地步。失明的父親又因患肺結核於1847年去世。父親死去的第二年,全家惟一的經濟收入來源玻璃廠因失火被燒毀,她的愛女也死去了。
但是,她一心向往著至少讓末子門捷列夫上大學,希望兒子成為學者的母親,決心離開家鄉遷到大城市。她把工廠作了清算,經過2千公裏以上艱辛的馬車旅行,母子倆到了莫斯科。可是由於出身學校不在指定校區之內,門捷列夫被拒絕報考莫斯科大學。於是母子倆又於1850年春遷到首都彼得堡。在那裏門捷列夫考上了醫學外科學校。然而不幸的是,一次他列席屍體解剖,一看屍體就暈了過去。
他隻好放棄這個誌願,去報考亡父的母校高等師範學校。當時這所學校在沙皇的統治下,借口學生參加了政治問題的討論而暫停招考新生。門捷列夫很幸運,有一所高等院校考試及格就允許入學,於是他考入了這所學校的物理數學係,並得到政府津貼住宿生的待遇。母親看到兒子有了著落才放了心,祝福著他的未來而與世長辭了。遺體埋葬在首都郊區瓦爾柯沃墓地。對這位為兒子犧牲了自己一切的母親,門捷列夫終生懷念著。
好學的徐霞客
徐霞客幼年好學,特別喜歡讀曆史、地理和遊記一類的書籍,立下了遊覽五嶽,探索江河山川奧秘的遠大誌向。
徐霞客的家鄉瀕臨長江。他多次跑到江邊,麵對波浪滔滔的大江沉思默想,他想弄清長江的發源地到底在什麼地方。古書上說:“岷山導江”,他不相信。因為他已經長途跋涉去黃河邊看過,黃河的水遠遠沒有長江的大,長江水大,源頭近,黃河水小源頭遠,這說法不一定對。他決心走出家門,親自去探索長江的發源地,研究祖國的山川地貌。
當時社會上有“父母在,不遠遊”的說法。徐霞客想到父親去世了,母親需要自己照顧,又不想出去了。兒子的心思被母親看出來了。一天,母親把徐霞客叫來,親切又嚴肅地說:“男子漢應該誌在四方。你該出去實現自己的意願了。媽媽不是糊塗人,不願你像籬笆中的小雞,車上的小馬一樣,天天呆在家裏守著我。”為了鼓勵兒子早日踏上征程,徐母日夜為霞客置備行裝,還細針密線地做了個旅行帽。
在母親的支持下,徐霞客從22歲開始,先後遊覽太湖、天台山、雁蕩山、黃山、廬山、華山等地。因為老母在家,每次都是定向而往,如期而歸。
徐霞客每次外出歸來,給家人和鄰居講自己深入洞穴、攀登懸崖看到的許多奇異現象。聽故事的人,常嚇得麵有懼色,背出冷汗,唯有霞客的母親聽得津津有味,讚揚兒子不畏艱險。這給霞客很大的鼓舞。以後他更加行不避蟲蛇,住不怕虎狼,越是別人不敢去的地方,就越要去弄個明白,被稱為“奇人”。勤勞善良的徐母在院裏搭架種豆,又能織出象蟬翅一樣漂亮的布匹,賣了布,積攢起來,供霞客外出做旅費。由於路途遙遠,交通不方便,加上有時還被盜、被騙,霞客常常困難得吃不上一頓飽飯。這種情況下,他回家時隻能兩手空空。看看上有母親,下有兒子,霞客往往感到慚愧。這時候,母親就笑著說:“你外出順利歸來,我就心滿意足了!我馬上用布去換米,摘豆角做菜,咱母子喝口歡喜酒,吃頓團圓飯。你兒已會讀詩文了,叫他讀給你聽聽,叫你高興高興!”
最使人感動的是,年屆80歲的徐母,叫兒子陪他遊了附近的荊溪、句曲。一路上,老人興致勃勃,一直走在兒子的前麵。她一邊走一邊說:“我是上年紀了,可身子骨很結實,別惦記我,該到什麼地方,快走吧。”原來老人想解除兒子的眷念之心,有意安排這麼一次旅行。可惜的是,第二年,老人竟一病不起,與世長辭了。母親不在了,徐霞客全身心地投入了最後一次長達四年的遠遊。後來從廣西、貴州,進入雲南,直到騰越(今雲南騰衝縣)。因為腳疾,霞客回家鄉的第二年就死了,臨終前,他還用手撫摸著自己采集來的怪石標本,他多麼想再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