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任務越來越重,普裏戈金在鋼琴上花的時間也日益減少。但對化學的興趣,普裏戈金是越來越濃厚。一天,普裏戈金走到母親的房中,他看著頭發已花白了的母親,心中不禁有些難過。從小是母親教育他,帶他進入了美好、純潔的音樂世界,使他成為一個有禮貌有修養的人,母親在他身上花了多少的心血啊!母親多麼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傑出的鋼琴家啊!可現在,自己卻要告訴她,他想放棄對鋼琴的練習,把所有的時間投入到學習和研究化學中去,這不是很傷母親的心嗎?普裏戈金的心中非常矛盾,但他研究化學的心願已定,於是他向母親說明了一切。母親微笑著說:“小時候讓你學習音樂是為了使你能擺脫外界環境的幹擾,培養你的情操,教你學會做事一定要專心,至於你長大選擇走什麼樣的路,媽媽希望你自己把握,如今你已做了決定,媽媽也很高興,並支持你。”麵對善解人意的母親,普裏戈金決定無論做什麼,一定要成為一個傑出的人,研究化學,成為傑出的化學家。

分秒必爭的學子

丁肇中生於美國亞柏爾大學醫院。在日本掀起的侵略戰爭之後,小小的肇中過早地失去了童年的歡樂與安寧。連續幾年的逃難和流浪生涯,在丁肇中幼小的心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重慶他開始上小學了。身為大學講師和教員的父母,給家庭帶來濃厚的學習氣氛。這使童年的丁肇中受到極大的熏陶。當時,日本飛機經常轟炸重慶,學校經常停課,但在家庭學習環境的影響和母親的盡心教導下,他從未中斷過學習。

1948年春,丁觀海來到南京,同年冬,應台南工學院的聘請,先行去了台灣。隨後,王雋英同母親一起帶著三個孩子也到達了台灣。這時,丁肇中年僅12歲。對於丁肇中來說,台中市的每一個地方都是陌生的。因此,在重讀小學期間,除了母親擠出時間給予指點外,再也沒有他人可以求助。

但他深深懂得,這是關鍵的一年,主要得靠自己的努力來把戰爭耽誤的功課全補上。作為一個孩子應該享受的遊戲玩樂,他完全放棄了。要學的科目他先預習,當天的作業不過夜;清晨、黃昏和夜晚他都迷在功課上。

至於星期天和節假日,更成了他對功課的薄弱環節進攻的好機會。

父母見他學得太刻苦了,多次勸他適當地玩玩。他不肯,並用大人的口吻說:“時間,是最浪費不起的!”他牢記母親的告誡:“不管做什麼,一定要努力奮鬥,要成為一個佼佼者。”他從不像那種不會走路就要跑的孩子。在學習上,他力戒貪多嚼不爛的囫圇吞棗,而務求紮實;每遇一道難題,他不弄懂弄透,決不另換新的。

在課堂上,丁肇中是常常舉手發問和第一個要求回答的學生。他提問題,自然不是漫無目的或思想懶惰,而是對某一問題百思不解才舉手的。有些問題,連老師都難以作答。他回答問題,更不是心血來潮,而是經過深思熟慮,認為較有把握時才要求試答。

到了高中時期,丁肇中依舊像初中階段一樣有勞有逸地學習。他喜歡打羽毛球和騎自行車等體育活動,還喜歡散步,更歡喜遊泳。台北市的碧潭等地方就是他和同伴們經常遊泳的地方。這些體育活動豐富了他的生活內容,提高了他的身體素質。而每當大腦得到了休息和精神旺盛時,他便又開始勤奮、刻苦地學習。

他不像有人那樣,在學習上有時廢寢忘食,有時混天了日。父母所談的治學方法深深地印在他的腦中。他的求知欲一直很旺盛。許多時候,同伴們把時間拋費在那些無聊的事情上,而他卻在圖書館裏正解析或思考著某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