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催眠療法在學校中的運用(3 / 3)

如何消除怯場心理?我們認為,這需要從兩個方麵著手。其一,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存在及其危害性。要采用科學的、合理的學習方法,做到有張有弛。利用休息、娛樂、運動、音樂以及心理學家的谘詢指導,防止緊張與不安的產生,或消除業已產生的緊張不安感和自信喪失,從平時就做起,這樣效果就比較好。也許有人認為,高考前那麼緊張,哪有閑功夫做這些事,這就大錯特錯了。上述調節隻有更有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正所謂一石二鳥,何樂而不為呢?

其二,運動催眠暗示療法來幫助消除怯場心理。如果怯場的症狀較輕,可以采用自我催眠的方法。這需要在平時就曾進行過自律訓練法的練習,並能進入自我催眠狀態。當進入考場,坐在椅子上後,一般離考試開始還有幾分鍾的時間,就可以閉目或半睜半閉地實施自律訓練,逐步獲得沉重感,安靜感特別是額部的涼爽感。然後,再進行自我暗示:“我現在心情很平靜、非常鎮定……馬上考試就要開始了,我一定能夠處於最佳狀態……一定能夠發揮出最高的水平……思路很清晰,記憶力也十分高漲……肯定是這樣的、不會錯的……”。暗示完畢,睜開眼睛以後,便目不斜視,全身心地投入到考試之中。

如果怯場心理比較嚴重,在考前就先後出現了嚴重的緊張與不安感,同時伴有虛脫、焦躁、失眠、白日夢以及其他身心失調症狀。光靠自我催眠法可能無濟於事。此時,便要請催眠師實施他人催眠法了。針對怯場心理的特點,在將受術者導入催眠狀態之後,最為適宜的方法可能就是鬆馳法了。

為了保證日常生活中工作、學習等活動的順利進行,人們需要維持一定的緊張度。但由於外在的物理刺激、社會環境刺激和內部生理刺激的影響,人們往往陷於過度緊張的狀態。為了解除這種過度緊張狀態,而保持恰當的緊張水平,我們應必須使整個身心處於鬆馳狀態。身心鬆馳以後,就會產生一種不需要對周圍刺激或心理壓力直接起反應的分離狀態。能夠基本脫離被環境或事物影響到的狀態,而能以客觀、堅決的態度、冷靜地觀察周圍的食物。此外,對自己本身所處的狀態或對自己內心的感受性也會增高。不言而喻,進入這種狀態後,怯場現象便會自行消失了。

無論是在什麼樣的場合下實施鬆馳法,首先要讓受術者采用最舒適的姿勢。有些人喜歡仰臥、有些人喜歡坐在椅子上,有些人則是站立著比較好。接著,要求受術者將全身各個關節關節部分,臥,有些人喜歡坐在椅子上,有些人則是站立著比較好。接著,要求受術者將全身各個關節部分,尤其是將頸部、肩部、肘部、手腕、手指、腳踝、腰、足、足趾……等關節為中心的肌肉活動一、兩次,以取得基本的放鬆感。然後,將受術者導入催眠狀態,受術者進入催眠狀態後,遂進行各種方法的鬆馳訓練。

呼吸法

要求受術者將呼吸的時間盡量放慢與拉長,並將注意力高度集中於呼吸活動上,漸漸可進入放鬆狀態。

沉重感的暗示

要求受術者的四肢、眼皮、肩部部位放鬆,然後給予沉重感的暗示,並要求受術者反複體驗這種沉重感。當受術者真切地體驗沉重感時,也就進入放鬆狀態了。

想象法

暗示受術者“你的身體現在飄浮在半空中,好像踏在軟綿綿的雲端上一樣。”或是“你全身好象被溶解、消失掉一樣,腦海裏一片空白,什麼也不去想……”要求受術者去想象這樣的情境,也會促進受術者全身鬆馳狀態的出現。

思考?預演法

在通過一種或數種方式使受術者的身心鬆馳下來之後,就可以用思考?預演法將其帶入“考場”,預演他在考場中精力集中,精神振奮、思路敏捷、心無旁顧的情景。最後再作催眠後暗示,告訴他們今後隻要跨進考場就能夠如何如何,而決不會如何如何。一般說來,經過數次催眠治療之後,怯場心理就能夠予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