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耐人尋味的皮格馬利翁效應(1 / 2)

在古希臘神話中有這麼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塞浦路斯國王皮格馬利翁。相傳,他性情孤僻,喜歡獨處,但擅長雕刻。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座他所神往的美女像。在塑造這一雕像的過程中,他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感情,禁不住對這尊美麗的少女雕像產生了愛慕之情。他瘋狂地愛上了自己所創造的作品,為此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終日以深情的目光望著雕像,幾近病態。此事感動了天神,遂將少女變成了活人,讓這對幸福的人終成眷屬。

這顯然是一個神話傳說,但在現實生活中,就有因期望而使"雕像"變成"美少女"的例子。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可布生從這一神話故事中受到啟示,精心設計了這麼一個心理學實驗:1968年的某一天,在一所小學裏,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三個班的學生進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發展測驗”。然後,羅森塔爾和雅可布生將一份學生名單交給了有關教師,並以異常肯定的口吻說名單上的孩子都有優異發展的可能。名單中的孩子有些確實很優秀,但也有些平時表現平平,甚至水平較差。對此,羅森塔爾解釋說:“請注意,我講的是發展,而非現在的情況。”鑒於羅森塔爾是這方麵的專家,教師們從內心接受了這份名單。然後,羅森塔爾又反複叮囑教師不要把名單外傳,隻準教師自己知道,聲稱不這樣的話就會影響實驗結果的可靠性。八個月後,他們又來到這所學校,對十八個班進行複試,結果他們提供的名單上的學生成績有了顯著進步,而且情感、性格更為開朗,求知欲望強,敢於發表意見,與教師關係也特別融洽。

難道羅森塔爾和雅可布生真的有如此高水平的識人之術?非也。原來,這隻是他們進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實驗。他們壓根就沒看什麼“實驗結果”,所提供的名單純粹是隨便抽取的。但所有這些教師並不知道。受羅森塔爾的影響,教師們認為這些學生很有發展的潛能,因而寄予他們更大的期望。雖然教師們始終保守著這張名單的秘密,但在上課時,他們還是忍不住給予這些學生充分的關注,通過眼神、笑貌、音調等各種途徑向他們傳達"你很優秀"的信息,實際上他們扮演了皮格馬利翁的角色。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他們變得更加自信、自愛、自尊、自強,變得更加幸福和快樂,奮發向上的激流在他們的血管中洶湧,結果真的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羅森塔爾就借用希臘神話中王子的名字,將這個令人讚歎不已的實驗命名為“皮格馬利翁效應”,在學術界亦稱為“羅森塔爾效應”或“期望效應”。

在這一實驗中,教師被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可布生催眠了,然後,這些被催眠了的教師又去催眠他們的學生。於是,耐人尋味的“皮格馬利翁效應”悄然而生。

我們不要將“皮格瑪利翁效應”作為故事一讀了之。如果你是教師、如果你是家長,應該反省一下自己,對自己學生、自己的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可曾發生過類似的情況?如果發生過,對他們的期望是正麵的,還是負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