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永遠那麼美麗!
山崖永遠那麼偉大!
今天是您的生日,
我親愛的老師,媽媽!
……
其中的“大”和“媽”都押在“A”的韻上——這也叫“麻花”韻。
課代表:劉老師,什麼叫“麻花”韻?我們沒聽說過。
劉老師:中國古代沒有拚音字母,寫詩人習慣用兩個同韻的漢字,強調詩的韻腳。比如:“中東、江陽、衣期、姑蘇、懷來、灰堆、人辰、言前、梭波、麻花、乜斜、遙迢、由求”共有13對,也叫13 轍。“中東”韻,就一定落在韻母“ong”上,“江陽”韻一定要落在韻母ang上等等。
課代表:劉老師這樣一講,我都想寫幾句試試了。
劉老師:好啊,今天的課後作業就是每個同學寫一首詩,好嗎?
同學們:好!
劉老師:寫好後,發到我的郵箱裏。
輕鬆時刻:趣味故事閱讀
三堆火
在嚴寒的冬天裏,一群在野外幹活的人,凍得沒法,就點起一堆篝火來取暖。
大火熊熊地燃燒,烤得人渾身發熱。
有人想,身上烤得這麼暖和,絕對不能離開火,一離開火,就會馬上被凍死的。一個這麼想,個個這麼想,就造成這堆火無人添柴。
於是,火苗越燒越小,越燒越小,以致最後燒滅了。結果,這群人都被凍死在火堆旁邊。
後來,又有一群人,也同樣在野外遇上了嚴寒的冬天。冷得實在沒法,就點起一堆火來取暖。在此這前,他們曾有人聽說過,前麵那批在野外幹活的人,燒火取暖,就因為沒有及時去撿柴,最後火滅了,人也凍死了。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首先考慮去撿柴禾才對?大家一條心去撿,才能保證大火不斷燃燒。一個這麼想,個個這麼想。於是,大家都主動去撿柴禾,無一人肯留下來取暖,生怕被別人說自己沒有集體主義觀念,結果,去撿柴的人都凍死了。
後來,又有一群人來到野外,同樣遇上了嚴寒的冬天,他們點起一堆大火取暖。這群人吸取了前兩次的教訓,他們沒有全部都去撿柴禾,而是首先製訂了一條製度,一部分人留在火堆旁邊取暖,一部分人先去撿,這樣,人人都有撿柴的機會,人人又都有取暖的機會。
火堆因為有了充足的柴源,長期保持旺盛有火勢,火與生命,一直保持到春天的到來。
一個集體裏,幹什麼事不能一窩風,要做到合理安排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