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投入首先是一種態度(1)(2 / 3)

所以,不管你正處於“打雜”時期,還是你做的工作本身就包括許多小事,你都應該全身心投入其中,這樣才會使自己得到成長,才會有加薪和晉升的機會。一個推銷員,如果希望有一天能當業務經理,首要條件是把推銷員的工作做得有聲有色,使業績超過所有的人,才有希望獲得經理職位。即使你是一個操作機器的工人,你隻要能把時間全部用在機器上,就能了解它所具有的性能,了解它每一部分的功能。如果你使用了幾年的一部機器,除了會操作之外,對它一點都不了解,甚至於什麼地方出了毛病也不知道,升遷和加薪就很難與你有緣。

工作中沒有不值得你全身心投入的事。即使是最普通最不起眼的工作,我們也不應該敷衍應付或輕視懈怠,相反,你應該付出全部熱情和努力,多關注怎樣把工作做到最好,全力以赴、盡職盡責地完成任務,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這是你走入成功之門的必經之途。

寧做工作狂,不做懶散族

做工作狂也許會讓人生失掉一些“趣味”,但大部分人必須先是工作狂,才能創出成功的事業。

有一則許多人都很熟悉的事故:

一位遊客看見一個漁夫在海邊躺著曬太陽,便問他為什麼不出海捕魚。漁夫反問為什麼要出海捕魚,遊客說可以賣魚賺錢。漁夫追問賺錢來幹什麼,遊客說可以買更大的漁網更好的漁船。漁夫問買來幹什麼,遊客說可以捕更多的魚賣更多的錢。漁夫問要更多的錢幹什麼,遊客說那樣就可以不幹活了。漁夫問不幹活了幹什麼,遊客就說可以永遠在海邊曬太陽了。

口令繞到這裏,漁夫最經典的一句話就出來了——我現在不是在曬太陽嗎?

遊客的態度代表了工作狂的價值觀,漁夫則是懶散一族的最佳代言人。

一直以來,“工作狂”這三個字在人們心目中都不算是褒義詞。因為工作狂一直被認為是一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工作狂吃飯睡覺都沒準點,生活沒有規律,工作節奏太緊張,壓力太大。所以很多人笑話工作狂傻,不願做工作狂。

在這個崇尚享樂主義、追求輕鬆生活的浮躁時代裏,勸說人們去做工作狂,似乎已經變得不合時宜了。稱讚別人“你很懂得享受”比說“你工作很拚命”更能讓對方聽了心花怒放。

時尚類報紙雜誌紛紛辟出專欄,很關切地提醒人們:“你太累了,該歇歇了”,將人們的注意力引向安逸、享受的主題。這種享樂導向,塑造出了一批批懶散、叛逆、缺乏敬業精神的“懶散一族”。

然而,目前的中國是否真的富足到了可以讓人們停下來好好享受的程度?我們的工作負荷是否真的到了急需減負的時候?對於大多數普通的人來說,我們是否真的擁有不經努力就可輕鬆獲得成功的天賦?不是!所以我們必須拚命工作。我們的社會需要工作狂!

在日本,男人如果下班後早早回家,會被老婆瞧不起。按時下班意味著兩種可能:一是老公沒有人緣,所以沒有應酬;二是在單位裏無足輕重,領導沒有事情給他做,是個“閑人”。無論哪種情況,都將影響家庭的收入與生活質量,被老婆鄙視。日本的男人為了裝扮成受到重視的形象,寧可下班後在酒吧泡至半夜才回家,也不願被人視作是個一下班就無事可做的窩囊廢。難怪日本經濟會排在世界前列,這都跟日本人勤奮賣命工作分不開。絕大多數老板都喜歡雇用最敬業、最賣命的員工。沒有一家公司願意出錢供養閑人!

比爾·蓋茨常在夜晚淩晨向其下屬發送電子郵件,編程人員常可在上班時發現蓋茨淩晨發出的電子郵件,內容是關於他們所編寫的計算機程序。蓋茨經常在夜晚檢查編程人員所編寫的程序,再提出自己的評價。蓋茨位於華盛頓湖畔對岸的辦公室距其住所隻有10分鍾的駕車路程。一般情況,他於淩晨左右開始工作,至午夜後再返回家裏,他每天至少要花數小時來答複雇員的電子郵件,可見,蓋茨是個典型的工作狂。

卡爾森是卡爾森企業集團的老板,名下有全世界最大的旅行社以及瑞森大飯店。《福布斯》雜誌估計他的財產近5億美元。卡爾森是勤奮致富的典範。他是個從推著自行車賣獎券開始,一直做到全國首屈一指的大富豪的傳奇人物。卡爾森認為,每周隻工作40小時的人,不會有太大的出息,他的工作哲學是“星期一到星期五是在保持競爭力不落人後,星期六與星期日拿來超越他人。”

我們從事的工作是幫助你把你的夢想變為現實,成功者知道在必要的時候必須超時工作。丘吉爾在二戰期間一天工作16個小時。英國首相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具有過人的精力,她是一個“靠自己的奮鬥獲得成功的女士”。她很少度假,每天睡眠不超過5小時,她從低微的下層工作開始,經曆了漫長的過程,成為歐洲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由此可見,先成為一個工作狂是成功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