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除了投入,別無選擇(2)(2 / 2)

10位顧客都被自己拿下,這時業務員又去找比爾·蓋茨說:“報告老板,拜訪10位顧客成交10位,這真是完美無缺的演出。”

比爾·蓋茨還是不滿意:“你還是在浪費時間,你的業績對於公司的整體發展沒有任何幫助。我問你,第11位顧客在哪裏?”

業務員一聽傻眼了,在其他公司他都是頂尖的,可到了微軟公司,竟然被臭罵兩次。下一個月他又投入的些精力,一共拜訪了11位顧客,又全都成交了。於是他又找到比爾·蓋茨說:“老板,你看,我拜訪了11位成交了11位,成功率還是100%。”

比爾·蓋茨卻說:“你已經被開除了,因為其他業務員都拜訪並且成交了12位以上,你是公司的最後一名。”

微軟公司之所以雄冠全球,靠的是公司全體員工對工作的全身心投入。比爾·蓋茨就曾經多次告誡自己的員工:“要麼全身心投入,要麼另謀高就。”“工作需要付出100%的熱忱、100%的努力。能完成100%,就不完成99%,雖然僅有1%的差距,但正是這1%,不但會反映出你對工作的態度、作風,而且也會徹底改變你的人生。”比爾·蓋茨要求不論哪級工作人員,都必須要在其位,謀其事,努力工作,不斷進取。

不僅是比爾·蓋茨,所有大公司的管理者都不願意看到員工在工作中悠然自得,更容不得員工在他的麵前顯露出一副洋洋得意、滿足現狀的樣子。一個員工,不管他曾經取得多麼大的成績,一旦喪失進取心,不再把身心投入到工作中,那他隻有走人。

想在工作中表現得更出色,辦法隻有一個,那就是全身心投入工作。但遺憾的是,很多員工的想法恰恰與此相反,他們認為公司是老板的,自己隻是給老板打工,沒必要累死累活地替別人工作。

盡管經常能看到身邊許多同事都積極上進、努力工作,但他們卻仍然“我行我素,超然物外”;老板和上司都急著出業績、見效益,但這些仿佛與他們無關。有些員工甚至認為,隻要每個月能把工作“混”過去,把工資拿到手,把公司老板和上司都糊弄了,就是自己的一種本事。

這難道真的是一種本事嗎?大好時光就這麼不經意從身邊溜走,而自己卻一事無成,這樣的工作又有什麼意義?

還有一些員工是上司和老板讓他幹多少他就幹多少,認為老板就給那麼點錢,自己不值得投入太多。如果上司給自己講大道理,他們就會裝“傻”,說自己已經盡力了。他們為此費盡心思,找出各種各樣的借口,所花掉的精力和“聰明智慧”要比真正幹工作花掉的還要多。他們覺得,自己並沒有好好上班,卻能夠糊弄住公司,能把薪水拿到手就是一種成就。

這一類員工最容易被公司裁掉,我們稱其為“得過且過”的職員。

“得過且過型”的員工主要分為以下兩類。第一類是“真傻”和懶惰的員工,他們對生活的要求其實也挺高的,也想過上舒服的日子,但是他們就是不願意投入太多的心思,不想動腦子,不願意多動手,他們一有時間寧可多去玩玩,他們覺得自己還年輕,有的是時間,以後再努力也不晚。

第二類是“裝傻”的員工,他們其實很聰明,有能力,並且也有想法,但是,由於他們認為老板給他們的薪水與他們的付出不能畫等號,於是,他們逐漸地對工作能拖則拖、能推則推,實在推不了的,就草草完成了事。

有時候,他們也是為了一份虛榮心,認為盡可能少地付出卻獲得了比別人多得多的回報,是能力強的體現,最能表現自己的優越,最能顯示出自己的聰明才智。

其實,他們都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句話,如果得過且過,那麼他們很快就將麵臨被替代的危險,裁員名單上他們必定位居前列。

這些員工以為把老板和公司的錢糊弄到手是一種聰明,占了別人的大便宜就是一種成功,這種想法其實是大錯特錯的。因為,當員工以為把薪水“混”到自己的錢包是占了莫大便宜,那麼,他們就肯定不知道,糊弄工作的同時迅速流失掉的是自己的青春。到頭來,吃虧最大的人隻能是自己,不是老板和公司,更不是那些對工作投入的人。我們應該明白,老板的錢花出去了還可以賺回來,但青春失去了就再也回不來了。更現實的問題是,老板完全可以從人才市場上輕鬆找到很多比那些“得過且過”的員工更優秀、更便宜的人才。

得過且過的員工的行為包括以下幾類:

(1)挑肥揀瘦。有集體任務時他們專挑肥揀瘦,總是找輕鬆的事情來做,一點兒虧也不能吃,老想渾水摸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