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推卸責任。遇到問題時他們愛推卸責任,犯了錯誤時從不願意主動承認,常常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
(3)表裏不一。他們說話做事常常口是心非,愛撒謊,不講信用,說過的話當開玩笑。
(4)眼高手低。他們對瑣碎的工作毫無耐心,一心隻想著做“大事”。
(5)自欺欺人。他們認為別人多付出真笨,不做多於報酬的事情才是聰明之舉。
(6)善找借口。他們凡事找借口不找原因,自我設限,轉嫁過失。
那些對工作不全身心投入,得過且過的員工或許就在你的身邊,或許正坐在你的對麵。他們的差勁表現以及自食其果,對你來說,應該能起到警示的作用。
無論是否愛你的工作,都請全身心投入
人們常說,人生不如意是十常八九,在職場上也概莫能外。如果你的工作並非那麼讓人心動,也請你全身心投入。因為“在其位”,就要“謀其政”。
孔夫子曾經說過:“在其位,謀其政。”一個人應該處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家要扮演好自己的家庭角色,在社會上也應該扮演好自己的社會角色。這樣的人,才是一個稱職的人?才能稱之為“君子”。
在現代職場,孔夫子的這一思想也是值得人們深思的。一個人既然得到了一份工作,就必須投入全副身心把它做好。不管他本人是否喜歡這份工作,也不管工作的條件是否被他所認可,既然接受了這份工作,就像做出了承諾一樣,必須實現,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也不應該尋找任何借口。
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真正做到“在其位,謀其政”的人少之又少。很多人都是“身在其位,心謀他政”?眼睛盯著更好的職位,慨歎自己空有一身才華卻無處發揮。在抱怨中,自己的工作也耽誤了。這樣的員工是不稱職的。也正因為他們不稱職,所以錯過一個又一個寶貴的職業發展的機會。
這樣的員工是典型的具有浮躁心態的人。
一個浮躁的員工即使待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也不會兢兢業業地做事,而是馬馬虎虎、敷衍了事,隻勉強做到最低標準就萬事大吉了。而那些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非凡業績的人,不管從事的是什麼樣的工作,不管那工作是低級還是高級。也不管是不是自己最感興趣的,都會全身心對待。能做到100分的,絕對不會停留在99分的水平上。他們把工作視為自己的天職,在接受一份工作的時候,就會接受這個工作的全部,不管是益處和快樂,還是麻煩和痛苦。
美國著名心理學博士艾爾森曾經對世界100名各領域中的傑出人士做了一項問卷調查,結果讓他十分驚訝。原來,61%的成功人士承認,他們所從事的職業並非是他們內心最喜歡做的,至少不是心目中最理想的。這和許多人借口“他做著喜歡做的事,當然比我更加投入”的說法大相徑庭。
出身於一個音樂世家的琳達非常喜歡音樂,卻陰差陽錯地進入大學的工商管理係學習。盡管不喜歡這一專業,但她學得很認真,每學期各科成績均很優異。後來,她進入麻省理工學院攻讀MBA課程,一直成績突出,直到她拿到了經濟管理專業的博士學位。
畢業之後,她順利地進入了證券行業,一直從事著這一行業的工作。幾年之後,她成為美國證券業界的風雲人物。盡管她仍然對於自己當初的選擇心存遺憾,但她還是一絲不苟地把手頭的工作做得很出色。用她的話說:“至今為止我仍說不上喜歡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如果能夠重新選擇,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音樂,但我知道那隻能是一個美好的‘假如’,我隻能把手頭的工作做好。”
把一個不喜歡的專業讀得很出色,又把一個不很喜歡的工作做得很優秀,在琳達看來這是她應盡的職責,必須全身心投入。既然已經進入了一個行業,不管喜歡不喜歡,都不能草草應付,這既是對工作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正是憑借著這種“在其位,謀其政”的敬業精神,她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我們在工作中也一樣,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改變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位置,但是如果因此就一味怨天尤人,坐等機會來臨,是不現實的,隻要我們改變對所處職位的態度和工作方式,同樣可以為自己的成長創造出新的機會,打開新的局麵。
如果你所從事的工作你並不喜歡,那這份工作將很可能成為你的負擔,長期下去將使你心情壓抑,工作沒有積極性和主動性,甚至身心疲憊,失去對自己工作的激情。
其實不僅僅隻有你麵對這樣的問題,很多在工作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人也麵對過同樣的問題,但是,他們卻有著自己的秘訣——愛上自己的工作。很多人工作不開心,沒有取得業績,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愛上自己的工作。
有人曾經對婚姻有這樣一個戲劇性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