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是工作常態
如果你在工作時間內沒有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選擇加班而不是拖拉或者有特殊情況需要加班,這是你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直接表現。
加班是一個較為敏感的問題。如果要係統地研究這個問題,有時需考察社會發展的階段以及勞動法的相關規定,甚至是一些道德習慣。
不同的行業之間、不同的企業之間、不同的崗位之間因為工作特點的不同,員工待遇的不同以及其他諸多原因,針對“該不該加班”、“該在什麼情形下加班”的問題,是不能用一句話來概括的,但是,這並不是說不能討論加班的問題。
一般來講,員工是不是為自己的工作“畫線了”,企業是不是為絕大多數員工的工作“劃了線”,是討論“該不該加班”、“該在什麼情形下加班”等問題的前提。所謂“畫線了”就是說,要在什麼時間裏、按照什麼標準完成怎樣的工作。當員工為自己的工作“畫線了”,或者企業為員工的工作“畫線了”,那麼相信在現階段,很多企業是需要員工加班的。這是因為,在競爭中會有很多問題出現,這些問題更多地會形成對工作的一種幹擾,也就是說,當你畫線之後就會發現,你需要拿出更多的時間應對變化。
坦率地講,用更多的時間應對變化和問題,在現階段的絕大多數情況下就意味著加班。比如,銷售給客戶的設備發生了故障,需要搶修,不加班是很難想象的。再比如,月底要交報告了,而你還沒有趕出來,尤其在這個時候,你又受到了其他一些幹擾,不加班是不行的。另外在努力爭取大客戶的時候,要隨時提交客戶所要求的一些資料,在這種情況下,加班可能也是必需的。
因為在上述那些情況下,如果不能在更短的時間裏解決問題,或者說如果不加班,就意味著失掉客戶,甚至是更直接的經濟賠償。所以在這樣的工作中,不加班甚至就意味著一種拖延,而這種拖延所影響的不僅僅是當事人個人的工作,而且是整個企業的利益。
當然,加班並非僅僅對老板或企業有好處,一個致力加班的人,也同樣會從中得到益處。
李某最初工作時,職務很低,現在已成為老板的左膀右臂。他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升遷,秘密就在於“加班。”
他說:
“加班為老板工作之初,我就注意到,每天下班後,所有的人都回家了,但我們的老板仍會留在辦公室裏繼續工作到很晚。因此我決定下班後也留在辦公室裏加班。是的,的確沒有人要求我這樣做,但我認為自己應該留下來,在需要時為老板提供一些幫助。”
“很快,老板就發現我隨時在等待他的召喚,並且逐漸養成招呼我的習慣。”
李某自動留在辦公室加班,使老板隨時可以看到他,並且他誠心誠意地為老板服務。這樣做獲得了額外的工資嗎?沒有。但是,他獲得了更多的機會,使自己贏得老板的關注,最終獲得了提升。
加班是一個人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直接表現,這樣的人老板當然是看在眼裏“愛”在心裏。
在這裏,需要澄清一點:對於任何企業而言,都不是“加班越多越好”。因為,沒有價值的加班不僅將大量地消耗企業資源,而且還將破壞企業的人文環境,也就是說,對企業的凝聚力、對企業中領導的權威性將是一個重大的打擊。決定是否需要加班的關鍵在於價值——通過加班能夠為企業創造出什麼,以及如果不加班企業將喪失什麼。
在信息時代,對於任何一個珍視自己未來職業發展的人而言,就不能在被要求加班的時候,臨時決定“辭職”。因為,往往在這個時候,用辭職作為拒絕加班的行為,將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而往往作出這樣決定的人,還會借助勞動法來索要自己每一天的工資,這將進一步地激怒企業。這種損失和憤怒的信息將成為一顆不定時的炸彈,在當事人未來的職業發展中埋下大的“隱患”。
還需說明一點,對於那些要求自己在企業中不斷發展,希望自己和企業一同進步的員工而言,他必須提高自己在8小時之內的工作效率。
怎樣才能提高自己每天8小時的工作效率呢?答案往往是在8小時之外。這個時候的加班或許不需要你在辦公室,或許不需要你完成某項具體的任務,但是這樣的加班可能給你提供更多的機會。在你提高了8小間之內的工作效率之後,你在企業的地位和價值就發生了變化,而你就有更多的機會,因為自己的高效率而減少那些不必要的加班。這意味著,你進入這樣良性循環的時候,你的加班將創造更多的附加值。
業餘時間可以不“業餘”
沒有人有權利剝奪你的業餘時間,但是如果你能將它加以利用,對於減輕工作壓力彌補你辦公時間不足、提高工作技能,是大有益處的。
一般來說,對工作是否投入很難裝出來,尤其是麵對“下班鈴聲,總是在鈴聲後的第一時間迅速地消失,那麼他就需要考慮一下,自己是不是需要換一份工作了。因為這份工作已經難以給他樂趣和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