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你的表現是最好的說明(1)(3 / 3)

“我常缺勤,可我有才能!”不要妄想用這樣的語言應付老板,要知道,時常缺勤請假可是升職路上的一大障礙,而且還會為你的職業之旅蒙上陰影。

有一家製造廠選在12月25日作為慶典日,這之前的一段日子裏,公司上上下下都忙得不可開交。

這時,有一個員工說自己患了感冒,向上司請假,說要到醫院看病。上司說這段時間忙,能堅持就堅持,實在不行,再去看病。這個員工說大病都是由小病引起的,上司隻好批準他病假,並調別人臨時代替他的工作。下午,上司陪一位客戶去一個旅遊景點遊玩,卻看到那個請病假的員工跟自己的女友在景點旅遊,精神很好,看不出有什麼病的樣子,這個上司很生氣,從此對這個員工的印象大打折扣。

作為一個上班族,在公司最忙、最累、最緊張的時候,最好不要借故請假,即使身體有些不舒服,隻要能上班就不要請假。否則,就會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竟然在這麼重要的日子裏請假,真是太不負責任了!”

對公司而言,某些紀念日或遇到任務量突然加大、必須及時完成工作任務的特殊日子,身為公司的一員,都不應缺席。

就算不是公司特別的日子,對自己負責的工作也都不能輕易缺席,如一項重要的合約簽訂的日子,一次重要會議召開的日子等等。

正是因為在這樣特別的日子裏所負的責任較為重要,所以有些人產生了逃避的想法。隨意請假不是一個上班族應有的所為。為了自己的方便而隨意請假,必然會促成他人和公司的不便。一個人對工作不投入從這裏就可以看出來。

如果一切按照公司的規定,而且在不影響工作的情況下請假,這樣自然沒有問題。但是,如果毫無計劃地請假,隻要一有事,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私人小事就請假,還自我安慰說:“反正我把工作做完了,就算今天請假,明天我會多做一點,沒什麼大不了的。”那不僅會給你日後的工作造成麻煩,甚至影響個人前途。

在現今的公司製度之下,因為分工的實行,個人應該分擔的責任相對減少;相形之下,出勤的程度自然成為評定成績的重要標準。由此可見,員工對於休假所持的態度,對個人的升職和對公司的整體發展有著極其重大的影響。這種現象和趨勢,對於基層人員及部門主管影響力更大。

當老板在評價兩個實力相當的員工,以及決定給他們獎賞和升職時,有很多指標都是模糊的,最後他們的出勤情況就有可能作為參考衡量的指標之一。在此情形下,諸如責任心、合作精神、創造性等等,往往會讓位並處於次要的地位。

A和B都是負責銷售的業務骨幹,兩人不斷地與客戶簽下訂單,為公司創造利潤,在公司為他們考績評分時,發現他們倆的業績相當,協調性等各項能力都不相上下。上司很難判斷到底誰更好,一旦作出錯誤的判斷,就可能會引起下屬的不滿。

在這種情況下,上司隻好拿出兩人的出勤率作為判斷的標準,結果因為A的出勤率比B高,B時常請假,故判斷A比B的分數高。

B僅僅因為動不動就請假,而掩飾他諸多優點和功績失去了升職和加薪的機會。從請假的細節中,可以判斷這個人對工作的投入度如何。要想在公司裏取得成功,給別人留下一個好印象,就要嚴格要求自己,不要隨便請假,更不要因為逃避繁忙的工作或為無關緊要的小事請假。

還須記住的是,切不可做先斬後奏者。請假對於一個員工來說,如果確實不可避免,那麼應按規定於事前向上級主管報批,待獲得允許後,你才能離開工作崗位。請假的方式,往往也成為公司評價你的重要依據。公司將以此評定一個人的工作態度,進而直接影響到你的考核成績。無論如何,不可肆無忌憚地想請假就請假,也要多為老板和公司著想。當心留下不良的紀錄,影響自己的業績考核和升遷。

一個人或一個公司的形象是很重要的,經常缺勤請假不僅會影響自己的形象,還會影響公司的形象,甚至還會帶動別的員工也缺勤請假,有這樣嚴重的後果,你還會經常缺勤請假嗎?

早來晚走印象好

一個上班時姍姍來遲,下班時卻跑得比兔子還快的人,是無論如何也歸不到全身心投入工作之類的。

如果你去問許多成功人士,他們的成功秘訣是什麼?恐怕十有八九會回答你這樣一句話:“要當早晨第一個到辦公室、晚上最後一個離開的那個人。”這句話看起來絲毫沒有那些偉大的理想、崇尚的理念那樣華麗。但當你仔細回味後,才能體會到這句話的威力。就算不能第一個到辦公室,也不要當最後一個姍姍來遲的人。因為這在很大的程度上體現的是你對工作的投入程度,也是老板對你做主觀判斷的主要依據。早來晚走,給老板留一個好印象,這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