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後顧之憂”必須消除(1)(3 / 3)

(1)每天多多少少流露出憂鬱的神情。

(2)每天覺得無聊、發悶。

(3)對工作場所覺得索然無味。

(4)覺得工作很不順手。

有了上述表現,就是有了職業倦怠症。一個人對工作有了倦怠,其投入度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必須設法消除職業倦怠症,讓自己始終保持對工作的激情和新鮮感。

始終保持對工作的激情不但可以提升你的工作業績,而且還可以給你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成果。對於剛剛進入公司的員工而言,工作經驗缺乏,為了彌補不足,常常早來晚走,鬥誌昂揚,就算是忙得沒有時間吃午飯,依然很開心,因為工作有挑戰性,感受也是全新的。

所以,保持對工作的新鮮感是保證你工作有激情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幫助你克服職業倦怠症的最有效方法。要想保持對工作持久的新鮮感情,首先必須改變工作隻是一種謀生手段的認識,把自己的事業、成功和目前的工作聯係起來,要經常問自己:“你在為誰工作?”其次,給自己不斷樹立新的目標,挖掘新鮮感;把曾經的夢想揀起來,找機會實現它;審視自己的工作,想想有哪些事情一直拖著沒有處理,然後把它做完……

在你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後,自然就產生了一些小小的成就感,這種新鮮的感覺是陪伴自己的最佳良藥。

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通過自我激情來保持工作的激情。

一天清晨,露珠尚在草間滾動,一位少婦照例從自家的花園裏采擷鮮花到寺院供佛,碰巧遇到了一位禪師從法堂了來。禪師欣喜地說道:“你每天都這麼虔誠地送來香花供佛,來世一定會有不淺的福報。”

少婦微笑著說:“我想也是。我每天來寺裏禮佛時,心靈就有一種被洗滌似的清涼,但回到家中就又煩亂了。我一個婦人,如何才能在煩囂中保持一顆清淨的心呢?”

禪師說:“保持一顆清淨純潔的心,其道理和你護花一樣。我們隻有不停地淨化我們的身心,調適我們的氣質,才能不斷地承受大自然的甘霖。”

少婦聽後,非常歡喜地說道:“謝謝禪師,但願有機會過一段寺院中的生活,享受菩提梵唱寧靜。”

禪師說:“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脈搏就是鍾鼓,身體便是廟宇,兩耳就是菩提,無處不是寧靜,又何必到寺院中生活呢?”

“隻有不停地淨化我們的身心”,才能“保持一顆清淨純潔的心。”工作也是這樣,隻有不斷地激勵才能保持旺盛的熱情。

旺盛的激情是你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外在表現,這是老板期望看到的。

所以就算工作不盡如人意,也不要愁眉不展、無所事事,要學會自我激勵,讓一切變得積極起來。

美國生涯規劃服務公司總裁查理·瓊斯提醒我們:

“如果你對於自己的處境都無法感到高興的話,那麼可以肯定,就算換個處境你也照樣不快樂。換句話說,如果你現在對於自己所擁有的事物,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或是自己的定位都無法感到高興的話,那麼就算獲得你想要的事物你還是一樣不快樂。”

因此,要想使自己充滿激情,這完全取決於你自己。在充滿競爭的職場裏,在以成敗論英雄的工作中,誰能自始至終陪伴你、鼓勵你、幫助你呢?不是老板,不是同事,也不是朋友,他們都不能做到這一點。惟有你自己才能激勵自己以充沛的激情迎接每一次挑戰。

旺盛的激情不是財富,但它會給你帶來財富,因為它能幫助你消除職業倦怠感,從而使你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學會釋放工作壓力

壓力人人都有,關鍵看你如何看待。一個聰明的人會懂得如何適時釋放工作壓力,從而以輕鬆愉悅的狀態投入工作。

我有一位同事性情溫和、待人和善,幾乎沒人看到過他生氣。有一次我經過他家,順道去看他,卻發現他正在頂樓上對著天上飛過來的飛機吼叫。於是我好奇地問他原因。

這位朋友說:“你看,我住在機場附近,每當飛機起落時都會聽到巨大的噪音。後來,當我心情不好或是受了委屈、遇到挫折想要發脾氣時,人就會跑上頂樓等待飛機飛過,然後對著飛機放聲大吼。等飛機飛走了,我的不快、怨氣也被飛機一並帶走!”我恍然大悟:“怪不得他脾氣這麼好,原來他懂得如何適時宣泄自己的情緒。”

壓力是生活和工作中的一部分,是真實存在的,我們必須學會宣泄。美國職業心理醫生卡爾森說:“每個人在工作中都會承受著諸多壓力,內心不得放鬆,這直接影響了工作的愉快心情。如果不想被工作搞得苦不堪言,並保持一分從容,一分悠閑情致,那就要想法解決這種困擾,學會釋放工作壓力。”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壓力會造成特別的生理反應,但並不是所有的壓力都是令人感到不快的。積極樂觀的人對壓力能坦然接受,即使麵臨巨大的工作壓力也依然過得輕鬆自在,毫無倦怠。當聽到同事讚揚自己工作很出色,聽到上司準備提拔自己時,就會產生壓力,這是一種出於本能的積極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