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後顧之憂”必須消除(3)(1 / 2)

是金子在哪裏都會發光的,隻要你安心在崗位上踏實工作,幹出成績,老板可能沒有當麵誇獎,但是心裏記著,說不定單位領導已經在考慮提拔你,而你突然提出要辭職,豈不是前功盡棄?一個頻頻跳槽的人很有可能會降低自己的“職場資信等級”。和一個企業的資信等級一樣,職場人才市場上有人的“資信等級”的說法,它的含義之一是現任職級的資信等級是比較大的正麵因素,過去兩年內跳槽次數則是資信等級的比較小的負麵因素。所以,如果你從產品主任跳到銷售經理,大正小負,你的資信等級提高;但如果你跳來跳去沒有提升,資信等級一定下降。

有經濟學家建立了一個“次品類型”勞動市場的模型,主要分析那些從“新進市場”被雇用的新雇員。因為雇主不了解每個工人的能力,他將以相同的工資雇用所有條件差不多的新進勞動力。在雇用之後,雇主將發現其中能力高的雇員。繼續雇用並且提升了他們,同時不重用甚至解雇能力不足的雇員。因此,輕易跳槽的雇員被當成是勞動市場中的“次品”。所以一旦一個人要轉換工作,他就有可能被懷疑是“次品”,待遇始終原地徘徊。

人一生換幾次工作是很正常的。但是,在跳槽時,你應該想想,這是不是可以給你帶來更大的利益,是不是更符合你的興趣所在,是不是可以提升你的價值,這些都需要你事先一再考慮。一旦你決定了要從事某種職業,或者你正在從事某種職業,就要立即打起精神,全身心投入其中,對公司、對老板、對職業多一分忠誠,少一點背叛。

別擔心領導看不見,投入了自然受關注

領導的眼睛是雪亮的,隻要你全身心投入工作,做出了成績,你就肯定會進入領導的視野,並受到重用。

“領導不重視我,我再一心撲在工作上,他也看不見。”

很多不得誌的年輕人經常這樣抱怨。

領導可能真的不重視他們,把他們放在最不起眼的位置上,幹著最不起眼的工作,拿著最微薄的薪水,連他們的名字都叫不出來,甚至經常忘記他們的存在。

這些青年,隻知道抱怨,卻不知道改變自己。如果一直這樣下去,可能一輩子也不會有出頭之日。我曾經對我接觸的人進行過調查統計,通過分析,我發現,隻有3%的人生活狀態良好,是通常意義上的成功者,其餘97%的人生活狀態普普通通,在後一種人群中,又有相當一部分人的生活狀態很不理想,他們無法負擔家人的開支,無法負擔孩子的教育,他們生活得沒有信心和激情,終日裏得過且過,甚至破罐破摔,從他們口中說出來的話,最多的是抱怨。

失敗者抱怨他人,成功者反思自己。有一個發生在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故事,生動地說明了這個道理:

有一天,一名軍官下部隊去看望士兵。在軍營裏,軍官看見一名士兵戴的帽子很大。大的快把眼睛遮住了,他走過去問這個士兵:

“你的帽子怎麼會這麼大?”

“報告長官,不是我的帽子太大,而是我的頭太小了。”士兵立正說道。

軍官聽了哈哈大笑,“頭太小不就是帽子太大嗎?”

士兵說:“一個軍人,如果遇到點什麼,應該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從別的方麵找問題。”

軍官點點頭,似有所悟。

十年後,這個士兵成了一位將軍。

當你還是一個不起眼的“士兵”時,你是怎麼做的?99%的領導是重視人才的,他們不會輕易地讓一個能幹的人在一邊閑著。但是,他們也絕不輕易地讓一個不能幹或者他們認為不能幹的人去從事重要的工作,因為那得冒很大的風險。

被列入3%的成功者的人,他們在開始的時候,也說不上成功,也不一定被領導所重視。關鍵之處在於,他們不被重視的時候,不是抱怨,而是認真分析自己是否出了問題——解決自己的問題,總比解決別人的問題更容易——在不改變領導時,他們總是改變自己,最終受到了領導的重視,邁上了成功的陽光大道。

成功者常常思考下麵的這些問題:

——領導是真的不重視人,還是在考驗我、培養我?